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藍弋丰熱門文章
歷史書寫
藍弋丰
9月 18,2013
【週三想想】 美國的誕生‧之四十四:等等,你們漏了什麼!
美國開國先賢們為了制憲,開了連門窗都得封死,真正密不透風的黑箱大會,他們本來認為這樣子比較快、比較有效率、比較完整,否則每一條要攤在陽光下經全民認可,那要吵到什麼時候? 終於黑箱大會開完了,這些便宜行事的想法馬上就要受到考驗。 果然,「出來混總有一天要還」,而且是「馬上還」,黑箱大會自以為比較快,但是結果一出爐,儘管這是美國最菁英的一群先賢們絞盡腦汁所想出來的結果,卻馬上也因為「...
歷史書寫
藍弋丰
9月 25,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四十五:美國總統,與副總統
前回提到,在約定事後修憲的前提下,美國聯邦憲法總算在13州都通過,但這時美國只是一個紙上空殼,聯邦政府要開始運作,首先得依憲法選出參眾兩院,再依憲法由選舉人團選出總統,接著第一件事就是兩院要火速通過一些稅法,由總統簽署執行,這樣政府才有錢可以運作。 兩院選舉很快開始進行,選舉結果,有半數國會議員都是制憲大會成員,這對議事很有幫助,因為這些代表都是開會的老鳥了,...
歷史書寫
藍弋丰
10 月 02,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四十六:聯邦政府與白宮
前回提到美國有問題的總統選制在日後造成憲政危機,不過,這個問題在華盛頓的時代,由於聯邦黨人此時佔多數,漢彌爾頓得以居間安排,因此並未造成太大問題,在眾望所歸下,很順利選出華盛頓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制憲代表們認為總統是一個高於政治紛爭之上的調解人,而華盛頓完美的勝任這個角色,雖然他的聯邦政府主要受到聯邦黨的支持,但是華盛頓立即揭櫫「多數尊重少數」的原則,...
歷史書寫
藍弋丰
10 月 22,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四十九: 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前回提到聯邦黨執政搞得天怒民怨,亞當斯跟漢彌爾頓還黨內惡鬥,終於政黨輪替,傑佛遜上台了,主張維護人權、州權者獲勝,主張中央集權還侵害言論自由者落敗,這是民主獲勝,獨裁下台,可以這樣說嗎? 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傑佛遜主張解放黑奴,等他當到州長,卻施行迫害黑人的政策,這回他當總統,很不幸的,一樣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反聯邦黨原本主張小政府,政府沒有必要盡量不抽稅,...
藍弋丰
10 月 30,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 (完結篇)‧之五十: 惡鬥中誕生的司法獨立
前回提到政黨惡鬥還為美國帶來了一個意外的禮物,要談這件事,咱們得把時間再倒退回亞當斯敗選的那一刻。 亞當斯總統選舉敗選的同時,國會選舉中聯邦黨也失去多數席位,原本這時候聯邦黨政府應該是「看守政府」,但是在政黨惡鬥氣氛下,亞當斯竟然趁著看守國會中聯邦黨還佔多數,使出玩法弄權手段。 亞當斯一方面修法把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從6人減少到5人,讓傑佛遜上任後,...
藍弋丰
11 月 06,2013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一):恐龍時代的結束
說起電力網路,以往總是聯想到「亙古不變」,在這個各行各業都日新月異的年代,唯獨談起電力網路,許多老專家,拿著四十年前的思維,到現在似乎還適用,而且許多人認為可以一直適用到四十年後。 於是,電業成為地球上碩果僅存的少數「恐龍產業」。 這並非指責台電是恐龍,事實上全球電業在近年來的大變局發生之前,都一樣處於「恐龍時代」,基本概念就是以集中式的大電廠輸配到各地的巨大集中式系統,...
藍弋丰
11 月 13,2013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二):從電話線消失說起
上週告訴各位:全球的電力公司主管多數認為電業已經到了全盤改變的關頭。這個改變到底是什麼,上回說:全球電業主管們擔心的是「分散式能源」。 想必許多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的朋友還一頭霧水,這週延續上回的話題,我們將一起繼續思考這個題目,但,讓我們先賣個關子,先擱下電業,而從電信業開始談起。 記得一個老笑話嗎? 從前,有台商到中國偏遠鄉村,臨時想起有事要聯絡,去跟村民借電話,...
藍弋丰
11 月 27,2013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四):效率比供給更重要
分散式能源的想法並不是一個新想法,就以台灣來說,從20年前開始,就有過小型分散式電網的主張,但以往從來未成氣候,為何近年來突然成為一股沛然不可擋的潮流? 原因之一是技術方面的進步,以往以燃煤、燃油為基底,電網調控以小時為單位,唯一能維持運作的辦法就是電網越大越好,自然會發展成「恐龍時代」。 在20年前,要發展小型分散式電網有實際上的困難,或可說根本不可能。就像大型恐龍依賴體積極為龐大,...
藍弋丰
12 月 11,2013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五):可不可以不要錢?
能源政策是要向後看50年,如果看不到50年後的趨勢,至少要跟上20年後的趨勢,如果看不懂20年後,最起碼,不能老是用20年前的觀念在看事情,這就是我們要討論分散式能源,以及各種新能源、節能技術發展的原因。 但是,有人說,台灣人最愛「摳死當」(cost down),輜珠必較,而且沒有遠見,連產業本身升級必要的研發投資都捨不得花了,還花到節能或自有能源去? 從更大的觀點來看,...
環境經濟
藍弋丰
1 月 08,2014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七):怎麼叫做穩定?
台灣人對「穩定」有種幾近於不理性的執著,回想高中時代,父母總是說,要拼盡全力,晚上不睡覺,考上第一志願,以後就能過「穩定」的生活,第一志願在我們三類組來說,指的就是醫學系,說是「穩定」的生活,因為認為醫師有確定的收入來源,父母們覺得這樣就是「穩定」的生活。 但是,生活不是只有收入,當我們辛苦念完醫學系,才發現,經常值班到半夜,勞累過度讓醫師平均壽命比一般人短十年,醫師第一線接觸病人,...
‹
…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