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草莓族——七、八年級生,上起班來七零八落?

公司晨會,你姍姍來遲,因為找不到車位,隨便停又怕上個月剛買的魂動紅日系進口五門房車被挨到,於是在外頭繞了好一會兒。

低著頭快步走入會議室,經理已經在做簡報,你趕緊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潑!」的一聲,坐下時你不小心碰翻鄰座同事的塑膠杯,灑了一地咖啡。經理這時停了半秒,似乎往這頭望了望,你趕緊避開他的視線。

雷射紅點指著投影片上的業績數字,經理說公司這個月營運成長了兩成,你邊聽邊嘀咕:「為什麼我的薪水還是兩萬八?」

兩萬八,付雅房房租剩兩萬,再付車子貸款剩五千,生活費根本不夠,只好刷卡欠帳,月底再傷腦筋。上個月跟家裡說,開始工作了,想要買車,只換來父親一句:「你一個月賺兩萬八,怎麼買車?」還好母親私底下偷偷塞了二十萬給你當頭期款。

監工之死:職災補償現形記

按:本文改寫自第四屆「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科博文獎」研究所組首獎作品,為筆者依據2013年至2016年間,與清大社會所團隊數次至雲林縣麥寮鄉和「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的訪調資料寫作而成;感謝團隊成員的協作,惟文責全由筆者自負。

午後,海之濱工業區醫務室

在海之濱的大型工業廠區中,設立著一個小小的醫務室,人員組成包含一位男性廠醫和十幾位女性廠護。醫務室並不起眼,卻是這偌大廠區內唯一的醫療資源,同時也是職業安全衛生的前哨站,十幾個人肩負萬名勞工的性命,和背後無數家庭成員的幸福。而筆者則有幸於2015年的一個夏日午後,在醫務室裡近距離觀察。

中美軍力比較──以遼寧號航母為例(下)

飛彈

中國的航空母艦和美國的最明顯不同就是所携帶的飛彈。

中長程飛彈廣義的說有兩種:一種是彈道飛彈(ballistic missile)及一種是巡弋飛彈(cruise missile)。

彈道飛彈就是──飛彈是向高空射的。理論上這可以譲飛彈跑得最遠,燃料也最省,下降的速度最快,不過準確度也最差。因為速度很快,如果偏失了一點點,要再調整常常會比較困難。

不管是中國、蘇俄還是北韓,中長程飛彈都是以此為主,他們的核彈也都是這一類。

【首爾想想】南韓國會「清掃阿珠媽」派遣工「終轉正職」

去年中,在我撰寫〈都更與派遣清潔工 看看南韓政治的變化可能〉一文中,介紹了南韓新任國會議長丁世均,宣布要把國會裡工作的「清掃阿珠媽」(阿姨)派遣工轉為正職,吸引不少閱聽眾目光。半年後的現在,這張支票,終於兌現。

在丁世均議長主導下,南韓國會去年12月底通過了新年度預算案,配置在國會清潔維護工作上的預算為59億6300萬韓元,原案將清潔工列為「間接僱用」,但最終議決後,改為「直接僱用」。

亦即,這些清潔工阿姨,不會再隸屬於承包的清潔公司編制,直接由國會管理與調整。原先有意見認為,若將清潔工阿姨們轉為正職,則國會需要更多預算編列來處理。

【日本想想】從33年進不了預賽到三連霸──另類教練如何創造青學「驛傳」霸業

2017年1月7日,是日本過年後的第一個週末,天氣晴朗溫暖,原本在假日就人潮眾多的澀谷,顯得更擁擠了。在JR澀谷站的八公口前,穿著白綠相間運動服的年輕男孩們一字排開,笑得燦爛無比,接著他們揮舞著旗幟,深入澀谷繁華街,接受民眾的夾道歡呼,揮手、握手、興奮而神采飛揚,他們是今年奪得「箱根驛傳」優勝、創造三年勝霸業的青山學院驛傳隊。

當天,我也到現場湊了湊熱鬧,人擠人了一番,雖然沒握到手,但伸長了手還是拍得到照,看得見旗頭,還有人們大喊著教練的名字。也許像我這番不算粉絲、湊熱鬧的人佔了大多數,但當一位經過的大叔詢問在等誰,有人回了「青學」後,「啊~驛傳啊~」,大叔會過意後,也跟著在一旁等待。人潮也許不能代表一切,但聽到青學就連結到驛傳(因為青學的校區其實就在澀谷,說是在辦其他活動也不奇怪),甚至也願意停下腳步一同等待,也算是青學在驛傳所獲得的成就之一吧。

中美軍力比較──以遼寧號航母為例(上)

川普當選以後,中美之間已經發生過幾次的口角衝突。再加上川普所任用的國安團隊幾乎是清一色的鷹派,許多人都很擔心會不會變成軍事上的衝突。

不過國務卿提名人Rex Tillerson或國防部長提名人James N. Mattis都是相當的穩重,美國人也沒有興趣打仗。美國應會積極的爭取他們的利益及安全保障。大部分的專家都認為也許會有小規模的衝突,但是大規模的軍事衝突應該會盡量避免。

許多美國人認為另外一個也許更重要的理由是,中美雙方軍事力量相差還是非常的巨大。美國軍事專家一致認為中國在大規模的衝突不可能是美國的對手,會挑起衝突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不可否認的,自從蘇聯解體後,中國不但在經濟上大幅進步,軍事武器研發方面也有許多豐碩成果。中國幾乎已經取代以前的蘇聯,成為美國最大的威脅。中美雙方的差距逐漸減小,為什麼說還相差很大呢?

