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高等教育
教育文化
謝宇程
3 月 01,2016
【學與業壯遊】 在新加坡,實習由大學負責媒合與把關──大學的藝術之二十二
了解新加坡的人,常會覺得它似乎很像一間「公司」,六百多萬員工的大公司,不斷向外吸取人才,以及拓展貿易版圖的公司。而這個特色,似乎也反映在它的教育之中。 舉個例,新加坡的教育部,有兩個平級的部長:一個主管中小學,現任部長是黄志明先生;一個主管高教與職業教育,現任部長是王乙康先生。王乙康先生是什麼背景呢?可不是教授、大學校長。他曾任職於產業貿易部,並且當過四年新加坡就業培訓局的CEO。沒錯,...
教育文化
李心文
2 月 04,2016
「利用頂尖人才」與「供養頂尖人才」的差別
近日常在台灣媒體上常看到一些高教相關問題,包括人才流失、排名不佳等。有些聲音主張,應該即刻為教授加薪,而教育部也有「國際共同人才培育計畫」,似乎都是為了要解決這兩大問題。我們來看看這兩貼藥是否有效。 政府應想辦法利用頂尖人才,而非只給高薪 加薪就能解決大學排名不佳的問題嗎?本人持高度懷疑的態度。我不是說政府不應該為教授加薪,或是不應該花錢投資高等教育──台灣教授薪水低的確是一個事實,...
教育文化
謝宇程
2 月 02,2016
【學與業壯遊】 「業師」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接下來該看重「業生」了
在這幾年,高等教育、技職教育開始重視「業師」。業師是指不見得有博士學位,不以寫學術論文為職業、在業界有實務經驗與技能的大專教師。許多人發現,業師比起一般教授,可以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見識與成長,更了解自己如何為事業職涯做準備。 對於誰該是「老師」,台灣的大學體系已經在反思。但關於誰該是「學生」,還沒什麼想法上的轉變。 然而目前為止在台灣,一般大學招生的對象,...
教育文化
謝宇程
1 月 26,2016
【學與業壯遊】 被困在制度和流程裡?是因為忘了免錢而強大的工具?──《大學的藝術》之十八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建議大學校長們找時間旁聽校內課程,並且撰寫「學記」,為「品味教育」興起風氣,讓人才培育的品質有所提升。有些人可能還是疑惑:校長寫了學記,要印行在什麼刊物上給別人看?預算、人力哪裡來?要多少資源,才能讓校長一個人品味對群體造成顯著的影響? 校長們也可能為難:有各種行政、規範、法律的限制,校園中有各種分工和組織上的界限,大學之中更是有大量的山頭、派系,校長難以指揮,資源(...
教育文化
謝宇程
1 月 12,2016
【學與業壯遊】 跳脫行政的僵化和枷鎖,大學突圍可以和餐飲事業學什麼?── 《大學的藝術》之十七
在過去的許多文章中,我從各種角度提出大學應該如何改善教學方法,把「人才培育品質」放在第一順位。我能想像大學經營者們要大吐苦水──我們何嘗不想好好經營人才培育?但大學的人事制度就是僵化,既缺少資源作為誘因,也缺少權限可以指揮引導,身為校長,也沒什麼方法可以影響一線的教學實務啊! 其實,這個世界並不是一定要體制提供的資源和權力才能做事。體制之外大有門道可以造成改變;甚至,有許多極為重要的事,...
教育文化
謝宇程
1 月 05,2016
【學與業壯遊】 擔憂不夠國際化、不夠有特色?大學也許該想更關鍵的問題──《大學的藝術》之十六
也許是因為在想想論壇寫了十餘篇「大學的藝術」系列,以及另十餘篇分析台、英、美大學經營的文章,最近有個機會,一個高教研討會議找我聊一個問題:到底台灣如何營造出具有「國際特色」的大學?在討論完之後,我想藉由幾篇文章,記錄一下我給他們的建議。這是第一篇。 首先,讓我們來拆解審視這個問題本身。「國際特色」不是一個合適的目標。就像在航海的時候,若你設定某朵雲作為航行目標,你一定迷航。...
教育文化
奉君山
1 月 04,2016
關於教育的兩種基進想像
關於教育的一種基進想像:免費的均優高等教育 對於教育,長久以來有種基進的公共化想像:認為中小學公立多、高中大學私立多的現象,代表整個教育資源是呈金字塔型的分配。而在大學中,前段補助多、後段補助少,也加劇了金字塔型的分配。金字塔型分配,就代表越往高端越稀缺,競爭就會越劇烈。所以這路基進的教育公共化思考,主張不只要十二年國教全面免試均質,連高等教育也要均質化、公共化、免費化。...
教育文化
謝宇程
12 月 29,2015
【學與業壯遊】 教學打混沒關係,認真上課是傻子?──《大學的藝術》之十五
有一段時間,我常訪談大學生對學校課程的觀感看法,而且幾乎都是台灣最知名最受肯定的國立大學。猜結果如何?結果是,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認為,授課品質不如期待的課程佔多數。整體而言,讓學生覺得有認真盡力在上課的老師、修完除了學分之外還有長期收穫的課,比例相當低。 而這些同學們,對於學校老師上課的抱怨,倒是一籮筐。以下列舉幾個案例: 一、課程內容設計粗糙。某個學生修課的情況是這樣的:「...
教育文化
謝宇程
12 月 22,2015
【學與業壯遊】 演戲和閱讀郵件,其實是大學教實務的好辦法──《大學的藝術》之十四
看兩個人寫電子郵件對罵,這竟然是上課的重點? 好幾年以前,我參訪一間上海的商學院,那所商學院和美國名校合作,安排美國教授去上海開短期課程。既然到了,商學院就安排我旁聽一堂課程──教材不是課本,而是幾封電子郵件!雖然我是商學院畢業的,坦白說那堂課我聽得霧煞煞。 多年後的今天,我終於明白那次的課程其實是一個「情境題」,而且是歐美和實務有關的課程,都會使用到的題型、授課方法,效果相當好,...
教育文化
謝宇程
12 月 15,2015
【學與業壯遊】 其實學校考試和真實的人生考驗正好相反!怎麼辦?
身為一個過去非常善於考試的學生,我曾經以自己準備考試的能力為傲。在離開學校環境之後,我愈來愈明白當時的分數,是一種多嚴重的誤導。 一般學校的考試有諸般好處,除了一項之外:無法考出面對真實人生考驗的能力。而且,愈習慣用考試的模式思考,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時,其實愈是容易忽略重要的因子,愈容易錯估面對人生考驗的努力模式。用考試為唯一評價人、挑選人的方式,也充滿了偏誤。...
‹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