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書評書介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湯姆.霍蘭 Tom Holland
4 月 07,2020
《盧比孔河509–27 BC 羅馬共和國的興衰》:自相矛盾的共和國
遠古的聲音 起初,在未有共和國之前,羅馬是由國王統治。有關他們其中一位——名叫塔克文(Tarquin)的傲慢暴君——流傳著一則古怪的傳說。話說有次在他的宮殿裡,一名老婦人叫住他。她手中抱著九本書。當她表示要把書賣給塔克文時,塔克文指著她的臉放聲大笑:她開的價碼高得令人發笑。老婦人沒有還價,不發一語轉身走了。她燒了三本書,然後重新出現在國王面前,再次表示要把剩下的書賣給他,開價和原來一樣。...
書評書介
吳晟
4 月 01,2020
《北農風雲》:風暴的起緣
二○一八年二月底三月初,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農)總經理,吾女吳音寧,陷入政治鬥爭的風暴當中,成為各方媒體競相追逐的對象。直到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董事會決議,即刻解職。解職後,新聞稍稍平息,不再熱炒,但仍餘波盪漾。 風暴發生後,我開始學會滑手機,不時搜尋音寧的相關訊息報導。音寧每趟回家休息,看到我在滑手機,都會很大聲阻止我:去走路、去運動啦!不必看、不必理會啦!...
書評書介
李雅容
3 月 17,2020
《西螺大橋:我的父親李應鏜》:「犯人保犯人」
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八日,當時人口只有三萬七千人的雲林西螺鎮,湧進了八萬名遊客,都是為了見證西螺大橋的開通! 這座橫跨濁水溪嶄新綠色大橋,是當時遠東最長(1939.03公尺),也是世界第二長的公路大橋,僅次於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從續建到完工,都是臺灣交通史上值得喝采的記錄,也是臺灣、美國、日本和菲律賓四國合作的宏偉工程。 為興建西螺大橋而辛勤奔走的李應鏜,出生於雲林西螺的書香世家...
書評書介
邱振瑞
3 月 15,2020
【日晷之南】超越學派的勇氣——中村元
對多數日本知識人而言,戰爭時期的言論箝制、二戰後社會的混亂局面,以及被美軍占領的殖民經驗,都給予他們精神層面深刻的打擊。然而,這段苦悶的歷史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反而成為一種內傷外癒的宿疾,一種刺激和省思,甚至是一種批判的新起點。 知名印度思想研究者中村元(1912-1999),即是這群清醒的聲音之一。我們透過其自述和治學過程,嚴肅解讀相關的訪談內容,似乎都能找到那個時代遺漏的記述。...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竹村公太郎
3 月 11,2020
《藏在地形裡的日本史》地形如何創造性格:日本人為何總覺得「好浪費」?
不移動的民族 人們在浮現於遠東汪洋的日本列島上,創造出獨特的文明。 日本列島與歐亞大陸相隔著約兩百公里寬的海峽,此處海流相當激烈。歐亞大陸的震盪大移動,從未觸及這座日本列島,也從未有人征服此地。 背脊山脈於日本列島中央蔓延開來,山脈上無數河川紛紛流向日本海與太平洋,在出海口形成小小的濕地。日本列島上的狹小土地因被眾多海峽、山巒阻隔而更顯零碎。 大約三千年前,...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鳳氣至純平
3 月 05,2020
《神國日本荒謬的愛國技法》: 文宣與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
進階版的荒謬決戰生活 《神國日本荒謬的愛國技法》是《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神國日本のトンデモ決戰生活,遠足文化,二○一八年八月)的續集。如書名所示,本書想告訴讀者,戰爭時期的日本政府如何讓民眾更加「愛國」,以及他們如何看待「愛國」這件事;換言之,他們認為哪些行為才算是「愛國」。這本書所介紹的內容,其實比上一本還要「荒謬」,甚至有許多內容不禁讓人產生這種感想:「這些宣傳、...
文化研究
,
書評書介
邱振瑞
3 月 04,2020
【日晷之南】作家筆下的政治社會學:選舉兇殺案(下)
往前閱讀: 【日晷之南】作家筆下的政治社會學: 選舉凶殺案(上) 【日晷之南】作家筆下的政治社會學: 選舉兇殺案(中) 為誰營造悲慘世界 ...
書評書介
邱映寰
3 月 03,2020
《1947之後》:臺灣人的(非)日常線索
人們時常以為,與自身時空距離遙遠、或者非自身想像可及的人事物,很難、甚至不可能成為身邊的日常;人們也時常在飛來橫禍降臨、意外的驚喜如煙花般乍放時,忽然相信所謂的機率或不可能,卻又在時光的沖刷下將這樣的經歷一律貼上「世事無常」的標籤後擺入櫥櫃封藏。 二二八是臺灣這塊土地無可抹滅的一部份,卻在政治噤聲、殘暴整肅過後,被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視為過去突發的無常,不可談論(說了會出事)、也無須談論...
書評書介
威廉.J.道布森(William J. Dobson)
3 月 03,2020
《獨裁者的進化》:香港的反送中抗爭
不確定的年代 當《獨裁者的進化》這本書最早出現在二〇一二年,民主與獨裁之間的拚搏已經達到了一個頂點高潮。一波政治性的抗議運動席捲了中東,動搖了幾個原先看似最穩定的專制政體。只有驚魂甫定、尚未回神的分析,才會斷言接下來將產生強健多元的民主政體。當時還沒有辦法預言到那麼遠,雖然長久以來,運動已經證明能夠有效地摧毀政治結構,但要建立新的體系來取代原有秩序,卻非運動之所長。...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沈秀華
2 月 28,2020
《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
「回來後龍以後,火車若嘟,阮心肝就微,想每一次這趟車若來,阮頭家就自八堵回來,現在有去無回來。」(王鄭阿妹) 「到現在,我昨天才看到報紙,寫講單親的母親需要社會的人來照顧。彼時伊被劫走去,我就變成單親的母親,只有一直想要顧囝仔,看囝仔能不能和其他人的囝仔一樣,我彼時不知道單親的母親這麼難做,自己又要賺一點錢給這些囝仔吃,又想看能不能教得有行。」(郭一琴) 「有時暗時睡不著,...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