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想想】南北會談前夕 北韓高層金英徹突如其來的「道歉」

冰封已久的南北韓關係,因年初平昌冬奧而「破冰」。北韓領袖金正恩答應派遣代表團前來南韓後,雙方展開連串對話與協商,更破天荒讓「文金會」與「川金會」成形。而這幾週,北韓方面所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態度,讓外界感到疑惑不解。

首先是應北韓之邀,南韓歌手們睽違16年,再度踏上平壤,舉行公演。除了資深歌手李仙姬、趙容弼外,在海外也享有高知名度的白智英、尹道賢樂隊(YB),甚至連偶像團體Red Velvet都成為公演舞台上的主人公。而金正恩更是閃電更改行程,造訪公演現場,並與Red Velvet相言歡。

「很多人之前在關心說,我會不會來看Red Velvet,原本我是想後天來的,但行程有所調整,所以決定今天過來看。謝謝你們送給平壤市民這樣的禮物。」觀賞完長達2小時的公演後,金正恩風趣地對南韓公演團工作人員說道。

【書摘】《民粹時代》:民粹是民主之敵嗎?

書名:《民粹時代:是邪惡的存在,還是改革的希望?》
作者:水島治郎
譯者:林詠純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8年4月1日


本章首先要探討的是民粹主義與民主主義的關係性,並試著透過這項作業,從理論面剖析「民粹主義是什麼」的問題。

請各位先看一下日本某位政治家在二○一四年所做的以下發言:

「民主主義並未在日本生根。如果民主主義沒有根植於國民心中,政治就無法改善。若政治無法改善,日本也不會好。」

說出這段話的人,是時任大阪市長的橋下徹。他接著還說道:「如果不讓公民體會過真正的公民投票,民主主義就無法落實。」

義大利民粹政黨大勝的主因:全民基本收入

觀光人口近八千萬、移民占總人口將近10%的義大利,今年三月大選,有過半數民眾選擇揮棄民主、投票給高舉「反移民」大旗的右翼民粹政黨,創下歐洲民粹政黨的得票新高;然而,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大選結果簡單解讀為義大利民眾「反移民」嗎?本文認為,民粹政黨提出「全民基本收入」的政見,更為貼近民意,才是義大利民粹政黨即將執政的真正原因。

水島治郎

日本民粹主義研究權威。 1967年出生於東京都,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畢業,1999年於東京大學大學院法學政治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畢業,取得法學博士學位。曾任甲南大學助理教授、千葉大學法經學部助理教授等職位,現為千葉大學法政經學部教授。

專攻荷蘭政治史、歐洲政治史、比較政治。著作包括《戰後荷蘭的政治結構──新統合主義與所得對策》(東京大學出版會)、《翻轉的福利國家──荷蘭模式的光與影》(岩波書店)、《保守的比較政治學──歐洲.日本的保守政黨與民粹主義》(岩波書店)等。2017年,他以《民粹時代》榮獲日本社科類作品指標獎項的「石橋湛山賞」。

航空母艦、台版「#Me Too」、法官性騷:台灣離性別平權還有一段路要走

今年三月,性別平等議題在全台各領域發酵。月初,原本應該積極推動性平教育的教育部,竟然被揭露國語辭典收錄含有貶損女性的輕佻字詞解釋:「航空母艦」可解釋為「形容女人身軀龐大」,引發輿論譁然,連部長潘文忠都跳出來批評此類用語非常不適切

這不只是性別歧視的問題,更涉及人身攻擊,也是針對他人性別特徵的語言暴力,說是性霸凌也不為過!教育部身為全國最高教育單位,還如此帶頭搞性別歧視、違反《性別教育平等法》,確實太不應該。這恐怕只是國語辭典收錄之性別爭議字詞的冰山一角,有關單位應儘速全面檢視所有官方字典,到底還有那些詞語涉及性別歧視與性別不平等,並予以修正。

教育部國語辭典誇張的歧視用語,反映的是早年性別平等意識仍尚未深化的年代,人們種種對性別的不當認知。另一方面,過去受制於傳統父權觀念的制約,諸如「男主外,女主內」、「女子無才便是德」、「男而有淚不輕彈」等過去常聽到的古諺,也充斥性別不公與刻板印象,無形之中影響中老年人的思維,進而箝制他們那一代人的自由表現與發展。更有甚者,他們更會將自己的性別守舊觀念強行施加於子女身上:比如說有些女學生就是對自然科學有興趣,但是卻常受到有性別刻板印象的父母反對,認為「男生適合念自然組(理組)、女生適合念社會組(文組)」。

【動漫物語】日本動畫中的臺灣意象:二十一世紀初的《NOIR》與《太陽默示錄》

常看日本動畫的人去日本經常可以很快勾起對動畫場景的回憶,日本動畫裡偶爾也會出現外國的場景,那麼在動漫畫,甚至電玩遊戲裡面是怎麼呈現臺灣的呢?

