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殺人犯
朱真一
6 月 12,2015
美國的死刑及廢死刑
因為8歲女童遭割喉被殺害,幾位政客又再操作,顯然借題發揮。六月初,法務部槍決6名死囚,更引起不少評論,連國際特赦組織(AI),認為台灣政府執行死刑是「政治計算」,用來平息眾怒,還指出,必須停止把死刑當作政治工具。 台灣的媒體或政壇,經常有人提到美國執行死刑,來加強必須執行死刑的論點,但很少談美國廢死刑的情況。美國最近因為兩年前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宣判被告死刑,...
Mattel
五月 31,2015
【島嶼邊緣】一場台灣社會的集體獵巫行動
劉小妹妹遭割喉遇害,全民悲憤,榮總醫師在媒體前的陳述實在令人動容;然而,劉小妹妹事件卻讓我們看到不理性的台灣社會。不僅媒體嗜血搏版面,不斷對劇情故事加油添醋;政客也如鯊魚聞到血腥味般,第一時間攻擊政敵;廢死與反廢死大戰也在網路上開打,彼此攻訐對方。 媒體嗜血推波助瀾 面對如此震驚社會的事件,媒體當然得好好分析報導;根據媒體的報導,打電玩、社交能力不好、自卑、國中時喜歡鬧女生、...
司法人權
毛國丞
10 月 19,2014
論廢死:把眼睛遮起來,誰在你眼裡都是躲著的
對於「人被殺時廢死聯盟躲哪去」此篇文章的作者李先生曾任檢察官一職,身為民眾,我感到不可思議,以及對司法的擔憂。 閱讀整篇文章後可以發現,寫者的觀點本身就偏頗引用自身所經歷的案件與社會重大刑案,而不見其對於冤獄誤判死刑的共同存在做論述。 首先作者在第一二段所援引的案例只強調再犯的可怕,且質疑受刑人(其文中只專指殺人犯)教化的可能。 必須公平的說,任何受刑人(...
媒體觀察
王子面
9月 26,2014
情殺案、高材生、教育部長
9月22日,台北市南京東路的巷弄裡發生了一件殺人案,29歲男子張彥文因情關難過,當街持刀殺害了與他交往的一名22歲女性。一般來說,「情、財、仇」原本就是殺人案件的主要緣由,這起情殺案當然令人遺憾與憤慨,但也不能說完全令人意外。像嘉義今年8月也有一起20歲大學生懷疑高職女友劈腿,在口角後掐死對方的命案,很快就消失(甚至根本不曾出現)在眾人記憶裡。 話雖如此,...
李援軍
五月 24,2014
死的選擇與道德
2014年5月19日,中興大學張姓碩士生因修習的「神話學研究」課程內容有嚴重的性別岐視,他向校方性平會檢舉要求退還學分費,卻遭校方拒絕受理,申訴也無下文,若校方繼續官僚,並試圖冷處理。5月20日晚間8時左右,張姓碩士生站在學校綜合大樓12樓,經警方勸阻無效後自殺,墜樓身亡。 死亡,或是自殺,在現今社會是與性別認同、性傾向一般敏感,甚至更為禁忌。無論是想法(思想灰暗)、相似行為(自殘...
張智程
五月 23,2014
【京都想想】日本社會為什麼會出現「通り魔」?
在日本接到台灣竟然發生無差別殺人事件的消息,心中頓時感到悲痛難語,曾幾何時,台灣社會也步向了這個副作用極大的日本社會曾經上演的悲劇。 日本社會在九○年代開始頻繁的出現無差別殺人事件,這樣的嫌犯又被稱為「通り魔」,剛開始,日本社會跟今天的台灣一樣感到驚恐與憤怒,某些輿論開始支持國家應該執行更多死刑、應該付與警察和司法更積極的權力去防堵無差別殺人事件,但是,當日本社會發現,這些一切所謂的「防堵...
社會安全
鄧宇佑
2 月 20,2013
當社會停止思考的時候,我們還保有理性嗎?
近年,每當台灣社會出現任何謂之「冷血」或「快樂犯」等殺人事件時,廢死的議題便會再次湧現。同時,屬於社會大眾聲音的「反廢死」之一方,也會站出來,大聲斥責廢死是對被害者的再傷害、間接鼓勵犯罪等。在此,我將不會針對廢死或反廢死的任何一方提出贊同或支持,因為這是一個標準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議題。 原因係,死刑對犯罪的嚇阻效果,因為牽涉過於龐大的社會母體且難以量化,...
沈昆賢
12 月 18,2012
文明與野蠻共存的國度:從康州槍擊案看美國社會(下)
我們從更廣義的「西方文明」的角度來看近日的美國康州校園槍擊案件。這次的悲劇,連中國與伊朗的領導人都致電歐巴馬表示哀悼,這是非常讓人驚訝的現象。在自己國內公開或非公開的屠殺自己無辜人民的這兩個國家(西藏目前因自焚而死亡的人數高達九十七人),都不曾也不會對自己的國民之死感到哀悼,但他們卻反而去安慰死了二十個兒童的美國。為什麼?怎麼會如此荒謬? 這諷刺的行為,顯現出美國作為一個「文明」...
沈昆賢
12 月 18,2012
文明與野蠻共存的國度:從康州槍擊案看美國社會(上)
對於許多台灣人(以及世界上其他的人)來說,每當美國發生重大槍擊案時,他們對這個未知大國的恐懼情緒總會因此莫名地加深。「你看,美國就是這麼危險,一天到晚都有瘋狂殺人犯,還是不要去好了。趕快打電話問你姑姑有沒有事。」 通常,這樣的情緒還會和恐怖份子、戰爭、少數族裔黑幫、貧困郊區、都市犯罪等等連結在一起。永遠都只能透過媒體與好萊塢電影(《黑色星期五》中的殺人魔傑森?)來了解美國的我們,...
國防外交
,
司法人權
林峯正
8 月 28,2012
又是一齣沒有加害人的悲劇
江國慶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小兵,在空軍服役。有一天,營區內發現一女童遭強姦後殺害,因棄屍地點接近他工作的福利社,不久被列為嫌犯,長官說他未通過測謊,關他禁閉,又用許多非法的方法終於逼他承認自己是兇手,前後不到一年的時間,江國慶已成亡魂。 2010年夏天,監察院調查發現,涉案的另有他人,不是江國慶。關鍵的證據是留在現場的掌紋,與另一當時在同單位服役的許榮洲相符,江國慶是冤死的。2011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