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芳

勵馨基金會研發處議題專員

【滬尾經濟學】伴隨颱風而來的「預期心理」

中央氣象局對於強颱瑪莉亞侵台的預報,使得民眾紛紛前往超市或賣場準備防颱的乾糧與蔬果,間接造成蔬果價格的上漲,每次颱風來襲,這樣的戲碼總是不斷的上演。產品價格的變動可能受供給面或需求面的影響,因此,任何會影響供需的外在因素或條件變動,都會改變消費者或供給者的行為,進而造成產品價格的波動。

以颱風為例,颱風來襲必然會同時影響供給面與需求面,颱風來臨前,民眾的預期心理使得需求上漲,進而造成蔬果價格的上漲。雖然農民在颱風前的搶收會增加蔬果的供給,可能降低蔬果的價格。但是,需求面的預期心理所導致的價格上漲力量往往略勝一籌。颱風後,由於強風豪雨導致蔬果產量的價格下跌,也讓菜價進一步攀升。

【鐵份補給】日本鐵道的天災應變

日本跟台灣一樣,除了地震多,每到夏季就是颱風來襲。近年來由於地球溫暖化,導致極端氣候不斷出現,也影響到日本,尤其是過去鮮少出現的豪大雨,以及直撲日本的大型台風,現在幾乎是年年出現。

7月初連續四天的西日本豪雨,讓岡山縣與廣島縣的交通柔腸寸斷,也苦了通勤的民眾,更遑論是遇到經常發生的地震,甚至於冬季的豪雪。在天災頻傳的今日,日本的鐵道如何應變,可以給我們什麼啟發,而訪日時如果遇到類似狀況,又應該怎麼配合,相信是許多國人關心的地方。

就以這次的西日本豪雨來說,由於岡山倉敷市的真備地區堤防潰堤,造成當地的鐵道癱瘓,廣島縣內因多丘陵地,土石流到處肆虐,也讓各都市間交通中斷。災情如此慘重,對於通勤的民眾而言,更是苦不堪言,對當地最大的鐵道公司JR西日本來說,災情持續的狀況下,該如何維持最起碼的交通,是相當大的挑戰。

【日晷之南】電影導演作家的兩個身體——伊丹十三

在臺灣,有媒體製造假新聞操弄政治議題,進而侵擾社會秩序,在日本的影視世界裡,同樣不遑多讓。它們以正義為名,揭發名流祕辛,實則為了得利,電影導演作家伊丹十三向生而死的經歷,正好可以突顯這個問題。

以1992年伊丹十三(1933-1997,本名池內岳彥)的電影《反暴力的女律師》為例,這部電影上映後,獲得很大的回響,但也讓自己置身險境之中。一個暴徒宣稱,他對於伊丹導演的電影內容,極為反彈無法苟同,憤然進行了恐怖襲擊。在此攻擊中,伊丹十三的面部和頸部被凶殘地刺傷,牽動了社會的敏感神經。而伊丹十三遭到恐怖攻擊,並沒有屈服投降,他仍然貫徹理想,全力投入電影創作。

高英傑

本名Yavai Yatauyongana(雅瓦伊.雅達烏猶卡納),1940年出生於阿里山鄉鄒族達邦大社。1952年畢業於達邦國民學校,先後就讀省立台中師範簡易師範先修班、台中一中初中部、嘉義師院等校。在小學擔任教師、主任共計42年,曾兼任嘉義縣政府教育局音樂科輔導員、研究員。受到史惟亮、許常惠、駱維道等音樂先進的感召,與三弟天主教聖言會神父高英輝著手整理北鄒族傳統歌曲與創作迄今。

【波蘭想想】在波蘭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火車上也不例外!

記得第一年開始學波蘭文時,當時的波蘭文老師就教了我這麼一句話:「在波蘭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Wszystko jest możliwe w Polsce.)」這句話不一定是指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而是事情總是在你想不到的時間點發生在你想不到的地方。這句話不只反映了我在波蘭的日常生活,其實也或多或少影響了波蘭人的處事哲學——因為實在有太多事難以預料,所以還是等事情發生後再去想解決方法,如果問題無法解決,那就隨遇而安吧!

當然,在波蘭的火車上也總是會發生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

這學年因為兼課的關係,每個禮拜都得固定搭火車往返兩個城市之間。比起第一年因為聽不懂售票員如子彈般快速的波蘭文而不小心惹怒了他/她們,或因為看不太懂站內的火車時刻表跟車票上的資訊而常常顯得無助,這幾年對怎麼在波蘭搭乘各式的火車或處理各種的突發狀況已經變得越來越駕輕就熟了。有時就算火車突然來個大誤點,嚴重地影響了我當天的行程或工作,我也能心平氣和地去思考接下來的應對方式。

理察.霍夫士達特 Richard Hofstadter

二十世紀的美國著名公共知識分子、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史教授。曾兩次得到普立茲獎:他憑藉在《改革的年代》(The Age of Reform)中對1890年代民粹運動和二十世紀初期進步運動的理性分析首度於1956年獲獎,之後又因《美國的反智傳統》中對文化史的研究而於1964年再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