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看不見的屏障:決定台灣命運的第七艦隊

書名:看不見的屏障:決定台灣命運的第七艦隊(High Seas Buffer: The Taiwan Patrol Force, 1950–1979)

作者:布魯斯‧艾里曼

譯者:吳潤璿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7/01/25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1344

第三章 台灣海峽的特殊戰略性考量

國語?國文?台語?──大考中心為學測國文作文寫英文開會衍生的問題

學測國文科的作文,在規則中並未明文載明要用什麼語言作答。在這次的學測中,便有考生在引導寫作部分,使用英文來作答。到底可不可以用英文作答呢?國文科閱卷召集人表示,大考中心將開會討論,或許請人幫忙翻成中文再給分也是選項之一。然多數人似乎給了否定的答案,網民紛紛譏諷大考中心,認為這種事情不須開會討論,覺得這個人擺明來亂的,都是國文科了還用英文──「是國文科當然用中文回答啊」。也有少數人認為此舉跳脫一般思維,勇於挑戰傳統,應值得鼓勵。

不僅要解決問題更要未雨綢繆

【人心人術】蘭嶼之父紀守常:隻身闖孤島 為窮人服務

他從瑞士而來,從小就立志當神父,長大後真的當了神父。他從瑞士來到亞洲。第一站到了中國,豈料遭共產黨驅逐,輾轉由香港再來到台灣。紀神父來到台東的海岸山脈,一個人闖進了偏遠的島嶼,此後,他將一輩子都給了蘭嶼。

紀守常(Alfred Giger)出生在瑞士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他從小立志當神父,中學時進入白冷會(Bethlehem Mission)學校讀書。畢業之後,他進入白冷會服務,他想到亞洲傳福音,為此還特別學了一年中文。

白冷會的創立宗旨是要為弱勢族群及邊緣人服務,他們和窮人、病患、被遺棄的人在一起。

布魯斯‧艾里曼

美國歷史學者,現任職於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海洋史系。曾出版超過 20 本以海權和中國歷史為主題的書籍和官方研究報告,作者的著作已有數種語言版本,已翻譯成中文的作品有《近代中國的軍事與戰爭》。

萬宗宇

就讀於台灣大學法律系,是一個每次回外婆家都會因為聽不懂客語而被外婆笑的大學生

【縮影人間】台灣「正義魔人」的異想世界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不是人,一直很有爭議,但最近正義魔人惹出的爭議,社會共識倒是沒有異議。日前一位懷孕3個多月的年輕孕婦在火車上坐博愛座,卻遭到高中生情侶辱罵,孕婦出示了孕婦手冊和胎兒超音波照,還被譏諷造假。之後因為被迫久站乘車,導致出血狀況,需要到醫療院所安胎。孕婦感嘆,人不是看起來正常就真的是正常。

不明究理的正義魔人無所不在

【印度想想】Taxi War:Uber在印度與本土品牌Ola的浴血奮戰

在APP叫車服務橫掃印度市場之前,計程車並不在一般大眾的交通選項裡:在2014年之前的印度,除了特定地區,人們是沒有辦法在路上攔到計程車的;三輪的嘟嘟車(Auto-Rickshaw)和人力車(Bike-Rickshaw)是最後一哩路連結服務主要的提供者。任何一個想要在炎熱夏天坐進有冷氣的計程車的消費者,必須預先撥打電話給無線電計程車服務商,如美路計程車(Meru Cabs, 創立於2006年)或超級計程車(Mega Cabs, 創立於2001年)預定,並在指定的時間與地點上車。

淺談台灣清治時期的漢番通婚──漢移民娶平埔女並非常態?

1684年施琅滅台灣鄭氏王朝後,正式進入臺灣清治時期。台灣入清版圖後,漢人與番女通婚(本文稱番女、平埔熟番等皆是歷史用詞,無任何現代意義),見於史書記載。例如1764年出版的重修鳳山縣志提到「漢人牽番女,儀節較繁。」由此可知台灣入清版圖已超過一甲子的乾隆朝,漢番通婚確實存在,而漢移民特別是男性與番女之婚嫁,也有複雜的儀式。不過,漢人與番女通婚在清治時期是否已經是普遍性的存在,卻值得存疑。

重修鳳山縣志記載的番女指的是來自平埔熟番的女子,史料稱,平埔熟番的男女婚嫁已有學漢人娶女,不以男出贅,也就是說,平埔熟番在清統治台灣一甲子後,深受漢文化裡頭的婚姻習俗影響,番男子不再入贅女方家,漢文化所謂娶妻的概念進入了平埔熟番的婚姻觀,改變了舊有的平埔熟番入贅制度。

【時事想想】鈔票改版是轉型正義重要一環 而且和拼經濟不互斥

我們都知道,依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可以區分為「重要而且緊急」、「重要但是不緊急」、「緊急但是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緊急」。民進黨立委提出鈔票改版的建議,引起了網路鄉民的熱烈討論。而且明顯以反對甚至嘲諷者居多。這其中甚至包括部分長期熱心社會公義、勇於對抗錯誤體制的人。很明顯,反對鈔票改版者並不認為這是一件「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至於反對者的看法分別屬於上述「重要與否/緊急與否」的哪一種?為什麼?以下是筆者的觀察與分析。

不重要也不緊急

傾向於這種看法的人,還可以細分為三種類別。

第一種認為蔣中正本來就是民族英雄,放在鈔票上理所當然。什麼二二八鎮壓清鄉屠殺都是大時代必然的悲劇,所以根本不是什麼誰的過錯。說要轉型正義的人是存心添亂、借題發揮、藉機鬥爭。

第二種人認為,蔣介石、蔣經國之流確實很有問題。但是要「和解共生」,畢竟逝者已矣。

第三種,「什麼正義都不重要,經濟拼好了才是真正重要」、「經濟拼好了,隨便你鈔票怎麼改版我都沒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