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轉型正義
歷史書寫
羅承宗
2 月 09,2015
法院是不是國民黨開的?──歷史面向的補述
撲馬律師日前於於本論壇發表〈法院到底是不是國民黨開的?〉,該文從法實政研究立論,內容精闢。惟歷史面向考察,稍嫌欠缺。法院到底是不是國民黨開的?本文藉此契機補述。 話說1995年臺中市發生衛爾康餐廳火災,高達64人不幸罹難。受害者家屬控告市長林柏榕未善盡督導之職責,惟時任國民黨秘書長的許水德卻反倒安慰林柏榕說「法院是國民黨開的......」。值得注意的是,...
林怡廷
1 月 30,2015
【東南亞想想】緬甸:謎樣的改革(下)
「如果這些政治改革成功,美國將會獲得一個新夥伴。」歐巴馬在去年11月二度訪緬前接受《The Irrawaddy》獨家專訪時表示。他一再強調美國會緊密觀察、介入協助2015年的大選是「普及、透明和可信」。 但軍隊隱身在背後的登盛政府也清楚,民主轉型是國內外壓力下不得不走的道路,一旦轉型成功,執政黨有失去政權後被清算的風險。 2012年國會補選,NLD(全國民主聯盟)...
電影戲劇
張硯拓
1 月 24,2015
從一個用力宣傳投票的故事 看台灣的罷免不得宣傳
今年的西洋情人節,台灣人民將在睽違20年後再度行使(或忘記行使,讓制度替你投下反對票)憲法賦予的罷免權。這則新聞,前陣子更因為「不得宣傳」、「記得宣傳不能宣傳」、「不能宣傳不得宣傳」等等繞口令而引發另一波惡搞。事實上,這種種規令的荒謬及其背後被戲稱「全球最難罷免制」的我國現行制度,當然隱含著掌權者當年百般刁難、使人民參政權跛腳的意圖。 而近年來,也有不少人嫌國內選舉實在太頻繁,...
全球脈動
,
司法人權
林育立
1 月 11,2015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七】就算撕碎也要討回真相──談德國如何復原政治檔案
「請大家穿上外套,跟緊一點,這裡像迷宮一樣,很容易走丟。」德國史塔西檔案局檢索部門的負責人包曼(Guenter Baumann),帶著我和幾位外國記者,走進庫房深處,停在一排放滿檔案夾的櫃子和地上堆放的紙袋前,彎腰從紙袋裡抽出一小張碎紙,拿在手上說:「我們都很想知道,這裡頭到底寫了什麼?」 包曼的疑問,正是德國政府備受全球矚目的政治檔案復原計畫,也是我們此行參觀的主要目的。 史塔西(...
文化研究
林育立
12 月 27,2014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六】打開傷口是為了復原─專訪史塔西檔案局局長(下)
清查公務員建立公信 在威權政治的深層結構,公務員與情治機關難免有一定的連動,有時還身兼警察國家的打手,當政府轉型成民主後,倘若無法就公職人員的責任有所釐清,人民將無從信任政府。因此,史塔西檔案局當初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清查前東德公務員和史塔西的關係,積極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史塔西檔案法》明定,各政府機關主管,得向檔案局提出詢問,要求釐清轄下軍人、公務員、法官、議員、選務人員,...
林育立
12 月 25,2014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五】打開傷口是為了復原—專訪德國史塔西檔案局局長(上)
威權體制下,人可以為了名利出賣家人和朋友,檢調為了升官,「把無罪辦到有罪」。威權轉型成民主後,這段不堪的過去該如何面對?德國在東德轉型正義的實踐,之所以被國際社會視為值得參考的範本,相當程度是歸功於情治檔案的利用和開放。在這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民主工程中,由國會立法成立的獨立機關史塔西檔案局,一直扮演著主導的角色。 聞之色變的黨國打手 史塔西(Stasi)...
新一
12 月 17,2014
【打狗吹水】人權地圖的城市微旅行(2)
高雄市政府出版的「人權地圖」,不僅可供城市微旅行之探訪指南,更可讓人透由具體事件的歷史發生地,以親歷事件現場的接觸,來勾串起城市小探險的微旅行。除此之外,置身於歷史本身的微暗之中,也可讓人自然而然地升起一種不斷地與歷史的過去跟現在互相觀看對話,並帶出一種歷史式反省的可能。 換言之,此種城市微旅行所探訪的「歷史」,不再只是事件場址而已,亦可能是一種「歷史」的想像與對話而來的各種省思。...
文化研究
林育立
12 月 12,2014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四】體驗撕裂最具臨場感的所在:伯瑙爾街的柏林圍牆紀念園區
圍牆將柏林分成東西,也將西柏林團團圍住,豎立近30年不僅成了威權象徵,其生冷醜陋也被兩側居民所痛恨,欲除之而後快。倒下的短短一年內,大多被拆個精光,目前僅剩下少數零星的路段。其中,綿延一公里的東岸畫廊是最長的遺跡,各國藝術家以衝破鐵幕等主題,在混凝土的牆上彩繪上百幅壁畫;而見證美蘇坦克對峙、戰火一觸即發的查理檢查哨,也是觀光客到柏林必訪的景點。 不過,圍牆傾倒四分之一世紀以來,...
林育立
12 月 11,2014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三】底層工人寫革命史:民主文物館靈魂人物賽羅(下)
官方賦予策展大任 柏林市中心的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平日是商場林立的行人徒步區,也是東德首都東柏林的交通樞紐,更是1989年秋末東德最後一次大示威的現場。彼時早已失去統治正當性的共黨高層,輪番上台暢談改革,卻被台下的噓聲一再打斷。50萬群眾焦灼又憤怒呼喊下台的口號,改朝換代的民主洪流已難以逆轉,五天後,柏林圍牆應聲而倒。 2009年是圍牆倒塌20週年。...
林育立
12 月 10,2014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二】底層工人寫革命史:民主文物館靈魂人物賽羅(中)
民運記錄警惕後世 1990年10月3日,東西德統一。從此,東德不僅是冷戰遺留下來的歷史名詞,也被視為是踐踏人權的非法治國家(注一)。軍訓課廢除,情治檔案開放,黨產歸還和歸公,政府全面清查公務員和特務機關的關係,連前國家領導人也面臨司法審判,民主轉型後的正義正一步步實現。 然而,昔日並肩推倒威權的東德民運份子,並沒有沈浸在自由的喜悅而自滿,反而在統一後的次月,就以已故民運精神導師哈福曼...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