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相信短視的政策紅利了,這會帶來更大的悲劇

朱立倫劈哩趴啦提了一堆政策要扭轉「薪情」,但他顯然對經濟運作的邏輯毫無認識,只懂得拿政治力強制來創造短期的紅利。但這些短期紅利,長遠來說卻會帶來更大的浪費。就拿「通過高階職能鑑定學員,保證平均薪資不低於每月新台幣四萬元」這條來說,我們來談談它會帶來什麼樣的短期紅利和長遠浪費。

【荷事生非】 荷蘭國民美食「薯」在豪好吃!

如果提起薯條,你只想到麥當勞那包細細長長,有時候放太久呈現垂頭喪氣樣的漢堡跟班,那麼我只能說你真是有眼不識泰山了。正統的荷蘭薯條,是絕對不能跟麥當勞薯條混為一談的,姑且不談荷蘭薯條金黃色的酥脆外層、柔軟但緊實不鬆垮的內層,濃厚的馬鈴薯香,最重要的絕對是新鮮製作非冷凍包,以及變化多樣的醬料選擇,從基本款番茄醬到美乃滋、咖哩醬、沙嗲醬等等,包你大罵麥當勞薯條真是誤你一生,早該邂逅荷蘭薯條才對。

在這個以馬鈴薯為主食的荷蘭,薯條絕對不是那麼簡單,它不只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文化;不只是糧食議題,更是經濟命題。然而,我們在這裡不討論複雜的薯條經濟學,單純就從一個愛吃鬼的身分先來為薯條平反,到底薯條有什麼資格、又有什麼內涵可以登上主角大位。

薯條的歷史

農業和國家安全不能脫勾

飲食是人類一天當中所必須之事,無論是生理需求還是心理需求,飲食都是極其重要。飲食的來源,便是我們的農業、漁業與畜牧業,然而現今的餐桌已經不單純只是食物而已,政治角力與國家安全也是餐盤中的一份子,而在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浪潮下,我們的食物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在自由貿易中,「農業」是各國在談判上角力爭鬥的重點,現代國家與企業都深知一個道理:「掌握了食物來源,便掌握了國家的命根」,我們看到跨國農企業孟山都便是最佳案例,透過市場、技術、生產的控制,人類飲食便被企業一手掌握,這也是大國在經濟上對小國進行經濟殖民的最佳利器。

然而在這些推動上,必然有個矛盾無法克服,就是「農業=糧食安全=國家安全」的想法會使得人民反撲企業與政府。怎麼說呢?因為農業是關乎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的!而糧食安全就是關乎著國家安全和人民的生存!

詹宜樺

作者小時候因為一篇作文得了佳作,媽媽宣布未來可以成為律師,沒想到路子拐得太彎墜入了編輯的深淵,結果終歸和文字脫離不了關係。晃眼十年的編輯工作,突然發現用肝換取的人生經驗好脆弱,於是狠心離開兩隻心愛的柯基犬來到荷蘭想重新找一塊健康的、可以撐完這輩子的肝,並且期許和狗子們在荷蘭重逢。一切仍在努力中。

【時事想想】千線萬線不如一條內線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以及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四個身價加起來超過八百億的大老闆一起出來擊鼓喊冤,這幾天國內幾個財經媒體都大篇幅的談論了創投教父柯文昌內線交易案。

大老闆說,冤枉啊,柯是幫創投基金賺錢,不是為了個人賺錢,而且法令不清不楚,其情可憫,判太重了!是台灣的內線交易法令太嚴了,充滿灰色地帶,這樣的內線交易法會影響台灣之後的購併商業活動⋯⋯。

內線交易法令太嚴、不清楚、到處都是紅缐?在這個連總統說的話大家都可以大聲「吐草」的時代,身價高的大老闆,説的話就是比較有道理嗎?我們內心充滿疑惑!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讓產業界四大天王跳出來的「綠點內線交易事件」。

時間回到2006年7、8月左右,那時候我的路線是手機相關產業,綠點是我負責的公司。

柏卡圖

本文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打怪,那就去投票吧!

