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核四
環境經濟
蔡英文
3 月 11,2013
一場偉大的公民自覺運動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地震與海嘯,隨後,福島的核電廠陷入危機,整個日本社會面對前所未有的浩劫。有鑑於日本的慘痛教訓,台灣人民開始注意到核能發電的議題,兩年後的今天,台灣人民追求非核家園的決心,已經在上週六台灣的街頭上充分展現。誠然,在許多改革的議題上,政治人物都要起帶頭作用,但此時此刻,當人民已經自覺,並且形成強大、成熟的進步力量時,政治人物就該退居第二線,學習當配角。...
李拓梓
3 月 10,2013
【週日想想】政治人物是世界上最可怕嗎?
世界上令人討厭的東西很多,有人討厭蟑螂、有人害怕老鼠,雞一定很不喜歡來拜年的黃鼠狼,而人們討厭政治,好像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幾日前,備受敬重的知名導演柯一正在一場反核記者會上公開表示:「政治人物是世界上最可怕的」,聲明他反核「沒有政治力介入」,並呼籲政治人物從反核議題上退駕,引起不少人的共鳴。 面對批評,在非核家園議題上努力近三十年的民進黨也從善如流,...
環境經濟
,
政黨政治
,
社會安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X Scoot Comic Studio
3 月 09,2013
【看圖想想】2013 終結核四,重新思考零核電!
這份資訊圖表(infographic)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Scott Comic Studio合作,為3/9全台廢核大遊行提供的資訊,原始數據來自台電、原能會與國際能源總署。讀者可以以圖表為主要閱讀對象,並視情形閱讀圖表下方之文字內容作為資訊的輔助。 本資訊圖表告訴你核四的問題、用電零成長的重要與廢核解決方案比較。 本次資訊圖表設計者為先前參與插畫家反核串聯、...
環境經濟
陳清泉
3 月 08,2013
我反核故我在
台灣,位處東亞地緣政治扼亞細亞咽喉之地的島嶼,一個在十七世紀初葉「胡椒和靈魂」的年代,被葡萄牙船隊發現,驚呼「福爾摩沙Ilha Formosa」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美麗之島」,正暴露在潛在核安危機之中。 時值日本福島核災二周年之際,二0一一年三月十一日,看著帶給日本民眾和全人類恐懼與危害的地震、海嘯、核災災變令人怵目驚心影像,內心焦慮不安的情緒依舊迴盪著,久久不能釋懷。這是一個關鍵年代,...
環境經濟
張學逸
3 月 08,2013
核四:社區大樓裡的特殊炮竹工廠
如何用淺顯易懂的說法,讓更多人注意核四的危害,是反核運動最大的挑戰,因為這種科技突變的產物,很難找到符合一般生活情境的比喻,筆者建議不妨以「社區大樓裡的特殊炮竹工廠」來做切入和說明。 台灣的面積只有3萬6千平方公里,車諾比核災的輻射污染就超過4萬平方公里,因此若依核災影響的範圍,核四就是每一個台灣住民的鄰居,所以討論核四,可以將台灣比喻成一棟社區大樓,...
環境經濟
蔡英文
3 月 06,2013
核四公投應還權於民
行政院長江宜樺在立法院公開宣示將核四議題交由公民投票方式檢驗,馬英九總統隨即呼應支持將「停建核四」議題交付公投,並策劃由國民黨籍立委在立法院提案。馬政府自稱此舉是展現民主,可以終結核四廠數十年來的爭議,但實質上卻是讓爭議更加升高。 首先,公民投票法的精神是在體現國民直接民權,除總統得因國家安全事項經行政院院會之決議,啟動國家安全事項公投(防禦性公投)外,...
姚步廷
3 月 05,2013
羅大佑的尷尬
最近這一陣子,許多藝文界與音樂界的工作者相繼站出來表態反核,這個氛圍影響了許多在那個圈子的人。有些人不想談這個問題,不過由於新作品在這個時間點發表,不管願不願意,他們都必須面對核能發電的議題。羅大佑就是其中一個頗為尷尬例子。 為什麼說他尷尬呢?首先,這名歌手以批判聞名,當年台灣的流行樂團還在一片風花雪月之際,他跳出來把批判性的社會元素帶進流行音樂的創作中。從他開始,台灣的流行音樂變得不一樣...
環境經濟
吳易澄
3 月 04,2013
一位精神科醫師的反核告白
約莫一年多前,一位從日本福島逃出並打算移居台灣的女生來到診間,希望我能為她開立證明,因為無法再面對絲毫的輻射暴露。由於移民需要完整的身體健康檢查,包括胸部X光,行醫者皆知,X光檢查的輻射劑量微乎其微,當然不至於造成身體傷害,但是加上福島核災帶來的恐懼加成,即使是聽到輻射,核電的資訊,也能讓人驚恐萬分,輾轉難眠。 在開立「創傷後壓力疾患」診斷證明時,我深知這樣的診斷根本不足以精準對應她的處境...
曾柏文
3 月 04,2013
【時事想想】公投的理路:法規瑕疵、主文邏輯,與政治責任
江院長日前拋出願意接受核四公投,曾力爭公投的在野黨與環團,卻仍語帶譏諷充滿疑慮。這場政治對壘中,除反映出台灣朝野長年累積的互不信任,無可諱言的是,也凸顯出大家對當前「公投制度」的欠缺信心。 畢竟,台灣過去辦過的六場全國性公投,發起者或另有盤算,或主文充滿針對性;公投正當性的爭議,往往也引來對手抵制。最終幾輪大費周章地辦下來,沒有一次通過,公投難免也給人「只是政黨惡鬥工具、花大錢沒路用」...
林義雄
3 月 02,2013
耍弄人民的惡作劇──談行政院的核四公投案
公投,大多是弱勢的民間團體要求強勢的政府來辦理,或者國會中的少數為了避免多數的專制而要求公投,這是因為弱勢及少數認為他們的意見是沉默的大眾所贊同。 二十年前,我參與的核四公投促進會要求核四公投,是認為國民黨政府強勢興建核四,違反沉默的多數民意。但是現在客觀環境已經不同。尤其是福島核災變以後,核電的巨大危險性和不可挽回的災害,已經成了先進國家的共識,歐洲已經有不少國家有了非核家園...
‹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