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No name
書評書介
黃惠君
3 月 05,2019
《光與灰燼:林連宗和他的時代》:受難(上)
第十一章 受難 三月九日臺北陷入封鎖狀態,收音機被切斷,電話也不通。蔣介石所派軍隊抵臺後,陳儀換了一張臉,一改之前和平協商的態度,下令戒嚴,進行全面軍事接管。 連宗先生因交通中斷無法返回臺中,寄住好友李瑞漢律師家中,三月十日四位便衣及一名軍憲,以「長官(陳儀)請你們去開會 」 為由,將連宗先生及李瑞漢、李瑞峯帶走,從此一去無回,家人再也無法得知任何消息。...
歷史書寫
藍士博
3 月 05,2019
打破迷思、打造轉型正義「生態系」
誰能料想三月會做洪水! 那突然的巨浪, 竟沖破這樣堅固的防堤; 那無情的巨浪, 竟流毀這樣美麗的田園; 那激怒的巨浪,竟淹沒這樣和平的城鎮。 ——吳新榮〈誰能料想三月會做洪水〉 如何面對歷史事實的逐漸剝落,以及提防理解與詮釋的單薄,自始至終就是「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台灣的情況來說,連續殖民與內部殖民的情境,...
歷史書寫
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 Pratik Chakrabarti
3 月 04,2019
《醫療與帝國》:細菌學與文明開化使命
病菌與文明 我將就病菌與文明的關係來探究帝國主義下得的病菌史。病菌學說發現特定的病原是特定疾病的成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以及迫切性去消滅疾病。然而,醫師和衛生官員從未完全接受病菌學說。即便在病菌學說已經確立之後,盛行於熱帶地區或歐美窮人的疾病仍和數個世紀前一樣,和骯髒連結在一起。例如,一八九〇年代的霍亂被形容為「由骯髒的人帶到骯髒地方的骯髒疾病」。 一八七〇年代的酵素學說(...
文化研究
陳威臣
3 月 04,2019
【鐵份補給】新幹線速度之謎
日本的新幹線歷史悠久,最早的東海道新幹線在1964年通車,是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至今日本已有7條標準新幹線,哩程數高達2764.5公里。由於新幹線的成功,讓鐵道這個古老的交通工具,再度成為人類最重要的運具之一。 台灣高鐵就是以新幹線為原型,而且許多國人來日都會以新幹線作為往來各地的交通,有更多人對各式各樣的新幹線車輛感到興趣,不過大部分人對於新幹線的印象,大概就是速度很快,...
歷史書寫
馬非白
3 月 03,2019
【被遺忘的歷史】雷震組黨惹來蔣介石整肅之禍
1950年代中期,有一份政論性刊物《自由中國》半月刊,經常針貶蔣介石極權統治,讓蔣介石政權深感芒刺在背,多次由黨國特務對該刊進行騷擾,後來該刊負責人雷震結合台籍政治菁英展開籌組反對黨行動,引發蔣介石下令予以整肅的決心。 雷震於1897年出生,獲有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部法政學科學位。曾擔任中國國民黨南京黨代表大會主席團主席、國民政府教育部總務司司長、國民參政會副秘書長、政治協商會議秘書長...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王御風、黃于津
3 月 03,2019
《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泰芳商會鳳梨罐詰第三、四工場
泰芳商會是最早從事罐頭製造的臺商企業之一,日人在臺開創鳳梨罐頭產業後,臺商也陸續加入,尤以商業興盛的臺北大稻埕商人為先鋒,葉金塗便是其中一位。葉金塗(1882~1946年),世居大稻埕,原本繼承祖業以務農為本,經營金泰亨商行(臺北市保安街十一號)。1911年(明治44年)葉金塗創立泰芳商會,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在家中開始製造鳳梨罐頭,以雙鹿、雙獅為商標。 1918年(大正7年)...
書評書介
郭勝華
2 月 27,2019
《宜蘭頭城二二八》:父親的死亡證書
宜蘭頭城媽祖廟二坑七屍案 我出生時,戶籍資料父欄已有(殁)的紀錄。那是以代書為業的祖父,在其兒子郭章垣於1947年3月19日左右,於(省立)宜蘭大病院院長職上,被「地方駐軍」(監察院調查報告所示)以「無審、無判、綁架、謀殺、滅屍」等方式殺害於宜蘭頭城媽祖廟廟埕上之後,以「陳情書」向嘉義縣溪口鄉戶籍機關申報其子業已死亡的緣故。我是郭院長的遺腹女,也是他唯一的子女,我沒有父親、也沒有兄弟姊妹。...
文化研究
咻子
2 月 27,2019
【日本想想】東京OL筆記「日常設計」篇:到JR「兩國」站發掘傳統日式風情
對於到東京自由行的旅人而言,淺草、新宿、澀谷、池袋、上野等人氣景點絕對是行程首選,對於生活在此的人來說,有時反而會帶點倔強地稍微遠離人潮,不過最好的是,無論到什麼樣沈靜的角落,仍能發掘別有趣味的巧思,比如說JR線上的「兩國」車站,就是一項好例子。 「兩國」是東京都墨田區的一個町名,名字的由來要從日本的江戶時代說起,當時幕府在附近架了一座橋,橋位於神田川和隅田川的匯流處,兩端連絡了「武藏國」...
文化研究
張肇烜
2 月 26,2019
【人心人術】我是瑞士出生的台灣人!吳神父:我不要成為台灣人的負擔
49年前,他從瑞士來到當時很落後的台灣,吳若石神父在此服務直到現在;吳神父將喜樂與健康帶給大家,他說:「我的故鄉在這裡啊!我是瑞士出生的台灣人。當然我希望我可以繼續在這裡,可是我不要成為台灣人的負擔......」 他在瑞士出生,之後加入白冷會,那年是1970年,吳若石神父年僅30歲,晉鐸為天主教神父的他從瑞士來到台灣服務。吳神父被派到台東池上、鹿野,後來被派遣到長濱鄉服務...
文化研究
邱振瑞
2 月 25,2019
【日晷之南】哲學譯詞的嘆息
對沒有受過古文訓練的現代人而言,閱讀古文如同看到天書一樣,任憑你的想像力多麼豐富,有偏財運的加持,最後恐怕都很難得手。簡單講,你必須徹底學習古文的文法,不可自以為是,更不可擅自偷跑,否則最終只會把自己困在無明的深淵裡。以我的情況為例,我雖然看得懂現代日文,但遇到日本的古文,彷彿看到大軍壓境一樣,平時我再怎麼好勝倔強,這時都得恭順地搖旗投降了。換句話說,這時我若想擺脫閱讀古文的困境,...
‹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