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暴力
社會安全
陳宛彤
五月 11,2017
【女人想想】愛,是重新來過的起點
一個雷陣雨的午後,天氣沒有因此變的涼爽,反而讓空氣中有股難以呼吸的悶熱感。我接到小萍的電話,氣息微弱地說,她逃出了丈夫的家,在不知道是哪裡的超商門口,希望我去找她。 我們第一次的認識,她的口罩沒有離開過臉,像是臉上的一部份,對於我們談話總是有一句沒一句地應答著,對我而言,她沒有表示出眾人印象中的受暴婦女的樣貌,哭泣、憤怒、恐懼,反而比較像是個長期受傷後已不再相信愛的女孩,...
社會安全
楊華美
4 月 13,2017
【女人想想】崖邊花朵 新住民女性的受暴處境
小花下班返家後沒多久,先生帶著酒意回家,一看見她便大聲辱罵:「妳這個大陸妹怎麼沒去討客兄?」小花不予理會,先生再罵:「妳給我滾回去大陸,以後不准妳待在這個家」,小花回嘴:「我不要,除非離婚我才出去!」 接著小花的手機響起,先生伸手搶走,要把手機摔壞,小花奮力想要拿回手機,但先生抓住她的頭髮瘋狂撞牆,致使小花額頭瘀血腫脹,先生不顧其傷勢,仍然咆哮著要她滾出去。小花的女兒目睹爸爸施暴過程,...
社會安全
李欣怡、陳貞樺
4 月 06,2017
【女人想想】我們都以為自己不會是報導中的主角—談無所不在的約會暴力
小惠與阿泰是人人稱羨的班對,尤其阿泰對小惠呵護至極,每天早晚的溫馨接送並早早安排好三餐要吃什麼,不管上下課,兩人總是形影不離的彷彿連體嬰相隨。 一開始小惠很享受公主被寵愛的感覺,但這樣細微不至的關照卻慢慢變了調。每天只要沒有上課,阿泰就會打電話問小惠現在在哪裡、和誰在一起、在做什麼事情,小惠沒接到電話,阿泰會一直打電話、一直傳LINE,直到小惠回應為止;當小惠受不了想躲起來獨處時,...
社會安全
張巧儒
3 月 16,2017
【女人想想】重返職場路迢迢:不是只要找份工作就能好好生活下去
「是社工嗎?我該怎麼辦?我現在在刑警偵查車上面;我的女兒在另一台車上⋯⋯」 一個休假日,我接到阿嬌(化名)緊張害怕而不安的來電。電話中她告訴我,一早離開家門時,一群刑警持搜索票衝入家中,翻箱倒櫃的要找她當車手的證據。 阿嬌是筆者服務了近五年的個案,五年前在大女兒的懇求下,她帶著兩個孩子離開那不知何時是盡頭的暴力丈夫,輾轉來到勵馨,庇護所只是暫時的,總是得找份工作重新生活,...
素樸勛
4 月 26,2014
【想想看電影】如何把人民保母變惡魔
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與巴席爾跳華爾滋》描寫黎巴嫩戰爭,十幾歲的軍人,面對未知的恐懼,唯一會做的就是無止境的開槍。《漢娜鄂蘭:真理無懼》中提及的納粹戰犯,已「邪惡的平庸」形容制度的鑲嵌之下,即使平庸之人也會犯下極大的恐怖罪行。 《奧斯卡的一天》改編自2008年,發生在舊金山的真人真事,沒有戰爭,沒有納粹,也不是「無人聞問的午後」,而是在眾人面前,...
蘇振華
4 月 04,2014
中國學者看佔領行動:破壞民主還是完善民主?
最近有兩件大事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其一是烏克蘭民眾上街抵制政府;其二是臺灣服貿協議表決引發民眾抗議,抗議者佔領了「立法院」和「行政院」。爭議的焦點在於:在民主政體中,民眾是否可以採取上街、佔領等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為了陳述我的看法,我將首先進行一個否定性的論證,即我將引述幾位我認為有一定代表性的看法進行評論,而後再進行肯定性的論述。 圖說:...
李維倫
3 月 25,2014
【時事想想】學生來問我關於悲傷與憤怒的事…
一、 身為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的教授,學生來問我關於悲傷與憤怒的事。她/他們喪氣、茫然,不知道該怪誰,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辦。 (圖:陳育賢) 我跟她/他們說,看看魔鬼如何處置我們?在我們激情時讓我們落空,以詆毀與暴力的方式。於是,它在我們的心裡種下了悲傷、失望、憤怒、與茫然。不過,現在這裡就是我們的戰場,我們要抵禦它。...
陳子瑜
8 月 23,2013
公民不服從既非暴力也非暴民
自從818公民不服從行動佔領內政部以來,各方評論幾乎都聚焦在這樣的行為是否屬於「暴力」、這些群眾是否屬於「暴民」?倘若我們從暴力一詞的內涵出發,或可解決雙方各執一詞的狀況。 暴力一詞,就教育部國語辭典的定義來看,意為「激烈而強制的力量」;朗文辭典之定義(violent)則為「試圖傷害或殺害他人的行為,例如擊打、射殺」,或是「有如上傾向」之人。綜合中英兩方說法,...
賴天恆
8 月 23,2013
秩序做為排除異議的手段
上個月我在蘋果日報論壇《禮貌是打壓弱勢的手段》一文中指出台灣政壇的亂象:「當人在體制內好言好語地請命時,就徹底忽略;弄到眾人忍無可忍站出來抗議時,就開始貼上『理盲』、『沒禮貌』、『暴民』的標籤。」 雖然不令人意外,但政府以相同的手法對付聲大埔案的受害者與聲援的民眾,仍讓人感到相當失望。日前30名聲援大埔的民眾衝進行政院丟雞蛋潑紅漆。行政院除了在第一時間動用警逮捕抗議民眾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