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台灣文化
Ko Tsì-jîn
9月 06,2013
我看台語片:台灣人心,台片秘義
《總鋪師》上映3週,票房接近2億,在8、9月的大約同一個時段重演了《海角七號》(2008)熱潮,成為可與所有國內外院線大片匹敵的主流鉅作,觀影人潮不退,看戲儼然成為全民運動。 日前《總鋪師》陳玉勳導演和《海角七號》魏德聖導演對談,陳導提到曾在台片市場低盪時作品票房失利而苦思未來走向,幾經波折後直到《海角七號》創下逾5億票房,才發現原來市場和觀眾都是在的。 是的,...
文化研究
雨蒼
8 月 03,2013
華人文化傳統的惡性循環(一)
“Common sense is the collection of prejudices acquired by age eighteen.” -- Albert Einstein 「常識就是人到十八歲為止所累積的各種偏見。」 筆者來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本文簡稱中國。)工作,距今也約兩三年左右。初來到中國的時候,心中想到的是在台灣時印象中的中國人:大聲喧譁,...
文化研究
周盈成
12 月 10,2012
【週一想想】語言的有用與無用
「看到各位願意來學我們這個語言,我很感動。」 鄉親啊,從小到大,你一定不會聽到英文老師這樣對你說。在日文課、德文課、法文課,也不會。這句話,是我的客語老師說的,還是在免學費的社區推廣班上。 我們會不會想去學一個語言,最常是看它「有沒有用」。但習以為常的看法,通常準嗎? 這幾年我才很驚訝地發現,身邊同儕有那麼多人學過第二、第三外語。那現在呢?「都忘光了」,...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環境經濟
陳清池
8 月 11,2012
台灣消失的感恩文化
在台灣話裡有個道地而古老的詞彙「Lo lat」(勞力),即使對台語而言,「勞力」之美就有如夏威夷語的「Aloha」一般,但在今日的台灣年輕一代當中卻不幸失落了。 事實上,我再也想不出任何比「勞力」更具代表性的台語詞彙了。 「勞力」在二戰後國民黨接收台灣之前曾在台灣廣泛地使用,其漢字「勞力」,一如當時台灣的農業社會,「勞力」是最基本的要素。早年的台灣農人並不僱用農工,...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