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No name
文化研究
藍士博
4 月 30,2015
印刷業,非賣品 ——拆穿國共合作下的一著好棋
近年來中國開始從過去吸引台商、台資西進的方式,逐漸地往進駐台灣、加強雙邊往來的階段進展。文化界在面對台灣、中國日益頻繁的經貿往來,擔憂的始終是我們的思想、言論與出版自由會不會在服貿、貨貿協定下遭到犧牲?另一方面,雖然馬政府再三強調有限度開放的是印刷業,而不是出版業;但是從台灣歷史中可以發現:印刷業不僅具備了大量複製、生產、傳遞思想與意識形態等功能,更與出版業、文化界唇齒相依,...
書評書介
廖偉翔
4 月 28,2015
只有北上沒有南下…是嗎?
閱畢《這不是太陽花學運》一書,掂著厚重的書體,其中關於南方的篇幅不過占了四百餘頁中的十多頁。或許人們可以很輕易地從比例上來說,這就是南與北、主流與非主流、核心與邊陲的差距。但再思考書中的編排,〈只有北上沒有南下的夜行巴士〉一文,卻又緊接在結語章節之前,實在也不可謂不重要。我認為,這種「既不重要卻又很重要」的矛盾,恰如其分地透露出所謂「南方意識」焦慮的來源。...
文化研究
陳威臣
4 月 28,2015
台灣也有湯瑪士小火車
最近花蓮北埔很熱鬧,除了大批的陸客團之外,鐵道迷也非常多,不過不是來看石頭的,而是將目標鎖定在佳山基地外的一條小支線,這條全長不過1.4公里的鐵道,僅有一輛塗著橘紅藍白四個顏色的小調車機,以十幾公里的時速拖著油罐車緩慢前進,由於小巧可愛塗裝鮮豔,所以鐵道迷便戲稱他是湯瑪士小火車。 這條通往台灣中油北埔油庫的支線,自1979年通車以來,長期擔任台鐵柴油車輛的油料供應,...
文化研究
曾明財
4 月 25,2015
【眷村想想】 終身俸
四十五歲的老爸在空軍任職二十八年,於1973年申請退伍獲准,很幸運享有終身俸待遇,至今八十五歲,每個月平均有兩萬一千多元收入。 老爸資歷是從1946年算起,以「上士」退伍,他曾很不好意思的說:「算一算,領終身俸的年份,竟然比任職年資還高呢!」 老爸過去經常抨擊軍公教退休金18%高利息政策,對國民黨政府特別照顧外省老芋仔福利更忿忿不平。當年退伍時,...
書評書介
林唯莉
4 月 25,2015
【書評書介】存在的意義 ─談《灣生回家》
書名:《灣生回家》 作者:田中實加 初版:2014年10月1日 近年來,「灣生」這個被日本和中華民國雙雙遺棄的歷史人球,逐漸受到注意。包括郭強生的長篇小說《惑鄉之人》(2012)、由鐵支路創作體推出的舞臺劇《灣生回家》(2014),以及本書暨不久後即將上映的同名紀錄片。「灣生」凸顯出台灣殖民地史的駁雜性,是誰或不是誰、認同哪裡或不認同哪裡,始終是一則不斷與他者對話、...
書評書介
胡庭碩
4 月 24,2015
【書評書介】 我才不是什麼生命鬥士──個漸凍人的真情告白
書名:漸凍人生又怎樣 我胡庭碩,自己的人生自己扛! 作者:胡庭碩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5年01月 生命,是席推辭不了的鴻門宴;而活得燦爛,是讓自己好過點的一種選擇。 二十四歲,稚嫩如同條剛過水的毛巾,還濕漉漉地滴著青春。 若說如此年輕的我,真的能在紙上呈現出什麼,那說話的必定不是我,而是生命本身。 相信每個人一生,都被賦予了一個課題。...
文化研究
謝宇程
4 月 21,2015
【學與業壯遊】 人類生活在往自由方向衝刺,教育呢?
深夜在便利商店買一碗關東煮當消夜,散步的時候透過手機聆聽音樂,縮在被窩裡從網路商城下單…對現代都會年輕人而言,這一切再也熟悉不過。我們似乎已經無法想像,日子曾經並不是這樣。時代的轉變總是如此:在變化之前,沒人想像得到,說出來都像神話;等到變化真實發生了,人人卻視它為理所當然。相似的事,很可能將發生在:教育。 那些發生在飲食、音樂、購物上的改變,都將在二十一世紀發生在教育事業上。...
歷史書寫
史努比
4 月 20,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皇民」紀念對日抗戰70週年,該吃藥了
因為以前總是有一集沒一集的看,最近重看了全10集的HBO影集「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太平洋戰爭在2010年推出,和2001年的「諾曼地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前後輝映,都由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和名演員湯姆漢克(Tom Hanks)共同監製,早已是戰爭迷或歷史迷公認不可錯過的好戲。 不少人在觀後認為諾曼地大空降「...
文化研究
曾明財
4 月 18,2015
【眷村想想】 第一台電視
台灣電視公司1962年台北開播,過一兩年,中南部也可收到視訊。光大一村當年還沒有人家有電視,看電視得到位於五權路和篤行路口的航空研究院實驗工廠文康室。我每禮拜固定去看的影集是《斷刀上尉》,內容演美國印地安人和卡士達將軍對抗故事。 我國小一年級時,村內有了第一台電視,是家住巷尾的蕭家所買,蕭伯伯外省人,蕭媽媽台灣人,有兩個女兒。蕭家起初開放讓鄰居進場,三個女人卻很龜毛,不久竟然宣布「...
電影戲劇
阿里斯壯
4 月 17,2015
反抗階級的《愛琳娜》──鼓譟革命時代(下) 性別/階級─跨國婚姻
《愛琳娜》故事的另一頭,陳愛琳不斷的相親,以自詡高品味的眼光,看著每個來相親的男人,而她要的條件是「男方身高要超過176公分、體重低於75公斤、身體健康、家世清白、無不良嗜好、人要長得英俊、要有正當工作、收入要高、講話要幽默風趣、氣質出眾、要有音樂素養」,如此夢幻般的條件,對於現實如果有了解的話,在婚友社當中找到這種條件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當這樣的男人出現時,她也瘋狂愛上如此擬像般的存有...
‹
…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