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過勞
文化研究
咻子
4 月 24,2019
【日本想想】「我要準時下班!」不只是日劇標題,也是上班族們的心聲!
「我要準時下班。」這句話聽起來普通又平常,但在日本卻被當成日劇的標題使用。由演員吉高由里子主演的2019年春季日劇《我要準時下班》(わたし、定時で帰ります。),雖然才剛開播沒多久,但仍引起許多日本網友討論,觀眾們對於劇中人物的對白與情境都超有感。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的故事改編自作家朱野歸子的同名小說,以在網路公司上班的東山結衣(吉高由里子 飾)為主角,...
司法人權
鄭國生
10 月 16,2018
政府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機關內的非典型勞動
「在兩年內,(中央政府的)派遣人員要歸零。」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的這番話,一語道出行政院於今(2018)年7月18日所核定的〈行政院暨所屬機關(構)檢討勞動派遣運用實施計畫〉(以下簡稱〈實施辦法〉)之目標──要在2020年底前,「強化非典型人力權益保障」。且在行政院所屬的14個部會中,特別指名7個機關(內政部、教育部、法務部、勞動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衛生福利部及文化部等)...
社會安全
郭年真
9月 22,2016
輕症、重症說不清──從濫用急診的爭議,談實施門診分級轉診的挑戰
近日由於醫改團體、立法委員就如何因應「醫師納入勞基法」對醫療體系的衝擊,提出經由落實「分級雙向轉診」(也就是根據病情實際的需要,讓醫院院所發揮分工合作的功能)及其他措施,來舒緩醫師過勞的情形(註1)。事實上,「分級醫療」近年頻繁地在各種醫療制度相關的爭議中被提出,除了「醫師納入勞基法」,社區醫院經營困境(註2)、急診壅塞(註3) 等議題,都將分級醫療視為解決問題的解藥良方。但台灣該如何實施「...
環境經濟
希.牧亞特
8 月 29,2016
在偏鄉遇見勞基法
近日報紙報導恆春區域唯一一名值班接生的婦產科醫師在離台奔喪前接生小孩的過程(中國時報報導),事件中要是小孩慢一些出生,就不會有醫師幫忙接生或由助產士接生;該院院長則在臉書上描述該事件時提出疑問:如果日後醫師納入勞基法,在偏鄉會不會造成災難? 偏鄉醫院的工時時間過長,被衛生福利部一直視為是醫師納入勞基法時應該特別考量配套的部分,但是討論時總是聚焦在偏鄉居民的就醫權益,...
社會安全
林毅
10 月 28,2015
醫師納入《勞基法》的漫漫長路
《勞基法》第三條:「本法適用於一切勞雇關係。但因經營型態、管理制度及工作特性等因素適用本法確有窒礙難行者,並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之行業或工作者,不適用之。」賦予主管機關勞動部(過去為勞委會)排除特定行業的權力。在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紛紛納入勞基法規範的今天,被公告排除的行業僅剩醫師、教師及家事類勞工。 醫療保健服務業擴大納入《勞基法》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民國78年,當時衛生署以「...
社會安全
陳俊光
五月 25,2015
真是病家和立委造成醫療崩壞嗎?
胎死腹中通常不是醫師的責任、醫療崩壞也不是病家或單一立委的責任。把胎死腹中歸咎醫師、或把醫療崩壞歸咎病家或單一立委,都只是找代罪羔羊洩憤而已。就像告倒醫師救不了死者,譴責病家和立委也救不了醫療。 先講一個故事:有位高齡孕婦在接受超音波產檢時,被告知略有異常。緊張的準媽媽向醫師詢問超音波的狀況,於是醫師花了二十分鐘、仔細閱讀檢查結果、並向準媽媽解釋「這是臍帶、這是⋯⋯,這種狀況有⋯⋯%...
政黨政治
,
社會安全
李柏鋒
2 月 13,2014
【時事想想】在台灣的政府機關,老闆要幫員工加薪只能違法?
上班途中,習慣性的打開手機閱讀今天的新聞,沒想到卻看到熟悉的照片,邵廣昭老師上媒體是常有的事情,畢竟他是台灣最權威的魚類學者和海洋生態專家,但是這次卻是因為被起訴而上新聞: [新聞]:中研院執行長 詐薪給助理 不忍屢加班領嘸22K 騙67萬起訴 [新聞]:下屬不能領加班費 上司詐薪補助 [新聞]:中研究執行長 詐領薪資補貼低薪助理 ...
社會安全
新一
五月 16,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從過勞社會中逃逸─想望那「一人半頭家模式」的社會
512「國際護士節」前夕,基層護理師在衛生署前丟鞋抗議馬政府的政策芭樂票,並高呼著「護士累到爆、醫院賺到飽、政府瞎到爆」的口號。的確,台灣不斷拉長的工時早已舉世聞名,甚至招徠英國BBC以「過勞是台灣文化」為題報導。如果長工時可抵換高工資便罷,但工時長的台灣,卻面臨實質工資倒退18年的窘境,並招致血汗郵局、血汗醫院、血汗保全……等抨擊。 改名改不了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