「我們不能失去對民主的信心,那比失去民主本身更糟。」

──帕德梅‧艾米拉達(那卜星女王)《星際大戰》首部曲

12月17日下午,來自台中的六所大專院校在好伴共同工作空間召開記者會,宣布啟動2016年大選返鄉投票專車的計畫。計畫叫做【青年‧回投】,透過FlyingV群眾募資,在12/22早上八點上線。預計募款45萬元,開出30車次,讓台中的青年學子返鄉投票。

雖然是老調重彈,但在此仍然要不厭其煩地,強調投票的重要。透過選票,我們讓渡自己權力的一部份給行政首長或代議士,給予他們行使權力的正當性。而這些民選公職進入政府之後,可以一步一步的「微調」這台笨重巨大的國家機器,讓它往特定的方向前進一點點。

2014年年初,TwitchPlaysPokémon在網路上開實況,開放所有觀眾在聊天室裡對「神奇寶貝紅版」的小智下指令。在遊戲中,意見總是無法一致,大家七嘴八舌的輸入指令,讓小智不斷在原地打轉,打開選單畫面又關掉,還不時把好不容易抓來的神奇寶貝丟掉。然而玩家還是慢慢摸索出了某些默契,小智奇蹟似的過了一關又一關,辛苦地朝前邁進。

【首爾想想】 看看韓版「特殊性關係」事件

最近在南韓媒體圈中熱議的話題,莫過日本《產經新聞》記者加藤達也「毀謗」朴槿惠總統的案件,在12月18日被判無罪。儘管已過一週,後續爭議仍餘波盪漾。

事情發生在去年8月,時任《產經新聞》駐首爾支局長的加藤,撰寫一篇報導,內容大多是引述《朝鮮日報》的專欄文章。

文章以世越號船難發生當下的七小時,朴槿惠總統「行蹤成謎」作開頭,隨後提及市井街坊與小報媒體出現的「傳聞」,指出朴槿惠當天是與「秘密人士」會面。後來提及,此人名為鄭潤會,在朴任國會議員時,擔任秘書達七年,曾結過一次婚。

原文指出,若施政維持高支持度,不實風聲會站不住腳;會有流言蜚語傳出,代表民意對朴槿惠的信賴已然崩塌。加藤的報導幾乎段段引述,但討論「總統與男人」的關係時,也附加自己對內容的解釋,還帶出另一個聽來的「耳語」:與朴槿惠總統有「緊密關係」的,並非鄭潤會,而是鄭的岳父。

由《朝鮮日報》資深記者撰稿的專欄,刊出後風平浪靜;但加藤引述該文的報導發表後,保守派團體對加藤提出「名譽毀損」的刑事告訴,青瓦台、檢調和法務部也跟進採取行動,限制加藤出境,同時要求他應訊調查。

被影射有私密關係的鄭潤會,出面否認船難當天與朴槿惠總統會面;撰寫原文的《朝鮮》記者,則拒絕出庭作證,表示專欄內容「只是單純批判總統與青瓦台的施政」。

今晚,基督徒,你會在哪裡?

今天,是平安夜,很多教會張燈結綵,慶祝著。但,在很久很久以前,聖誕節曾是一個屬於難民的節日,是一個底層勞工家庭在逃難中,窮到只能睡在馬槽的故事。那晚產子的,是一個未婚懷孕的少女,跟著一個跟她不太熟,但後來願意養大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的男人。

當然,後來的歷史考證讓我們知道,12/25不可能是耶穌的生日,那只是帝國平定民心、收編宗教的統治手法。教會雖然順著政權「不小心」把日期搞錯了,也順便從地下組織扶正成了國教,但新約聖經的開頭還是記載了這樣一個血腥慘案:羅馬派駐猶太地區的希律王,在聽說一個嬰孩的預言後,派人把境內兩歲以下的男孩都殺光了。

喬瑟芬

畢業後曾任職媒體、出版業、運動行銷公司,後來被表演藝術舞台上那道黑黑的大幕吸引,因站在幕後的魔力,開始不務正業,轉行到表演藝術領域。長年關注國家藝術文化、人才培育與體育政策發展,偶爾在網路上書寫,頗自得其樂。過去幾年,因自幼的教會背景而意外踏入性別運動,現任伴侶盟理事,希望促進基督教與LGBTI群體間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