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全球脈動
林怡廷
10 月 13,2013
參與變革的年輕人:馬來西亞Bersih世代 (二)
受Bersih啟蒙的世代 阿當阿迪和他的朋友們一樣,在2011年的Bersih2.0已是大學生,終能從旁觀者成為運動的介入者。 他們組織了大約一百個學生全力投入工作,在2011年709集會中,阿當阿迪負責物資運送,他開輛車清早就出發,一度被警察包圍。他運送的食鹽水,讓後來遭遇警方催淚彈驅逐的人們得以清洗眼睛。 一波接一波的Bersih運動,成功凝聚了不同族群,...
賴怡忠
10 月 12,2013
司徒文與岡崎久彥論台灣
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台北處長司徒文(William A. Stanton)談到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時說,兩岸關係發展不只影響台灣,還影響亞洲,甚至是整個世界。但如果兩岸統一,台灣變成中國的一部份時,美國就不會再援助台灣了。司徒文說得算直接。 相關新聞:兩岸若統一 司徒文:美不會再援助台灣 但我比較開心的,是司徒文演講主題的核心-台灣的戰略重要性,...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楊虔豪
10 月 12,2013
【首爾想想】:入口網站新聞頁面轉型失敗對韓媒的巨大衝擊
相較實體報紙或電視,現在大家應該更常透過網路瀏覽新聞,而入口網站正是一般網友獲得訊息的最初媒介。近來,南韓最大入口網站NAVER在新聞頁面上做了一番革新,沒想到卻為媒體業造成衝擊。 南韓媒體數量比起台灣實在大得多。光通訊社就有三家;電視頻道有大家熟悉的老三台(KBS、MBC、SBS)及新聞頻道YTN、MBN,報紙除朝中東三報系外還有韓民族與京鄉等七家全國型早晚報、七家財經報紙及七家網路媒體...
全球脈動
林怡廷
10 月 12,2013
參與變革的年輕人:馬來西亞Bersih世代 (一)
5月馬來西亞大選完不久,一個長髮少年因煽動顛覆政府言論被捕,「釋放阿當阿迪Free Adam Adli」的圖像在臉書上廣為流傳。在進入我這個外國人的視野之前,阿當阿迪就是近年馬來西亞的學運領袖,青年世代的新Icon。 阿當阿迪Adam Adli席地而坐,深藍色地毯、茶褐色坐墊的組合有種伊斯蘭風情。他靠著牆,調整好舒服的坐姿,這片白牆除了任他倚靠,不時還權充別的用途,...
簡維萱
10 月 12,2013
一場更溫和的賽跑而已
今年夏末隨著誠品松菸開張火紅得很,臉書上有篇批判〈誠品是種資本暴力〉的文章也熱烈轉載,儘管心有所感卻一直沒有時間好好逛逛,直到這週末才有機會體驗作者文中的「資本噪音」。 走了一趟松菸文創園區,發現誠品果然氣派卻脫俗套,在洶湧人潮的洗禮後,回家發現許多臉友也正轉貼該文的正反評論。對於誠品,許多人總有種無可名狀的愛恨情愁,而我也確實可以理解原文作者言及的「文化霸權威脅」。...
Ko Tsì-jîn
10 月 11,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挺台片?挺好片?
文化部正推動修法,課徵電影票價5%做為「國片」發展基金,對於成本轉嫁消費者,龍應台表示文化部必須拿出勇氣雲雲。 除了勇氣之外,這政策有許多其他層面的議題,如電影法中「國產電影片」和「本國電影片」歸類的「國片」定義問題,以及課徵到的稅金的分配正義問題,因為電影輔導金,可能會給了爛片製造機。 挺好片還是挺台片,2011年全台票房逾4億、台片影史排名第4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林濁水
10 月 11,2013
【華山論劍】進行倒閣的危機和轉機
中華民國周四過了60多年來最難堪的國慶。典禮上只有國民一黨自已在慶祝,幸好還有王金平主持典禮和可憐的馬英九相濡以沫,至於數以萬計的民眾,聚集在凱道不是來普天同慶的,是向聲望不到10%的總統丟鞋子,儘管,總統和立法院長王金平幾度互展微笑有力的緊緊握手,看不出先前政爭時的緊張關係。但民進黨蘇貞昌主席硬是沖著10月10日這一天正式宣布發動「倒閣」,所有的矛盾景象齊聚一起,氣氛詭異得很。...
沈昆賢
10 月 11,2013
爆炸案與學運傳統:柏克萊的今與昔(下)
事實上,即使學生沒有階級與種族主義的眼光,柏克萊的大學入學審核機制仍然有種族歧視,也有階級歧視意味。 在一個社團BAMN(The Coalition to Defend Affirmative Action, Integration, and Immigrant Rights and Fight for Equality By Any Means Necessary),...
沈昆賢
10 月 10,2013
爆炸案與學運傳統:柏克萊的今與昔(上)
柏克萊大學這個符號,究竟代表著什麼傳統? 若是對美國歷史稍微了解的人,應該都對柏克萊乃至於整個舊金山灣區在60年代末的民權、反戰,與學運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不會陌生。承襲著這個左派的、「嬉皮」的傳統,柏克萊一直被視為是反抗性十足、前衛,而有影響力的(我曾聽過有位住在相對保守的亞歷桑納州的同學在考上柏克萊之後,被祖父母問說:「那不是個道德敗壞的嬉皮集中營嗎?」)。...
新一
10 月 10,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話說「打工度假」蔓延時
在台灣薪資大倒退16年之際,台灣的「打工度假」風潮,卻越來越夯。去年九月今周刊一則「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的報導,並在文中提及在「澳洲幹台勞」的甘苦談,竟意外地在網路引起到底是「打工度假」還是「台勞」的口水戰。不論如何,「打工度假」的熱潮,不僅未見消褪,申請人數還屢攀新高。 上個月底,教育部為協助青年度假打工、遊學、與自助旅行所推出的「青年海外生活體驗專案」的貸款專案,...
‹
…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