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想想】語言的有用與無用

友善列印版本

「看到各位願意來學我們這個語言,我很感動。」

鄉親啊,從小到大,你一定不會聽到英文老師這樣對你說。在日文課、德文課、法文課,也不會。這句話,是我的客語老師說的,還是在免學費的社區推廣班上。

我們會不會想去學一個語言,最常是看它「有沒有用」。但習以為常的看法,通常準嗎?

這幾年我才很驚訝地發現,身邊同儕有那麼多人學過第二、第三外語。那現在呢?「都忘光了」,這還包括從來沒學會的。甚至外語科系畢業或留學歸國後,沒幾年外語程度就土崩瓦解,也時有所聞。

怎麼會這樣?「沒機會用啊」,無奈。咦?不是覺得有用才花錢花時間學嗎?怎麼就恰好是以沒用告終?

這麼說來,我們覺得外語「有用」,往往是未來式,喔不,是條件式、虛擬式。實情是好多人還來不及用,就陣亡了。

如果能享受樂趣又有決心,那最好。但由於語言這東西的特性,「學了才能用,但不用就難學」這循環困境特別頑強。要克服它,很辛苦。

可是有些語言,我們擁有一切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的機會,沒有「用不到」的問題,我們卻常常主動放棄,豈不怪哉?對了,那就是台灣的本土語言。

噢!又來了,地域心態、不國際化、走不出去……很多人又要唸了,那麼請跳回第四段起。Let's face it,大部分學過外語的人,都沒有真的利用他們的外語走出去,尤其是英語之外的外語。想了太多遠方,不如多看身邊。

至於國際化。國際、國際,有國才有際。沒有自己的立足點,那是哪裡跟哪裡的際呢?須知當今世界潮流,在主流語言之外會多一種自己的出身地語言,是很酷又富「異國情調」的。雖然不是為了這個,但在國外,你告訴別人你除了Mandarin Chinese,還會Taiwanese等,你會有點驕傲感,同時讓人更有印象。

這裡想特別訴求的對象,是那些有本土語言基礎但生疏了、小時候會但上學或搬到台北就不會了、所謂「聽得懂但不會講」的成年人。真的,有環境,經驗不是零,學本土語言比學外語簡單數十倍,就算非母語的鄰近語言也一樣。

想想看,你的英語日語,如果能自稱「聽得懂」,那已經是很厲害了。不要妄自菲薄,本土語言的話,再加把勁就可達到流利級了,很快多會一種語言(對,就是語言,不是方言),何必停留在老是怯怯回答「我會聽但不會講」呢?

實行最重要。在前人努力下,早已有一些好用的資源。歹勢,在此只舉我熟悉的台語(台灣閩南語、閩南語、鶴佬語……都OK),推薦基本的三項,都是教育部公布的標準:

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

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表

請試看覓,真好用,你會當用國語查台語按怎講,閣有真人發音;有的字看起來若像怪怪,毋過有基礎的你,真緊就了解伊是啥物矣,這个過程非常趣味,甚至會當佮朋友互相考,當作耍;拼音也毋免驚,這毋是外語,你早就聽過,來回研究幾擺,就大概知影規則矣,再用伊來幫助學習。你會當開始用台語佮朋友線頂開講矣。

有哪種外語,能讓你進步得這麼輕鬆快速?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