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
史努比
五月 30,2016
【開往台灣的慢船】制服爭議:台灣人真的是民主人和自由人?
教育部要求中小學不得以服儀不整為由處罰學生,社會各界對制服爭議再起。和爭權益的學生比起來,其實保守勢力的偌大音量更讓人訝異。如果你再想想日前某些人士對踢正步的懷念,不得不說台灣有不少人骨子裡對秩序、一致和效率有著幾近法西斯的迷戀,台灣人真如蔡英文總統所說,是徹頭徹尾的民主人、自由人? 其實我們只要稍微回想過去一兩年的校園爭議,從課綱到制服,都和學生想要自治、自主和參與有關。那麼該問的問題是...
中國問題
微塵
五月 30,2016
從魏則西談被操控的輿論
日前在中國網路有一起熱議的事件,一位罹患罕見癌症(滑膜肉瘤癌)的大學生魏則西,因四處求醫但不見效果之下,參考中國搜尋引擎龍頭「百度」當時搜尋「滑膜肉瘤癌症」排行第二名的「武警北京市總隊第二醫院」並前往就醫。 就醫時醫生聲稱擁有史丹佛大學的生物免疫療法,最終患者聽信醫生建議散盡家財接受醫療後仍撒手人寰,但事實上該名醫生並非醫院編制人員且該療法在國外臨床階段就已遭淘汰。...
歷史書寫
,
主權兩岸
Mattel
五月 30,2016
【島嶼邊緣】中華台北的故事
民進黨重新執政,「中華台北」使用與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中國的長期打壓下,台灣的國際地位處境艱難。在國際政治角力下,台灣的英文官方名稱先從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變成Formosa(福爾摩沙)、Taiwan(台灣),後來改為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雖然現在台灣人普遍希望以Taiwan(台灣)做為參加國際組織的官方稱謂,但當年,...
文化研究
嚴婉玲
五月 29,2016
看了《一把青》之後──關於歷史劇的距離感
大約一個月前,我在永和社大與一群年紀廣泛分布在20-60歲之間的學員討論該怎麼看歷史劇。我們熱烈的討論並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大大的表格,從具有台灣意識的本土劇到描述中華民國的抗戰劇,再到中國當紅的歷史劇、日本大河劇,最後是西方的歷史影集或電影。我們從觀眾的視角出發,討論了對這些不同時間與空間,甚至虛擬時空的戲劇各有那些感受。 距離感,是這個列表中最重要的變數。...
中國問題
徐子軒
五月 28,2016
一個公民之死看中國法治精神
日前中國北京發生一件疑似嫖娼衍生出的「意外」致死案,據稱嫌疑人雷洋在購買性服務時,抗拒警方逮捕,後因他選擇跳車逃逸而重傷死亡。認屍的家屬指出,他身上有多處疑似外力毆傷,認為是警方動粗。此外,可作為案件證物的錄影紀錄均不存在,如當地的監視器損壞、警方辦案時的錄影設備在逮捕過程裡損壞,換言之,只有人證沒有物證。這件事喚起了中國民眾對警方惡形惡狀的記憶,如2002年的程樹良案、2003年的孫志剛案,...
教育文化
,
主權兩岸
余杰
五月 28,2016
中共為何害怕台灣廢止黑箱課綱?
針對台灣新政府以行政命令廢止馬英九時代的「課綱微調」,中國國務院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不同的道路選擇決定不同的前景。如果民進黨當局以後一種選擇來寫自己的答案,必須承擔由此產生的後果。」這名發言人殺氣騰騰地干涉他國內政,完全是一副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的嘴臉。 此前,中共試圖暗渡陳倉地將洗腦教育的模式複製到香港,通過香港教育局推出「國民教育綱要」,要把百年來早已習慣了自由和法治精神的香港人,...
教育文化
林柏寬
五月 27,2016
制服的矛盾心情!
教育部宣布服裝儀容解禁,學校不得將服裝儀容規定作為處罰依據時,不少學生拍手叫好。有老師問我,學生如果大喇喇穿著便服,甚至在服儀上極度搞怪,我會如何處理?我回答,我會肯定這位學生挑戰傳統的勇氣,並詢問這樣穿著有比較舒服嗎? 制服帶來的矛盾心情,全世界皆然!英國有規定學生穿校服的傳統,但是2002年9月,英國魯頓市的穆斯林女學生莎賓娜‧貝根(Shabina Begum),...
社會安全
楊蕙如
五月 27,2016
民代自律的重要:別讓社會工作者愈做愈沉重
筆者從事保護性工作多年,歷經兒少、婦女及相對人領域,深感每一位保護工作者處置個案時,經常背負牽一髮動全身的難處。針對此次台中市段姓議員責怪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社工像死人一樣的爭議新聞,有些思考可與眾人分享。 保護工作複雜性極高 拿此次段姓議員質詢的國三生案例來說,依媒體已披露的少量訊息做出的評估可以是:孩子的家庭結構功能在陪伴上確有缺損,但仍可提供穩定的經濟資源及居住資源。...
音樂藝術
張肇烜
五月 27,2016
【人心人術】 萬世流傳的台灣傳奇畫家:張萬傳
「生活中展現的藝術才是最真實的。」──張萬傳 5月28日是台灣前輩畫家張萬傳的生日,我們特別介紹張萬傳的人生故事,一起來緬懷這位台灣值得紀念的人物。 張萬傳(1909年5月28日-2003年1月12日)出生在日治時期的淡水,父親張永清任職於淡水海關,母親張王安則是家庭主婦。張萬傳的取名很有意思,因為父親期盼已久終於在33歲得子,在那個年代算是「晚年得子」,因此特別為他取名「...
全球脈動
陳怡秀
五月 26,2016
【日本想想】 生死與共禍福相依,熊本災民與寵物們的羈絆
桃園新屋公立動物收容所園長簡稚澄因為承受不住再一次奪走任何生命,選擇輕生,用最激烈地方式「死諫」動物安樂死議題。無關食物鏈階層高低、無關能不能為自己發聲,生命並無輕重之別,有許多文章已討論了動物安樂死議題,我想要分享的,是在日本熊本地震時扭轉了過去的一個概念──受災戶們並未將寵物留在家中,而是帶著他們一起避難。 這本來就是個很正常的做法,寵物不只是一條性命,更是不可分割關心備至的家人,...
‹
…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