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政黨政治熱門
全球脈動
,
政黨政治
賴怡忠
2 月 25,2016
對美國總統交接的理解與誤解
總統交接問題在台灣炒得沸沸揚揚,彷彿在選後超過一個月,台灣還處於選舉狀態。針對民進黨與時代力量交接條例版本的批評,不少人會引用美國的例子。畢竟現在的主要民主國家中,美國交接期間是相當長的,但也運作得較有紀律。不像半總統制的法國(十天到二十天完成交接)、內閣制的日本與印度(十天到兩星期內完成交接),所以會成為大家討論的主要參照對象。但有些討論似乎與實際運作的狀況有出入,...
政黨政治
吳傳立
2 月 24,2016
改革議題的排序策略
新科立委就任之後,除了眾所矚目的「轉型正義」、「不當黨產處理」等議題之外,徐永明喊廢「紅十字法」、王定宇喊「取消向孫中山遺像行禮」、「鄭楠榕殉難日定為言論自由日」,諸多議題一一浮出檯面。 當整間房子堆滿垃圾的時候,打掃變得很難有章法;更何況每一個政治人物都希望累積自己的政治聲望,所以都想要喊響自己的議題、吸引鎂光燈照亮自己的舞台,於是變成各有各的目標,於是輿論反而難以聚焦。在這種時候,...
政黨政治
史努比
2 月 22,2016
【開往台灣的慢船】國民黨的十字路口
全球化確實是無法閃躲的現象,它不但讓世界各國面臨相同的新世代經濟挑戰、相同的社會問題,似乎也製造出了極為相似的政治趨勢。因此,美國總統初選白熱化之際所激發出來的「共和黨、民主黨面臨十字路口」討論,很巧妙的可以移植到台灣來觀察──中國國民黨此刻也站在十字路口,而他們自己知道嗎? 美國兩政黨面臨的挑戰 隨著傑布布希(Jeb Bush)退出共和黨初選以及七旬參議員山德斯(...
教育文化
,
政黨政治
伊洛人
2 月 18,2016
【中國想想】 中國春晚與大尾鱸鰻
央視春節晚會簡稱春晚,是中國政府為了娛樂大眾並且宣傳政策在除夕夜播放的特大型洗腦節目。而今年春節的春晚更是奇葩,大量類似台灣三民主義課本上的共產黨洗腦宣傳被直接引用,文革時代流行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歌曲第一次出現,最可怕的是反法西斯紀念日上充滿法西斯色彩的閱兵也作為節目搬上舞台。雖然春晚在中國網絡上遭到大規模聲討,被認為是無恥吹捧習近平。但對於中國共產黨高層來說,...
政黨政治
彭敏軒
2 月 05,2016
黨政協商裡民意與民益的平衡
立法院剛上班第一天,原本選前被供為國會改革之首要的「黨團協商即時全程公開」終於試營運。有趣的是,在這之前先開了一個是否要全程公開協商的不公開會議。於是各大政論節目開始討論即時全程公開協商的好處壞處。條條列列盡是不無道理,已經讓人看了不知公開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私以為,也許可以從當初希望即時公開協商的初衷來討論。 當初高喊即時公開協商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希望能避免不肖委員們的利益輸送...
政黨政治
葉子揚
2 月 03,2016
贏回台灣?還是長路漫漫?
2016年1月16日,台灣經歷第三次政黨輪替,同時更經歷第一次的議會輪替。過去的兩星期,相信大部份民眾都在鼓舞氣氛中認定國家的政治氣候及生活環境將有所改變,但在歡笑過後,新政府的架構組成卻令筆者有一份無形的擔憂。 今次大選,蔡英文獲得689萬4744票,遙遙領先朱立倫300多萬票,民進黨更首次在立法委員選舉取得立法院113席中的68席,這次選舉綠營絕對是技術性擊倒藍營。但上屆選舉,...
政黨政治
黃厚銘
1 月 29,2016
主流政治勢力以外的天光──曾柏瑜的努力看得見
太陽花運動落幕後的某一天,當我還在藉由網路書寫作為溝通橋樑,避免運動批評者與核心參與者之間嫌隙擴大時,柏瑜來找我聊她的心情。我很意外地發現,身為決策核心之一的她,竟然完全同意整個收場的過程是對不起參與群眾的。而柏瑜的愧咎,甚至讓她想要休學,反而不是沾沾自喜地跟我炫耀這段光榮的經歷或分享其中的八卦。沒想到,再隔一段時間,她又來找我,跟我說她決定在綠黨的推薦下,在選情絕對不利的大新店地區參選立法委員...
政黨政治
陳峻毅
1 月 27,2016
新民主:從政治正確邁向生活正義
島嶼天光再度放晴,遠眺海的彼端,卻仍有未知的迷霧埋伏。 2016年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順利落幕了,民進黨的再興與時代力量的崛起,代表了「台灣主體」意識獲得共同的完全勝利。此次的政權轉移,其意義並不是所謂的第「三」次政黨輪替(輪替的價值在於進步,因此舊殖民政權的復辟並不能算在內),而是第三波的台灣民主化里程碑。繼美麗島世代訴求的終結黨禁和戒嚴、野百合世代解散「萬年國會」的努力之後,...
政黨政治
張智程
1 月 26,2016
國民黨真的回不來了?政黨再輪替可能因為這些原因而發生⋯⋯
民進黨在2016大選的壓倒性勝利,正式確立了台灣意識成為未來台灣政治主流的新政治格局。但這並不代表新政權將一帆風順,相反的,除了面對中國經濟泡沫而產生的長期化經濟風險以外,如何夾縫求存於美中之間也都必須步步如履薄冰,更不用說台灣內部千絲萬緒的社會分配議題,沒有一樣是容易處理到人盡滿意的簡單課題。 在此可預期的、國內外政治必然充斥諸多風險與危機的執政環境中,民進黨政權未來可能再次下野的劇本,...
政黨政治
漂流木
1 月 25,2016
「中國」國民黨改了名,卻無法改運
若把政治作為一場多回合的競技,今年創黨滿30年的民進黨,從來就是一位善打逆境賽的選手。至少,相對於裝備好、器材佳、富貫滿盈的國民黨而言,是如此的。 從創黨至今,「富裕」從來就不曾和民進黨整體掛上等號。 還記得90年代時,當時尚未有「選舉補助款」制度,窮到苦哈哈、只能窩在建國北路一棟小辦公樓的民進黨中央只能靠著小企業和民眾的小額捐款、銀行貸款,有一頓沒一頓的過每一天;同時,...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