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蔡亦竹
12 月 28,2013
【時事想想】燃燒的聖堂----日本的靖國神社問題
世界上,應該很少有像日本東京靖國神社這樣,會引起國家規模爭議,但爭議的原因卻是「政治」的宗教設施了。簡單來講,中國、朝鮮(南北都一樣)和在台灣的一部分人士以外,似乎很少國家對靖國問題有這麼大的反應。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再次參拜靖國神社,果不出所料,一堆「軍國主義復活」之聲,果然又此起彼落。 簡單來說,很多人對靖國神社的看法,就是「軍國主義的象徵」。不過很有趣的是,那為什麼「忠烈祠」...
陳清泉
11 月 28,2013
「凱爾特之虎」的甦醒
「凱爾特之虎」甦醒了。一度是歐洲富裕國家之一的愛爾蘭,在歐債危機爆發後,經濟一蹶不振,最後被迫接受國際紓困。總理肯尼(Enda Kenny)宣布,愛爾蘭將退出國際紓困計畫,邁向經濟主權與獨立之路。 1980年代的愛爾蘭,平均經濟成長率為2.4%,國民所得僅7,400美元,失業率則高達14%以上,1988年被〈經濟學人〉稱為「歐洲乞丐」。但是愛爾蘭明確定位要成為「歐洲之窗」,...
政黨政治
陳瑞麟
9月 27,2013
我看當前民進黨與公民社會的關係
我是一位大學教師,研究科學哲學、科技與社會、殷海光和台灣思想史。我是學運世代的人,參與過1990年三月學運,之前在黨化教育下被教育成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後來曾經經歷一次徹底的認同轉變。長期以來,我對於文化、認同和中國與台灣的歷史關係的問題有很多思考。不過,文化性的議題不是此次會議的主題,也比較沒有那麼迫切。當前較迫切的問題是如何面對馬英九領導的保守主義的(舊)國民黨復辟五年多來,...
文化研究
,
音樂藝術
,
休閒育樂
林勝韋
9月 25,2013
流行音樂可否傳達社會正義價值?──由五月天〈入陣曲〉談起(下)
以音樂作為思想武器,五月天想達到的目的有四: 1.讓最多人聽到、看到。 2.讓不關心這些議題的廣大歌迷能開始關心(這應該是最重要也最實際的目的)。 3.當被指控的時候,能夠在歌詞裡找到足以擺脫的解釋空間(也就是蝙蝠俠與蘭陵王的故事背景)。 4.為關心議題的人出一口怨氣,並由此擴大閱聽群,作為下階段傳播思想的群眾基礎。 為了讓更多人聽到、看到,「寄身」...
電影戲劇
Mattel
9月 09,2013
【週一想想】記錄台灣:拔一條河:與生命的拔河
媽媽說:抓住繩子,一定要抓緊、抓緊了、就會知道,那條河不能帶走一切…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帶來的惡水,沖毀了家園。甲仙鄉,一夕間成為了汪洋中的孤島;災情最慘重的甲仙鄉小林村,總共有169戶、398人遭活埋。災後的重建或許容易,但甲仙鄉民的心理重建艱辛困難。 一部紀錄片,「拔一條河」,記錄了甲仙社區心靈重建的過程,也記錄了他們與生命拔河的故事。...
教育文化
張睿銓、黎映辰
8 月 06,2013
十二年國教──表演藝術課在哪裡?
李國修先生的殞落,意謂台灣失去一塊表演藝術界瑰寶,除令人不捨,也感嘆下一位李國修在哪裡。然而,綜觀台灣教育體制,藝術教育一直是被忽略的一個領域,君不見目前大眾對於十二年國教的討論,多著重於高中入學方式和考試科目,對藝術教育的檢討少之又少。 就整體藝術教育而言,有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那就是表演藝術(戲劇和舞蹈)課程在國中和高中職兩階段嚴重斷層。國中階段,因為表演藝術是課綱的一部分,...
主權兩岸
林濁水
6 月 21,2013
【鄉巴佬異藝錄】二十一、港台命運共同 認同不同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常年做香港人對各地人民和政府好感度的民意調查,去年6月公布了一個報告很令台灣人受寵若驚。因為報告說,香港人最有好感的第二名的是台灣人民,好感的程度高達57%,只輸給新加坡人,甚至比香港人對自己好感程度51%還要高。 台灣真的好到這樣令香港人喜歡嗎?根據香港大學6月份公佈的調查,2011年香港年平均國民所得以35490美元大幅領先台灣20690元 ,...
文化研究
Mattel
6 月 15,2013
【週一想想】數字台灣:從BBS到WWW
今年春節前夕,有網友在臉書上預言大家的春節假期活動是:每天都在滑手機螢幕。的確,在台灣,隨處可見年輕人滑著手機螢幕上網路,顯見網路普及率之高,已讓台灣人的生活與網路綁在一起。網路有多重要?以現在台灣便宜行事的電子媒體為例,如果把台灣網路關閉,這些電子媒體應該就沒什麼新聞可以報導了;因為這些電子媒體,都是上網路找影片、抄新聞。 表一是台灣自1996年到2012年6月的「經常上網人口」...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4 月 26,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台語片/歌的「文化教養」
1980年代末期,國家電影資料館展開搶救1950、60年代流行的老台語片,1989到1997年任館長的井迎瑞教授在去年一篇專訪提到,「整個台灣電影發展過程中大概有1,200部台語片!但是搶救下來的,能夠在今天還能夠公諸於世,然後繼續能夠讓他服務人群的不到200部吧!這是一筆很重要的發現。」 這個重要的發現,20多年來逐漸填補台灣電影史上一個巨大的斷裂與空缺,...
李拓梓
4 月 07,2013
【週日想想】鄭南榕問題:有百分百的言論自由嗎?
老實講,我對鄭南榕的回憶是淡薄的。我所知道有關他的一切,都是青春期之後從當時百花齊放般的自由言論中閱讀到的知識,其中最重要的一本,是胡慧玲編寫的《我喜歡這樣想你》。 那本書中充滿對鄭南榕的各種回憶,讀起來總讓人想掉眼淚。在那之前,我只記得那本有很多圖片的「自由時代」雜誌,和他那焦黑乾枯的遺體,還有,他的憑弔隊伍在總統府前突發的自焚事件。 那是1989年,世界的風起雲湧正是進行式,...
‹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