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球人生】向裁判敬禮是否必要及其可能產生之影響

在國內的學生棒球,打者剛站進打擊區先向裁判敬禮,然後才準備打擊,這一切看起來彷彿都理所當然,但在美國這個棒球發源地,球員並不會向裁判敬禮,台灣這項習慣是承襲日本棒球文化。台灣棒球約150年前來自日本,很多棒球文化其實很日本,向裁判敬禮就是其中一項,而且這個習慣已經很久了,早已被視為當然而必要的。

如果阿宏叔叔說:「哪有一定要向裁判敬禮?」相信很多人會馬上駁斥這個說法。

【南洋想想】飛翔於群島的魚鷹:印尼的MV-22

七月六日美國官方宣布銷售八架MV-22魚鷹(Osprey) 式傾轉旋翼機(tiltrotor)給印尼,此交易不僅是東南亞首例,也將強化該國在群島之間重要的空運能量。

【鐵份補給】日本戰後最初的「航空母艦」出雲號護衛艦

2020年是個不平靜的一年,從2019年底就開始延燒的武漢肺炎(COVID-19),讓全人類的生活都起了極大的變化,然而身為禍首的中國,居然企圖以疫謀霸,加上近年來花費鉅資,進行解放軍的軍備更新,種種行徑讓美國與周圍國家備感壓力。

同為東亞大國的日本,也因領土問題與中國出現摩擦,尤其是針對釣魚台列島(日方稱尖閣諸島)與解放軍海軍亟欲突破第一島鏈,如此也讓日本逐漸感受到威脅,因此自2017年以來,不但大幅提升防衛預算,2018年12月制定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以及2019年版的防衛白書(防衛白皮書),明確將中國列為日本的威脅。

為強化島嶼防衛與威脅,日本政府決定將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進行修改計畫,並且採購可以垂直或短場起降的戰鬥機,此項計畫一出,還引發了部分國家的疑慮,認為日本要朝向軍國主義發展。

【勵馨想想】《蝴蝶朵朵》故事說完後,孩子安全了嗎?

著重「自我保護」,孩子易落入自我苛責處境

近期《蝴蝶朵朵》繪本與兒童熟人性侵害防治的議題備受關注,許多人提及這樣的議題時,會強調:「我們要教會兒童保護自己、懂得拒絕、跟信任的大人說」,有些甚至只談「教孩子保護自己」。每當看到這一句句的呼籲時,不免有些許擔憂。實務工作中,太多的孩子、或是長大後求助的成人訴說著,自小被教導要「保護自己」,當孩子遭到性騷擾、性侵害,第一時間是自責沒有保護好自己。

性侵害的發生,實際上經歷了四個階段(性侵害發展四階段模式  David Finkelhor 1984):

一、加害者具備侵害動機

二、加害者內在控制瓦解

三、可利用的外在環境

四、受害人失去抵禦能力

四個階段中,僅最後一個階段是受害者能影響的,「我們要教會兒童保護自己、懂得拒絕、跟信任的大人說」等期待,則是變相把多數的責任歸到孩子身上。

黃怡嘉

勵馨基金會台中分事務所性別與倡議專員

【書評書介】《風神的玩笑》

書名:風神的玩笑

作者:朱和之

出版社:印刻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第一章 臺灣人的光榮

大幕升起,舞臺上布置成巴黎的一間閣樓,窗外是一片靄靄白雪覆蓋的萬千屋頂。管弦樂團乍然奏起一陣急切的導奏,普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就此開演。

朱和之

本名朱致賢,一九七五年生於台北。著有長篇歷史小說《逐鹿之海──一六 六一臺灣之戰》、《樂土》、《鄭森》,歷史隨筆《滄海月明──找尋臺灣歷史幽光》,小說《冥河忘川有限公司》、《夢之眼》,音樂人物傳記《指揮大師亨利‧梅哲》,編著有《杜撰的城堡──附中野史》。 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為該獎創設六屆以來第一位首獎得主。 並曾獲台灣歷史小說獎、金鼎獎文學圖書類優良出版品推薦,入為第六屆聯合報 文學大獎,兩度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野球人生】室內棒球場特別規則之超前部署

台灣可能再過兩三年就有室內棒球場了(一般人簡稱為巨蛋),室內棒球場和一般露天棒球場有一項主要的差異,就是有屋頂,因此不論白天夜晚都要開燈才能打球,有些時候,每個室內球場需要針對自身的特性訂定特殊規則,例如球打到屋頂的時候要怎麼算,以因應本身與露天棒球場的差異。

台灣的室內棒球場很可能需要更詳盡的特殊規則,因為這座室內棒球場和國外的建構概念迥異,國外興建室內棒球場,都是以球場的建造為主,再延伸出一些週邊設施,例如附設的飯店、商城等,但台灣的室內棒球場則是以「大型賣場附設室內棒球場」的概念來興建,建造過程中還曾經因為安全上的疑慮被勒令停工,屆時,各種因應球場特色的特殊場地規則,可能需要訂得比國外的室內球場更多,才能因應這麼特出的建築概念。

台灣的室內棒球場進度儼然已經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閃閃發亮的外觀看起來已臻完整,我們不妨來個超前部署,先為這座室內棒球場想好一些可能必要的特殊規則:

【被遺忘的歷史】蔣介石祕密軟禁政論作家龔德柏

蔣介石政權對付威脅到他政治利益的異議者,除了暗殺、軍法槍決之外,「軟禁」也是他遂行政治迫害的主要手段之一。張學良、孫立人、彭明敏等人,都是遭蔣介石軟禁的著名例子。

張學良案是發生在中國,蔣介石敗逃台灣時,並沒有忘記他,他被軟禁的地點也跟著轉移到台灣。孫立人案和彭明敏案都發生在台灣,時間分別是一九五五年、一九六五年,孫立人遭蔣介石軟禁於台中寓所達三十三年,彭明敏則因《台灣自救運動宣言》案,遭特務嚴密監控軟禁約五年,直到他於一九七○年出脫台灣。不過,他們都不是蔣介石在台灣遂行軟禁迫害的首例。

蔣介石在台灣的第一件軟禁案,是發生於一九五○年的三月九日,被他軟禁的人是文筆犀利的、堅定反共的著名政論作家龔德柏,這是標準的整肅異己、對言論界殺雞儆猴的案例。

【書評書介】戰後初期的台灣報人:吳濁流、李萬居、雷震、曾虛白

戰後初期台灣的報業概況

1945年日本戰敗時的台灣,全島只有一家由「台灣總督府」發行的日文《台灣新報》,吳濁流之前擔任《台灣新報》記者,戰爭末期為躲避美軍轟炸,疏散到故里的新竹鄉間。日本宣佈投降(8月15日)隔天,他就立刻趕赴台北的原《台灣新報》報社,親眼目睹《台灣新報》改為《台灣新生報》的改朝換代過程,並隨即受邀加入了報社的編採陣容(吳濁流,1987:134)。這份報紙,就是李萬居於1945年10月5日隨第一批國民政府接收官員抵台後,直接接收並改名主導經營的報紙(於10月25日正式創刊)。

在此之前(同年10月10日),由台大(台北帝大)教授林茂生掛名社長,許乃昌任總編輯、黃旺成主筆的《民報》就成立了。而在《台灣新生報》還維持著日文版面時(到1946年10月25日廢除日文版),《民報》一開始就全部使用中文,自詡如同國民黨在「同盟會」時期所發行的《民報》,是一份發揚三民主義革命精神的報紙(陳恕,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