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台灣
林濁水
6 月 27,2014
【華山論劍】 李顯龍:南海國際法解決──中華民國國小志大麻煩多(中)
李顯龍訪問美國時針對南海糾紛說:「國際法必須在解決糾紛當中佔有很重的地位」,「國際社會,國家有大有小,結果不能以強弱來決定」。他這位南洋的華裔領䄂解決南海爭端的主張倒是和熊玠教授一致。 熊玠警告說中國「歷史水域」論點是「殖民地時代,一個國家殖民其他國家之後,這部份的海就是該國的。」他這樣警告毫無問題是基於愛中國,但是他講得太嚴厲,不免太過愛深責切,有些過頭。...
李彥賦
6 月 27,2014
「顧客關懷」與「侵入住居」
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25日一早在航警局警察的「陪同」,針對已支付全額房價的住客進行破門驅離,嗣後因欠缺破門之法源依據,而於聲明稿中改口此舉為針對未登記的住客進行「顧客關懷」。全台灣的房東因此群起歡欣鼓舞,因為按照這個前例,將來只要租屋內疑似出現租約以外的「陌生人」,房東便可三不五時要求警察陪同而後破門而入(依據行政程序法第6條行政自我拘束原則,警方不得拒絕),進行「房客關懷」的溫馨舉動...
曾韋禎
6 月 27,2014
「國立」是假 撲滅「兩國論」是真
因部分不受兩國合約規範的日本媒體,未將「神品至寶展」文宣印上「國立」兩字,馬政府連日來舉國大演仇日秀,最後即使東京博物館親自道歉,緊急協調媒體修正文宣;馬政府仍以「國格不能冒險」為由,取消周美青的赴日行程。至此方知,所謂的「國立」與否都是借題發揮的假議題,如何避免中華民國第一夫人赴日替「國立故宮博物院」背書,因而落實「兩國論」,才是馬政府極力迴避的重要課題。 (...
陳昱齊
6 月 24,2014
人生有標準答案嗎? 從法國哲學考試反思台灣教育
法國此刻在進行高中會考,與台灣最大的不同是,法國的應試科目包含台灣人意想不到的「哲學」,題目採申論形式,如「我們是為了快樂而活嗎?」、「為何尋求認識自我?」,考試時間長達四小時。 最近台灣的國中會考與十二年國教課綱也吵得火熱,對照法國考哲學的傳統,如果台灣也比照辦理的話,可以想見一定會招來「哲學無用」、「考哲學對未來找工作沒幫助」、「沒有標準答案如何評分?」等批評。...
文捷
6 月 22,2014
從故宮赴日展出爭議 反思台灣親中外交戰略
近日媒體報導故宮文物在赴日本展出前,因在東京的宣傳海報上,未將故宮全名的「國立」加上,引發台灣上至總統層級,對日本展出單位強應施壓舉動,除顯現台灣依然一定程度受大中國主義仇日氛圍影響,值此甲午年中國與周邊鄰國關係緊張,美日澳韓及東南亞諸國,逐漸形成對抗中國陸權體系下的國際新對峙局面,台灣當前實無必要因廣告名稱問題,與屬於美國海權體系的日本產生此類上綱至外交層級的衝突。...
文化研究
蔡英文
五月 07,2014
透過Thinking Taiwan,讓台灣連結世界
這兩個月來,我們看到台灣有許多重大事件接續發生,從服貿問題導致學生占領立法院,再到核四的爭議問題,在林義雄先生的堅持與付出下,終於到了一個段落。在這些事件當中,我們不但看到台灣公民社會的崛起,也感受到年輕人踴躍站出來表達他們對國家未來的期許。 我們常常聽到幾句話:台灣需要走出去、要更有國際觀、需要跟世界連結。其實這兩個月來,公民社會已經成為我們國家最好的發言人。從他們對服貿爭議的理性訴求,...
湯志傑
4 月 02,2014
馬總統,如果這還不叫賣台,什麼叫賣台?
馬英九總統在國際記者會上一臉無辜且不解地問,他簽訂服貿完全是為台灣著想,哪裡賣台了?身為台灣公民的一份子,我要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因為怕他繼續裝蒜聽不懂啦!),清楚地告訴這位經由人民選舉出來的總統,就算不考慮中國對台灣的領土野心,就算服貿真的如其所說對台灣利大於弊,這十幾天來,不,應該說近一年來,他以及他領導下的政府對於此事的操作,已徹底違背、踐踏民主的原則,出賣了台灣最可貴的資產,...
藍月
3 月 21,2014
【時事想想】香港人給台灣人的一封信
台灣人你們好! 我是香港人,昨晚在Facebook得知你們的大學生為抗議服貿強行過關,作出示威,更成功闖進國會議場,心裡十分激動和敬佩你們的勇氣,特意投稿支持你們。 去年,我和同學一起到台灣作畢業旅行,早已聽聞台灣的人十分熱情,友善和有禮等,未出發已十分期待。在台灣一星期的生活,我和友人經常慢走在台灣的街頭,好好感受你們的慢生活。...
教育文化
蕭瑟寡人
2 月 11,2014
為什麼有些留學生不能回亞細亞(上)
年輕人出國留學,過去幾十年在台灣魅力不減。而畢業後究竟要留在國外發展,還是歸台報效國家,是幾乎所有留學生都會碰到的問題。 由於問題依舊,很多文章如Mr.6的「為什麼我們要回亞細亞」,在留學生圈中流傳已經有五六年了。最近這篇文章又浮出檯面,讓敝人重新開始思考這問題。對於Mr.6,論年紀上算學長,而他這篇文章不無其道理。但是這篇文章似乎只探討了台灣留學生在外與別人格格不入的情況,...
教育文化
翁稷安
12 月 13,2013
不要再說「鬼島」
對於「鬼島」一詞,本來並不想多說什麼,流行詞彙自有其壽命週期,面對不喜愛的詞彙,最簡單的應對方式便是放任它自然死亡,發表太多見解,意義不大,因為流行浪潮本來就不是少數個人能夠阻擋,更何況也許在數年後,連該字詞本身都需經過一番學術考古才能被理解,附著過多議論,只是徒惹塵埃。另一方面,一樣事物要延續流行,最好的方式便是成為爭論的焦點,聚集的目光越多,就能讓那十五分鐘得到殘喘茍延,...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