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空軍進出日韓:天朝體系的初步展現

近日,中國海空軍頻頻接近日韓兩國。據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的資訊,由2艘中國海軍「江凱II級」護衛艦,及1艘「福池級」補給艦組成的小型艦隊,在結束於太平洋的演訓後,於1月5日穿越日本北海道與本州島之間的津輕海峽進入日本海,隨後在1月10日穿越朝鮮半島與日本之間的對馬海峽,進入東海,返回中國。而在1月9日,統合幕僚監部又指,6架轟6轟炸機、1架運-8哨戒機、1架運-9情報收集機,來回飛行於東海與日本海之間。這一舉動讓日本航空自衛隊緊急出動三十餘架戰機監控其行動。韓國媒體在同日也報導,10餘架中國軍機飛入韓國西南方的防空識別區(KADIZ)。這些軍機同樣包括上述6架轟6、1架運-8,及1架運-9。

江南

本名劉宜良,江蘇靖江人,1932年12月7日生,1984年10月15日在美國舊金山寓所遭國府指使竹聯幫份子殺害。輿論界咸認其生前所撰《蔣經國傳》為被害誘因之一。

1996年5月美國在華盛頓建碑紀念新聞從業人員殉職者,江南為此碑上列名之唯一華裔人士。

江南畢業於政工幹校戲劇系,肄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華盛頓美國大學國際關係碩士,並完成博士課程。

曾任台灣正聲廣播電台記者,《台灣日報》記者、駐美特派員。著作除《蔣經國傳》外,尚有《香港紀行》、《動亂的東南亞》、《江南小雨》、《江南雜語》及《龍雲傳》。

星雨

原名唐銘輝,集旅遊家、作曲家、藝術美容設計師及美容集團總裁等多重身份。熱愛旅遊,曾到訪六十多個國家進行純音樂創作。2013年至今,推出了三張純音樂專輯《愛.別離》、《無名份約定》及《聽得到的浪漫》,並將所得成立「唐銘輝博士慈善基金」,親身到中東及烏克蘭等戰區探訪幼童,在中國山區興建圖書館推動兒童教育。

他近年迷上觀星,並多次進出北極圈創作及拍攝,積極以北極光攝影推動環境保護,現為星屑館的北極光講師,亦是香港生態協會圖片展參展攝影師。

【山農說書】抗日綿綿無絕期──國共的仇日情結

據悉,中國媒體《新京報》證實,中國教育部教育二司確認了近日網上流傳的《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該文件的確由該司所發,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實。中國教育部人員表示,「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是貫徹中央相關精神,2016年10月,國務院相關領導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所以將習稱的「八年抗戰」延長為「十四年抗戰」,按中國學者看法,係因前六年是局限於東北和華北部分地區的戰鬥,而後八年則是全中國烽火處處的全面抗戰。全面抗戰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就是說是國民黨連結共產黨和其他黨派的結盟行動;反之,前六年則係共產黨獨立領導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總之,共產黨好領導、毛澤東好棒棒!

新臺灣之光:遊戲〈返校〉的熱銷內涵

(本文內容涉及遊戲劇情,請斟酌閱讀)

 

「完美的恐怖氛圍,創造出緊張的遊戲經驗,合理流暢的劇情發人省思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遊戲配樂,讓我想起來了經典遊戲〈沉默之丘Silent Hill〉。」臺灣遊戲〈Detention返校〉近日襲捲遊戲平台Steam,並引發國內外玩家好評如潮。若細究這款原汁原味臺灣製造的驚悚推理遊戲,其熱銷背後對歷史知識的斟酌,以及提高玩家行為動機的用心細究,都是返校能成為新臺灣之光的成因。

「球員優先」:棒協始終學不會的一堂課

「擁有洋基隊,就像擁有蒙娜麗莎一樣。」洋基前經營者史坦布瑞納(George Steinbrenner)。

鄭閔聲

新聞系畢業,自然而然做了記者,待過報紙、雜誌與網路媒體。主要路線是政治,但挑戰過不同領域的報導,熱衷於所有議題。不確定世界上是否有所謂「真理」或「真相」,但一路上懷疑的時候總是比篤定多

【書摘】《我們如何走到今天?》──芝加哥的下水道系統

書名:我們如何走到今天?印刷術促成細胞的發現到製冷技術形塑城市樣貌,一段你不知道卻影響人類兩千年的文明發展史

作者:史蒂芬.強森

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7/01/07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9502

轉型正義?走一趟「永懷領袖文物展視室」

新政府選前高談轉型正義,選後進度停滯,相信很多人都很不滿。位於台北市市中心,佔地廣闊的中正紀念堂,無疑是轉型正義是否及如何實踐的重要指標。新政府上台要八個月了,我們就來看看中正紀念堂有沒有什麼「轉型正義」的轉變?

那尊「全球聞名」、至今仍是臺灣對外觀光宣傳重要圖騰的蔣中正銅像就不用說了,依然好端端的坐立於廟堂之上,接受衛兵的守護,成為觀光客相機底片的殺手,是莘莘學子校外教學的最佳地點。如果說銅像一時間搬遷不易,且因目標過於顯著恐引起反彈聲浪而暫不搬遷,那勉強還可以理解,但總可以從比較軟性的面向來處理吧。所謂的軟性面向指的是位於在那尊「宏偉」銅像下方的蔣中正展示廳。

史蒂芬.強森

史蒂芬.強森善於剖析科學、科技與網路文化的交互影響,寫作範疇橫跨都市計畫到21世紀的恐怖主義戰爭,並為科技雜誌《WIRED》、《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定期撰稿,也是知名趨勢網站FEED創辦人之一。他於《時代》雜誌寫作的封面故事〈推特如何改變了我們〉獲得獎項殊榮,2010年獲《Prospect magazine》選為「數位時代的十大金頭腦之一」,《華爾街日期》譽為「協同創新的關鍵人物」,並受邀至TED演講「偉大創新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