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自由
亮亮醫師
3 月 29,2014
【時事想想】台灣人,解放你的奴性吧!
在台灣人的血液中,根深蒂固、比膽固醇還要更牢牢黏滯在血管中的,是一種隱形但效力強大的物質,麻醉又昏迷了大家幾十年。這種物質的名字叫做「奴性」。 奴性,就是「甘心為奴隸」。 奴性這種東西是很可怕的,徹底摧毀一個人的自由意志,光是要這些奴隸們起身反抗主人(政府與財團),很多人就寧願安於被奴役,因為至少可以溫飽又平安,並不認為自由有什麼重要的。...
藍月
3 月 21,2014
【時事想想】香港人給台灣人的一封信
台灣人你們好! 我是香港人,昨晚在Facebook得知你們的大學生為抗議服貿強行過關,作出示威,更成功闖進國會議場,心裡十分激動和敬佩你們的勇氣,特意投稿支持你們。 去年,我和同學一起到台灣作畢業旅行,早已聽聞台灣的人十分熱情,友善和有禮等,未出發已十分期待。在台灣一星期的生活,我和友人經常慢走在台灣的街頭,好好感受你們的慢生活。...
王鋒
2 月 28,2014
正視二二八事件始末
如果要我寫下我從未見過的災難或許太過嚴苛了,但因為我活在這塊土地上,所以請原諒我的頑固。無關乎年紀,非寫不可。 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日本離台,台灣人面臨國民政府接管的命運;在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號以前,台灣人並非不歡迎被「祖國」統治,而是所謂的祖國統治的方式竟然無視於一個人的尊嚴。一九四七年二月十九日的《民報》中記載,〈可怕的心理破壞〉的社論裡寫道:...
丁允恭
2 月 18,2014
【週二想想】電子煙掉了
在國仇家恨與演藝花邊的新聞夾縫裡面,偶爾反菸團體也總是會登台演出一下。話說在台灣的社會力發展史裡,所有的倡議團體,也只有消基會跟董基會真的是屹立不搖兼且大放異采,成為社會主流,三不五時就可以出來董基董基一下,屆時癮君子們不但要叫它姐姐,甚至還得求爹爹告奶奶,因為不是健康捐要漲,就是這裡那裡以後又成了禁煙地帶。 這個禮拜,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是關於電子煙的。是說,...
莊佳穎
2 月 11,2014
致「自由」── 1920年與2014年的台灣,和電影〈大稻埕〉
「自由」,是理解電影〈大稻埕〉的關鍵字。 做為一部票房極佳的賀歲片,很顯然,〈大稻埕〉不是要拍給歷史學者、文史工作者、 文青、鄉民來看的。也因此,這篇關於電影〈大稻埕〉的小文,不會是一篇糾正電影文本裡的歷史細節、或辯證影片中相關文學藝術作品應該如何被細緻處理、或檢討「穿越時空」邏輯是否夠說服人心的文本分析或史學研討論文(以上議題請讀者參照已經發表的電影〈大稻埕〉各精彩評論)。相對的,我想從...
倪國榮
2 月 10,2014
【詩想想】總統府撞擊客詩、王教授自焚了自由、鮮花的自由
總統府撞擊客詩 它黑色幽默地 迤邐著 夢境地快速著 它撞上官僚來不及穿上褲子的 屁股 三十五噸耶 (辛亥路 羅斯福 凱道 景福門 快快快 達陣 ...
Quý Miêu
8 月 04,2013
「你的自由哪裡來?」
盛夏、法國,來到朋友位在勃根地(Bourgogne)鄉下的家。 勃根地以什麼著名?紅酒、蝸牛。 還有,就是這片負載著滿滿戰爭歷史痕跡的土地,到今天還被當地人念念在玆。在這個只有一百個居民的小鎮,我們不過午後出門散個步,便遇上了一個說這樣故事給我們聽的老法。 故事是這樣的。 1944年,二戰已經進行了幾許年了。這個小鎮上持續抵抗德軍入侵的法佬自衛隊,...
李拓梓
6 月 30,2013
【週日想想】容忍比自由更為重要
我本來只是認為,馬政府的所作所為,頂多需要改寫政治學教科書裡像是「責任政治」的定義、或者憲法中明定的總統與閣揆權力分際,沒想到前幾天聽到馬一席「容忍比自由更為重要」的講話,才赫然發現在他的執政下,連中文辭典可能也要改寫了。 馬英九引用胡適這句「容忍比自由更為重要」的句子,是為了告訴國人要容忍不同的意見(其實就是他的意見),他認為台灣民主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
司法人權
蔡英文
2 月 28,2013
二二八,寫給對岸的年輕人
今天是二月二十八日,在這個嚴肅的日子裡,我想要做一件以往台灣的政治人物未曾想過的事。我要對中國的年輕人,寫下我對二二八事件的看法。 我知道這樣做有點突兀,台灣的悲劇為什麼要解釋給現階段對岸的年輕人聽?我的想法很簡單,兩岸關係的處理必須建立在對彼此真實的理解上頭,而如果不知道二二八對台灣的傷害,對岸人民將永遠不會真正理解台灣,如果不理解二二八之後台灣社會的沈默與扭曲,...
林汝羽
1 月 08,2013
【徵文得獎作品】想想.台灣
如果要說一個家與國的故事,我的版本是從零開始。 少時由於家庭因素,我經常感覺自己是一個沒有家的人;再長一點入了中學,稍解一些國際政治情勢,才發覺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普遍不受承認。小學時經常覺得:「哇,生做一個美國人真好。他們國家就有迪士尼、有貌似開明自由的公立教育、世界名校、社會福利,可能滿街跑的都長得像大明星。」高中之後,第一次看描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電影;那時台海危機剛過去不久,...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