德國中學教育優劣:十歲能力分組 壓力更勝台灣

過早能力分校

一談到德國教育,大家都以為非常自由,但是它所牽涉到的過早能力分校的問題,影響學童身心發展,卻很少被提及。德國教育一般人都以為是依照學生性情而分校,但是德國四年小學教育,五年級就上中學,以學習能力被區分出三種不同特性的教育體制,對學童不到十歲的心靈,可以說是打擊不小。十歲不到或才剛滿十歲的學童就被依能力區分好壞,在我們一直不允許分班的台灣來說,可能無法想像。

因此,也讓慢熟的學童在學校中得不到適性的教育,或對於學習興趣缺缺。學童分校之後,自覺能力被社會定型,被分到最差學校的基礎中學學童,會感到自己沒有別人好,而自認為自己愚笨而容易自我放棄。過早的分校、定型過早對成人的教學較為簡單,但對還不到十歲的孩子能力區隔定型,是對他們自我肯定的一大打擊。一般來說,實用學校的教學不重視字母拼音正確的學習,讓很多德國人唸了九年或十年書之後還無法讀懂與書寫一般的文章與書寫。近日報導在尼德薩克森邦(Niedersachsen)統計,竟有60%的人,包括就職工作者仍不能正確讀寫,這也顯示德國一般教育確實仍有盲點存在。

普通高中的內在壓力

【人心人術】「灣生畫家」立石鐵臣:台灣是天堂!吾愛台灣!

「台灣是我的生地,在我的記憶中,台灣是天堂,也是童話的國度。」──立石鐵臣

「大家會不會以為我們騙人?」《灣生回家》作者爆發造假風波之後,「灣生奶奶」家倉多惠子這席話,說得令人心酸。平心而論,「灣生」的故事,不是騙人,而是真人、真事、真實的歷史存在。

台灣前輩畫家中,就有一位「灣生畫家」,他叫做立石鐵臣。

立石鐵臣出生在台灣,台北是他的出生地,他在台北長大讀書。小學時因父親調職,立石鐵臣舉家返回日本,他只好離開「故鄉」,轉學到日本的學校。

中學畢業之後,立石鐵臣立志學畫。他到日本很有名的「川端畫學校」學畫,之後也跟著岸田劉生、梅原龍三郎等大師習畫。

梅原龍三郎曾多次來台灣旅遊寫生,他建議立石鐵臣到台灣寫生。台灣本就是立石鐵臣的出生「故鄉」,因此他習得繪畫技法後,多次渡海來台寫生作畫,以台灣為主題的畫作,更多次獲獎。

318事件出庭前夕:激情縱遠去 驕傲依舊在

1月11日早上,將要再次為了318佔領立法院事件出庭。

算一算時間,太陽花運動至今也快要三年了。做為曾經參與在其中的運動者,坦白說,是已經有點抓不到那晚,之所以要選擇「衝進去」的那種激情與憤慨。

因此,我覺得,若只是重述中國國民黨多麼可惡,時任總統的馬英九是多麼悖離民意,還有當時的張慶忠立委是怎樣地違法亂紀等,那些眾所皆知的事,好像又只是停留在「那時候」而已。

當然,法律的訴訟案仍要進行,且那些眾所皆知的事也不是就代表不重要,可以遺忘。

只是,我在想,如果那時候沒有發生佔領立法院事件,乃至於佔領行政院,還有後來330的50萬人上街,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這樣過了。那麼,現在的台灣,會變成怎麼樣?

也許不是那麼好想像,但只要我們先來看看還未通過的現在。

首先,我想說的是「海霸王」。還記得海霸王的聲明是這樣寫的:

【縮影人間】小明明與歌仔戲的黃金歲月

歌仔戲界資深前輩小明明在2017年1月7日突然辭世,留給台灣社會無比的追思,也喚醒不少人的歌仔戲回憶。小明明本名巫明霞,出生於歌仔戲世家,與楊麗花、葉青、柳青歌仔戲天后等人齊名,她在4歲時就開始客串登台演書。台灣歌仔戲鼎盛時期,在電視台的黃金時段,只要是歌仔戲節目,幾乎都可以看到小明明演出的身影。

歌仔戲從戰後到1990年代初期,幾乎是台灣人娛樂生活的一部分。歌仔戲是台灣廟會野台戲的主戲,台灣人也以「扮大戲」稱呼歌仔戲,廟會酬神戲主角一定是歌仔戲,因此歌仔戲才有「大戲」之稱。

戰後的1956年至1981年,是台灣台語電影的興盛時期。當時的台灣,北京話不普及,台灣人常用語言僅剩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台語人口超過75%,因此台語電影與戲劇需求量高。其中,歌仔戲電影是台語電影片重要的類型,許多歌仔戲演員都因此躍上大螢幕,小明明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