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劉夏如熱門文章
媒體觀察
劉夏如
10 月 20,2012
日本媒體改革進行式:報紙與電視的數位大革命(下)
2007年1月問世的「niconico動畫」(日語:ニコニコ動画,乃正式登錄的商標名號,一般暱稱「NICO動」)是一個類似YouTube, USTREAM的影片分享網站,由NIWANGO公司經營,該公司董事即為日本最大BBS「2ch」的創辦人西村博之。 「NICO動」網站內容實際分「動畫(自製影片分享)」、「生放送(NICO動團隊製作的網路直播)」、「靜畫(漫畫插圖電子書)」、「...
媒體觀察
劉夏如
10 月 20,2012
日本媒體改革進行式:報紙與電視的數位大革命(上)
如果說,福島核災是一場現代版的「關原之戰」,讓日本反核與擁核勢力逆轉,這場史無前例的災變也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角力,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紐約時報東京支局長馬丁.法克勒(Martin Fackler)七月初出版《說不出真相的日本報紙》,至九月中已經再版四次,該書峻烈批評日本獨特的「記者俱樂部(Kisha Club)」傳統,只能配合官僚公關稿,無能探究核災真相,扮演權力監督角色。...
劉夏如
11 月 01,2012
中日國際文宣大作戰 - 一場沒有武器的戰爭 -
釣魚台紛爭並沒有隨著九一八過後而結束,雖然示威抗議狂潮暫時平歇,戰場卻從中國境內延伸到了海外,打的不是實質的戰爭,而是一場大規模的文宣輿論戰。 9月26日聯合國大會演講上,中國用「竊取」一詞指控日本偷走釣魚台。被人說成小偷,當然讓許多日本民眾非常反感。不同於以往行禮如儀的官方口頭宣示,聯合國演講結束後,9月28日,中國買下全版廣告刊登在美國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大報,...
劉夏如
11 月 09,2012
國際媒體知日派的沒落 -日本右傾化報導的背後-
美國總統大選舉世矚目,候選人中國政策動見觀瞻的同時,中日兩國的釣魚台海外文宣戰火越燒越烈,不僅搏佔了許多媒體版面,也燒出了日本向右走的國際風向觀察。 9月底開始,陸陸續續有許多歐美媒體大篇幅報導日本右傾化的現象。例如,《華盛頓郵報》在頭版刊登了〈中國的崛起,讓日本「向右轉」〉的文章,指出日本的右傾化趨勢,自衛隊與憲法改正的可能極高,目前是二次戰後最具對決態勢的緊張局面。...
劉夏如
10 月 20,2013
昭和世代的遺言與戰書 (上)
山崎豐子作品與戰後日本社會 9月30日山崎豐子辭世的消息傳開來,震撼日本社會,一代國民作家終身筆耕不輟的奮戰鬪姿,令人感佩,透過作品的回顧,仿佛也在召喚大家共同思索日本未來的走向。山崎豐子生於1924(大正13)年,人生成長成熟的時期涵蓋了整個昭和年代(1926-1989),堪稱「昭和世代」的代表作家。其小說改編成影劇營造出高知名度,讓台灣媒體也紛紛大幅報導她的事蹟。...
文化研究
劉夏如
10 月 21,2013
昭和世代的遺言與戰書 (下)
山崎年過70所發表的《不沈的太陽》(1999),以1985年日航墜機事件為背景描繪半官方航空公司與工會的內幕,讓日本人重新意識到昭和60年代的那場慘劇背後所代表的意涵,官僚腐敗與真相隱瞞的作風,從未因昭和的結束而告終。 在最後完筆之作《命運之人》(2009)裡,年逾80高齡的山崎,繼續挑戰近現代日本最大的隱痛:沖繩問題。國內譯介這本書時,通常僅著重介紹該書係以日本新聞史上著名的「...
書評書介
劉夏如
7 月 11,2014
走出戰後日本「創世紀」神話 ──《東京小屋的回憶》與日本人的戰爭記憶
長期以來,台灣的日本近代史敘事多半複製日本戰後歷史學公式論點,認為1930年代的日本法西斯當道,軍部暴走發動對外侵略戰爭,人民是生活在「黑暗時代」的受害者。這種「國家(軍)VS.社會(民)」的善惡二元論深植人心,無怪乎標榜追尋台灣「美好年代」的電影《KANO》上演時,會受到諸多質疑批評,1930年代的殖民地台灣人應該也一樣在戰爭陰影下過得水深火熱,怎麼可能會美好呢?此種政治正確的正史刻板印象,...
教育文化
劉夏如
8 月 03,2015
女性主義的應然VS.女性史的實然──慰安婦課綱必須反映研究現況
課綱爭議自去年開始出現戰火,表面上是程序違法與學術教育專業問題,隨著抗議主體從學界教授延伸到高中校園師生,透過社群網路媒介不斷串連,遍地燃燒。相對於去年「太陽花運動」的一致對外(反中),這場反課綱運動,實質上可說是近年來最大一場台灣歷史記憶詮釋的「內戰」。甚且有年輕生命為此殉道犧牲,舉國震撼同悲。 其中,「慰安婦」的課綱敘述,現行101版(98版無此項)中性陳列史實名詞條目,...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劉夏如
8 月 19,2015
夭折的蘆葦──被消音的台灣慰安婦阿嬤們(下)
賴浩敏回顧當年受東大衞藤瀋吉教授請託,協助處理AWF補償作業時,承受了婦援會和輿論的無比壓力,但仍堅持必須以被害人最大的利益為考量。尤其是當時大多已屆70歲高齡的台灣慰安婦阿嬤們,如何恢復她們的名譽並給予實際的生活和醫療補助,讓她們安度晚年,乃首要之急。 當時社會討論的方案有四:(1)國對國,台灣以國家身分對日本政府請求戰爭損害賠償。(2)被害者對日本請求國家賠償。(3)司法救濟,...
全球脈動
,
司法人權
劉夏如
1 月 20,2016
慰安婦問題與台日關係正常化(一)
台灣國內討論慰安婦問題時,習以韓國為參照點,認為政府官方軟弱、民間社會普遍「親日」,無法舉國凝聚價值共識,致索賠求償無功、公道與歷史正義難以彰顯。媒體也嗜血聚焦於自願與否的發言、831軍中樂園的類比究責等與實際求償運動無關的口水戰輪迴。我支持台灣的戰爭受害者求取賠償/補償,但必須搞清楚求償對象與方向,以及主其事者的失職。本文先概述日韓慰安婦協議的重點,再比較台灣慰安婦議題的異同,...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