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張二會的政治談判本質

友善列印版本
在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台進行王張二會之際,台灣朝野反而吵成一團。張志軍是馬政府請來,是對方邀王郁琦進行王張一會的回訪,當然拼命吹噓這是兩岸關係邁向和平發展的里程碑,在野黨的態度則有很大差異。台聯嗆要如影隨形抗議,民進黨立委則對王郁琦及張志軍設下前提與條件,黨中央在擔心會有「逢中必反」的印象下,不鼓勵也不反對民進黨基層支持者的抗議表達,但要求一定要理性表現。國民黨表歡迎,民進黨不反對,台聯黨要抗議,太陽花學運圈則要求與張志軍辯論。張志軍來已經引起台灣內部的高度爭論。
 
圖說:群眾在淡水抗議張志軍。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認同張志軍此時來台的人表示張的到來象徵兩岸關係進入官方互訪正常化的新階段,是兩岸關係朝向和平發展制度化的展現。但如果張志軍來台真的是兩岸關係朝向和平發展,為何國台辦在王張一會時先自作主張說「反台獨與九二共識」是兩邊政府的政治共識,接著在張志軍來台前又以「台灣前途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決定」,為張志軍台灣行與王張二會定下政治基調呢?要先確定政治基調才能發展和平就不是心悅誠服的真和平,而搶先定調的作法,更顯示這個所謂的官式互訪,是中國藉由王張會逐步實現切香腸式統一的工具,這對台灣是十分危險的。
 
但反對黨對張志軍來台的討論也陷入在姿態強度拿捏的糾纏,擔心是否給人逢中必反的印象,所以憂慮要採用何種抗議動作才比較理性。卻不敢指出王張會就是進行兩岸政治談判的本質問題,等而下之者,更有人利用張志軍來台要民進黨進一步凍獨,希望可比照國共論壇展開民共對話,這樣選民才會相信民進黨有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以完成執政的最後一哩路。
 
我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王張會就是兩岸進行政治談判的會議。如果談的是經貿議題,為何不請經貿主責官員來談還更能打到核心,張志軍來台灣就是為了進行政治談判/對話而來,而中共在兩次會議都預先進行政治定調的作為,也是著眼於王張會的政治談判性質。相對於馬英九在2011競選連任時說不會在任內訪中與進行兩岸政治談判,但連任後不到兩年這個承諾就破功,還被習近平利用馬英九想要馬習會以挽救其政治邊緣化的心理,將王張會推上檯面。為了擔心引起台灣社會對政治談判的敏感性,加上立法院對過程不清的狀態下,就遮遮掩掩的將政治談判偷渡過關。
 
政治談判包括台灣要以什麼身分談,談判的指導原則,談判的前提、談判的紅線、談判是為了要處理什麼問題?談判的目的與階段性目標、談判的時間點、談判的對象等問題。談判結果如何獲得國民的確認?這些都要討論以形成國內共識,過程更是必須有效監督以及一定程度的透明性,以求取可問責的結果,否則放任逢中必軟的馬政府談判,很可能就把台灣給談掉了。
 
現在更重要的問題,是追問為何現在就要展開談判?馬政府要回答為何會違反自己先前有關「任內不進行兩岸政治談判」承諾的問題,在野黨更要嚴厲追問這個莫名其妙被偷渡出來的政治談判,其時程是如何出現的?當經貿談判都會事先公佈何時以及為何需要展開談時判,對更為敏感政治談判的透明度要求理應更高。
 
馬英九為了用馬習會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讓習近平順勢將其念茲在茲的兩岸政治談判時程透過王張互訪排上檯面。馬英九這種不惜拿全體台灣人民未來作為其個人政治賭注的行徑,實在是自私惡劣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民進黨在蘇主席時就沒有指出王張一會的政治談判本質,反而陷入內容的細碎爭議上,形同給王張會啟動政治談判的過程背書,如果蔡主席對王張二會,一樣不願提到這個加速兩岸政治談判的本質問題,而只是關注在如何以理性表達意見的姿態表演時,就很可能在一次次進行這個被朝野兩黨都默默接受的「制度化」的兩岸政治過程中,被中國以切香腸的方式清除掉台灣維持自主的可能性。
 
這可是個會改變台灣現狀的談判啊!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