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開槍與購物節並存的瘋狂世界

香港民眾11日發動「大三罷」(罷工、罷市、罷課)中環、旺角、沙田各區爆發激烈警民衝突,期間有警察向手無寸鐵民眾近距離發射實彈、穿制服騎著重機,在街頭蓄意衝撞示威群眾、著鎮暴裝進入香港中大、理大闖入學校抓人,以上近乎瘋狂的舉動,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與憤怒。對此,總統蔡英文做出沉痛譴責,呼籲港府應該以「對民主自由的承諾」來回應香港人民,而不是子彈。

諷刺的是,連同中國、香港、台灣在內的幾個華語使用地區,同日舉凡各種網購、實體店面都在主打「1111光棍日」的中國購物節,這個毫無疑問是遭中國商業模式綁架的虛幻節日。如同其他各層面遭遇的影響,中國開始有能力影響台灣的國內習慣,並且建立某種文化潮流。但另一方面,台灣也逐漸強烈感受中國對於民主自由的壓迫力道。尤其,建立在商業上「以商逼政」的市場勒索,越來越多的國際、國內公司選擇低頭、靜默。

【日晷之南】岸田國士及其時代回音

研究日本近代戲劇運動發展史,幾乎不能不提及岸田國士這個奇才,他是日本近代戲劇運動的旗手,在戲劇理論和實踐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積極提攜後進不留餘力,其文學活動涉及廣泛,包括劇作、小說、評論、翻譯、表演等方面。

同時代中的筆桿與槍砲

為什麼看起來特別好吃?《街頭美食鬥士》給予臺灣的反思

10月27日,韓國tvN電視台《街頭美食鬥士》節目播出臺北特輯,主持人白種元穿梭在大街小巷,總共品嘗十五樣臺北小吃。節目結束後,不僅讓「臺北」在韓國網站的熱門搜尋榜上奪冠,也在臺灣颳起一陣旋風,吸引眾人呼朋引伴,走進巷弄探尋這些味道的來源。節目播出至今,許多觀眾紛紛在網路寫下「製作單位如何找到這些在地的店?」、「住在臺北這麼久我都不知道有這些美食」、「白種元的吃相讓食物看起來更好吃!」等評論,並感嘆韓國製作團隊「比臺灣人更了解臺灣!」。那麼,作為臺灣人的我們,是否能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會由一個韓國節目喚起大眾對臺北美食的關心?《街頭美食鬥士》究竟滿足了哪些臺灣節目所缺乏的共鳴感呢?

說出一個刺激味蕾的故事

【聽那些女孩唱歌】勇於昂首闊步的生命鬥士──瑪麗莎.伊瑟莉姬Melissa Etheridge

在凱蒂蓮(KD Lang)、瑪麗莎・伊瑟莉姬(Melissa Etheridge)、藍色少女(Indigo Girls)等歌手走紅的推波助瀾下,女同志歌手=民謠/鄉村搖滾,這樣的等式雖不見得絕對普世,但卻也免不了有幾分真義;貼近日常、講述生活、闡釋心情的民謠,加上搖滾的叛逆、吶喊、訴求,確實為同志族群提供了一扇容易開啟的窗口,在易接受、動聽流暢的旋律中,用歌曲訴說自己的心聲與情感。

【被遺忘的歷史】辜振甫的真假「台灣獨立事件」

二次大戰終戰到1952年《中日和平條約》期間,台灣歸屬處於不確定狀態,可是,中國國民黨政權竟在終戰第二年開年就頒布所謂的《漢奸總檢舉規程》,開始濫捕台灣人民,至少有上百名台灣人被扣上「漢奸」罪名受難,知名的富豪辜振甫、林熊祥、許丙等人也同時被捕。

中國國民黨政權的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才成立不久,就迫不及待在1946年1月16日根據《漢奸總檢舉規程》發動「漢奸總檢舉」,要求「民眾儘量告發,過去日寇統治台灣時,所有御用漢奸之罪惡」,依據公開的資料顯示,實施半個月就收到三百多件檢舉,到同年二月底共逮捕了四十多名「漢奸」。台灣人面對改朝換代立即勇於檢舉自己同胞的作為,實在令人搖頭汗顏不已。