我想最近大家比較有印象的,可能是《攻殼機動隊》劇場版裡面關於臺灣廟會的場景,七爺八爺以及王船陣頭,押井守參考了臺灣廟會的場面做出了精細而華麗的廟會意象,原本走熱鬧風格的陣頭及廟會,在動畫中呈現的感覺,竟然如同魔幻世界般的莊嚴肅穆,即使街道的描繪仍然充滿了香港風。

【書摘】《台灣文學三百年續集》:是神祇或是贓官?是藝術品或是記功碑? ──楊廷理在宜蘭開發史上的貢獻

書名:《台灣文學三百年續集:文學四季變遷理論的再深化》
作者:宋澤萊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期:2018年3月1日


前言

楊廷理是清朝前期的遊宦,他堅持朝廷應該在噶瑪蘭設立行政區,是使清朝能將噶瑪蘭納入版圖的最重要人物。在台灣的開發史中,楊廷理當然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過,在朝廷的眼光中,他卻是一再犯案的贓官,只是這些所謂的貪汙案件到最後都沒有能完全打倒他,實在是一個傳奇人物。

【荷事生非】國家榮耀的紀念碑:荷蘭國家博物館成立簡史

位於阿姆斯特丹南區的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 in Amsterdam)擁有一段複雜的過往。其成立根植於十九世紀之間,三種不同政權的相互角力:巴達維亞共和國(Batavia Republic, 1795-1806)、法國佔領時期的荷蘭王國(Kingdom of Holland, 1806-1810)、以及荷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1815-1839)。荷蘭國家博物館成立至今超過兩百年,她是如何在歷史中造就今日的盛名?就讓這篇探討荷蘭國家文化榮耀的文章,帶你一窺究竟。

巴達維亞共和國:國家藝廊(Nationale Kunstgalerij)

宋澤萊

1952年生,台灣雲林縣二崙鄉人,1976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而後於彰化縣福興國中執教,至2007年退休。1981年獲邀參與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班,自教職退休後,攻讀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並曾在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就讀博士班,是戰後以小說成名;同時也創作新詩、散文,還致力於評論與理論研究的傑出作家;更是台灣本土意識與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旗手。著有《打牛湳村》、《蓬萊誌異》、《廢墟台灣》等作品,2013年榮獲第十七屆國家文藝獎。

【日本想想】賞花番外篇:櫻花樹下的「暗潮洶湧」

春天時,微風吹拂,滿樹綻開的櫻花便以優雅的姿態緩緩飄落,浪漫地下起一陣陣粉色花瓣雨,夢幻又燦爛。然而,每個人雖然都以欣賞「美」出發,但任憑眼前美景一片,實際上卻是暗潮洶湧,藏匿著許多「爭端」。

與家族、戀人、好友坐在櫻花樹下賞花,一邊開心暢飲啤酒、野餐吃便當,可說是春天最日式的度過方式賞花方式,但有一種人完全無法融入這份悠閒輕鬆的情境中,就是每家公司的菜鳥社員們。被視為賞櫻名所的公園這麼多,面積這麼大,不管在哪個角落都能擁有自己的一番風景,但對被賦予了「佔位置」任務的菜鳥社員,可沒辦法這麼灑脫看待。

日本每年3月是畢業季,4月則為新員工入社的季節,恰巧碰上花季時節,賞花會也通常成為迎新會,不過就跟尾牙明明是為了要犒賞員工,最後卻要員工準備表演一樣,賞花迎新會佔位置的責任,往往都會落到菜鳥社員身上,宛如一項「堪不堪用」的開學測驗,哪株櫻花樹最滿開,哪個位置被櫻花樹四面環繞,哪個位置離車站或廁所最近,仔細評估後都成為佔位好壞的評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