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馬習會
主權兩岸
黃丞儀
11 月 04,2015
立法院應即彈劾馬總統
馬英九總統任內躁進的兩岸政策,造成台灣政局動盪,率為有目共睹之事實。即便任期將屆,坊間輿論莫不擔心在最後幾個月會有出人意表的舉動。果不其然,馬總統在民意支持度低盪谷底,下屆總統大選即將展開之際,大舉突破民間對於「看守總統」的期待,宣布即將於七日出訪新加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鞏固兩岸交流的既有成果」。 馬總統基於個人的歷史使命,意欲完成兩岸領導人會面的破冰紀錄,...
賴怡忠
11 月 05,2014
【時事想想】APEC登場 馬政府陷台灣於萬端兇險
雖然是外圍報紙,但環球時報畢竟是官媒,對馬英九點名辱罵,其所代表中國官方的心態與意圖不言可喻。而陸委會、馬總統兩天的先後回應的結果,把這個議題變成口水之爭。總統親自回應外圍官媒,也委實把總統做小了。(當然我對此並不意外)。 這個辱罵代表了起碼從六月底王張二會至今,馬習關係確是每下愈況。王張二會讓馬習齟齬公開化,七、八兩月從周美青訪日、中國反對台馬FTA、不點名指責馬政府搞經濟台獨、...
主權兩岸
衣德成
9月 29,2014
兩岸關係真的是同胞關係?
兩岸交流的問題需要放在不同層次去探討理解。從戰略層次來看,兩岸必須各自確保自己的國家安全,尤其力量較弱的一方會更重視自身安全,因此,面對中共當局,我們需要抱持不信任且質疑的態度,步步為營;在經濟層次,做生意就是互利互榮,有錢大家賺,散了仍是好朋友;在情感層次,老話一句「細水長流」,抱著持續、不斷、充滿耐心與尊重態度來交往。 交流的結果沒有人能保證,但不交流就不會有結果。...
賴怡忠
6 月 26,2014
王張二會的政治談判本質
在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台進行王張二會之際,台灣朝野反而吵成一團。張志軍是馬政府請來,是對方邀王郁琦進行王張一會的回訪,當然拼命吹噓這是兩岸關係邁向和平發展的里程碑,在野黨的態度則有很大差異。台聯嗆要如影隨形抗議,民進黨立委則對王郁琦及張志軍設下前提與條件,黨中央在擔心會有「逢中必反」的印象下,不鼓勵也不反對民進黨基層支持者的抗議表達,但要求一定要理性表現。國民黨表歡迎,民進黨不反對,...
高榮志
6 月 26,2014
張志軍來台,還沒破冰先破門?
英文有一句俗語「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用了比喻,意思是指「家就像城堡一樣,是人的庇護所」。當然,不能拘泥於字面上的意義,不只是英國人(那其他人呢?),也不專屬於男人(那女人呢?)。因此,常被加了一句,變成玩笑話:「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 until the queen arrives」。 ...
賴怡忠
五月 08,2014
決定台灣興廢的戰爭已全面引爆──接下來,我們會面對什麼事?
318運動在410出關後至今已有一段時日,這場席捲台灣的政治大洪水到現在依然餘波盪漾。不僅導致兩位民進黨天王級人物先後宣布放棄角逐黨主席,使蔡英文篤定當選,同時對國民黨內部也帶來新的衝擊。原本在318前預料可以輕騎過關的連勝文,在馬金體制的全力封阻下使其黨內初選領先幅度大為降低。馬英九藉此成功展現了連如欲勝選,就必須尋求與馬合作的威脅力。此外,馬英九的「反跛腳戰爭」...
吳介民
3 月 31,2014
當太陽的光芒穿透黑箱
學生佔領立法院,不但撼動台灣的政治地殼,也衝擊地緣政治,逼使美國和中國表態。洶湧如山洪的「三月學運」,將人民對馬政府執政六年來的不滿,透過行使「抵抗權」而總爆發,瞬間讓當局措手不及,過程充滿戲劇性,對抗性如此之高,激發整個社會對服貿議題的關心與討論。 (ketty Chen) 這場抵抗運動至少已經獲致四項重大成就。第一,...
林琮盛
3 月 19,2014
【中東想想】誰的和平?誰的歷史定位?
去年起,「馬習會」掀起兩岸政治接觸的想像漣漪。馬總統期待,能在國際場合上,以「中華民國總統」名義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但中國卻澆了馬總統一盆冷水:中共拒絕兩岸問題「國際化」;對中共而言,「中華民國總統」仍宛如「佛地魔」,是誰都不敢公開提的咒語。 兩岸政治越靠越近,兩岸高層卻不能忽略台灣社會對未來兩岸政治走向的焦慮感。當焦慮感日益激化,將可能讓「兩岸和平」...
陳彥霖
2 月 25,2014
「馬習會」:中國民族主義的自信與自卑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前往南京,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正式會面,在台灣引起不少討論,中國拒發簽證給部分台灣記者的爭議,也隨著「王張會」的展開而銷聲匿跡,台灣民眾健忘,媒體報導也在有意無意的影響控制,雲淡風輕,王主委似乎也順從「天意」低調回應,在謁陵時提出中華民國,雖然引起台灣部分人士的掌聲,在與中共官員會面時,就變成「好多不能提」。 另一方面,中共對於「中華民國」的定位更加曖昧,...
賴怡忠
2 月 24,2014
王張會與台美關係──歐習會更令人擔憂
眾所矚目的「王張會」結束後過一星期就出現了「連習會」。台灣多將焦點關注於「王張會」是否會談「馬習會」,但根據王郁琦說法,馬習會只在「廣義」的王張會由中方主動提起一點,確認中方不樂見在國際場合舉行馬習會。另一方面,「連習會」獲中媒大幅報導,比王張會的聲勢還大。對「馬習會」保留但高調舉辦「連習會」,習近平的態度不言可喻。 只是當國內幾乎都以「馬習會的會前會」來看待王張會時,...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