一世人可以走多遠? ——振魂護國:與史明歐里桑再走一段台灣路大遊行暨追思會後記

2019年10月13日,就像幾年前我們曾經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為史明歐里桑辦生日分享會一樣,隊伍從台灣大學門口出發,起走前再一次聆聽他在2015年給我們的教誨,然後沿路高喊「台灣獨立萬歲」,讓這位終生致力於這座島嶼前途與未來的革命者,在生命結束、正式與這個社會告別的那一刻,仍然能夠發揮(被消費)他最後殘餘的價值——即使在那之前,他已經展現了一個人的肉身究竟可以消磨榨取至什麼程度。

然而我總是喜歡每一個即將結束的時刻,因為結束往往也代表著另一個時代的開始。一個終結往往也可以讓我們思考:我們現在為什麼在這裡?我們現在在這裡?我們以後又要去什麼地方?

我來不及卻一直很想問歐里桑的一句話,是我們每個人、這一輩子究竟可以走多遠?可以走到我們理想的地方嗎? 

我沒有問,所以當然也聽不見歐里桑的回答。

【南洋想想】印太諸強在東南亞的軍事影響力競爭

前文(【南洋想想】東南亞在印太區域中的戰略價值)分析了東南亞在印太區域的地緣戰略價值與不易征服的狀況,經營對東南亞國家的影響力是印太四強(美日印澳) 與中國外交重要的一環,東南亞國家對於軍事現代化的需求已成為外部強權產生影響的重要途徑之一。

【南洋想想】東南亞在印太區域中的戰略價值

位處印度洋與太平洋交接的關鍵位置,東南亞在印太區域中的重要性其毋庸置疑,唯僅地理位置實無法呈現其具體的戰略價值,需輔以現今的政治與軍事等條件以論述其複雜性。

就地理本身,麻六甲、巽他(Sunda)、龍目(Lombok)與望加錫(Makassar)海峽構成兩大洋之間最短的海運航路,也就是北京念茲在茲的「麻六甲難題」(Malacca Dillemma),而這難題構成中國帶與路倡議(由於一帶一路不只一帶也超過一路,所以現在較為通行的說法為「帶與路」倡議,即Belt and Rod Initiative,BRI)的根本動機。雖然東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Nations, ASEAN)於今年六月推出了本身的印太展望(Indo-Pacific Outlook),但是東協慣常四平八穩與全方位友善的論點不易凸顯東南亞於印太地區的地緣戰略價值。

【男人想想】當兩位男人在公共空間溫柔地牽著手

台北,滿載彩虹群像的十月

上個月的最後一個週六──10月26日,是一年一度的台灣同志遊行。適逢今年5月剛通過同性婚姻,當日高達20萬人的LGBT+(Lesbian/女同性戀、Gay/男同性戀、Bisexual/雙性戀、Transgender/跨性別,以及其他眾多性少數)與異性戀盟友們一起走上台北街頭,表達對LGBT+平權與自由、多元共融價值的支持。

並非僅有遊行當天,今年台灣同志遊行與12個性別、同志組織共同合作,舉辦了20多場活動,儼然讓台北的10月變成有豐富系列活動的「同志驕傲月」:西門町出現了彩虹斑馬線、忠孝東路等路段也掛上了彩虹路燈旗、台北市飄著象徵同志社群的六色彩虹,處處有讓一般大眾親身接觸同志議題的講座、展覽與活動。

在如此滿載彩虹群像的空間裡,我經常能看見男同志伴侶在公共空間牽手、親密互動的身影。人來人往的西門町、信義區、台北車站、週末的夜市,或是平日的捷運站、辦公大樓區域的下班時間,我都恰巧遇過正牽著手的男同志伴侶,更不用說在遊行當天了。

彭治鏐

台灣男性協會理事、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