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社會安全
張肇烜
8 月 14,2018
【人心人術】40張病床的小院......後山老弱最溫暖的依靠
台灣處處都有愛心和溫暖,在台東關山有一座40張病床的小院「聖十字架療養院」,守護台東縱谷已超過半世紀之久。這座療養院很特別,是為了服務最需要幫助的人,至今已獲8座醫療奉獻獎,是得獎密度最高的醫療機構......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長照已成為台灣社會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 距今60多年前,有一群修女來自瑞士、奧地利等國家,她們來到台灣後山台東,在這裡設立診所,而後成立醫院,...
音樂藝術
Join
8 月 13,2018
【聽那些女孩唱歌】乾涸情慾、炙烈女人──PJ Harvey
夏日炎炎,驕陽灼炙,此時此刻,總是會讓人想起英國女歌手PJ Harvey那嘶喊著乾涸情慾、唱出生命渴望的歌聲。 本名Polly Jean Harvey的PJ Harvey,1969年生於英國西南方的多塞特郡(Dorset),由於父母都是熱心的搖滾樂迷,熱愛Captain Beefheart、Bob Dylan等美國歌手,因此鼓勵她從小修習各種樂器,也常在家裡開小型音樂會,...
教育文化
張訓譯
8 月 12,2018
熱血教師徐凡甘:從人生探索中找到對於教育的熱情
平凡的凡,甘甜的甘,是徐凡甘面對陌生人時的自我介紹,也是學生眼中的阿甘老師。徐凡甘看似樂觀的背後卻藏著數十年的低潮與落寞,如果不說,大家會以為他只是個鄰家男孩,依循著正常男孩的生長模式一路生長到現在。徐凡甘過去鮮少對別人透露自己的身體狀況,同時也刻意隱瞞自己洗腎的事實,直至2013年得到總統教育獎之後,他的人生與求學經驗才被公諸於世。2018年6月時報出版社更將他的故事匯集成書出版,書名為《...
全球脈動
吳尚書
8 月 05,2018
【南洋想想】星馬高鐵:東南亞高鐵風潮的轉捩點?
自從2016年星馬雙方簽署備忘錄以來,這條連結兩國首都的高鐵案可謂東南亞最具商業潛力的路線,但是馬國新政府因為樽節經費而研擬暫緩、廢案或是轉為升級原有的窄軌鐵道等替代方案,將產生超過雙邊關係的影響。 新馬高鐵的潛力在於雙城之間已臻密切的互動、適當的距離與兩國的經濟發展程度。基於共同的歷史淵源,新加坡與吉隆坡的關係不僅在於頻繁的商務互動,雙城居民間彼此往往還有血緣關係。因此,...
環境經濟
理查
7 月 24,2018
【荷事生非】解讀荷蘭政府眼中的循環經濟
伴隨人口成長以及新興國家對於原物料需求不斷增高,全球面對未來發展的壓力逐漸白熱化,讓早在20世紀末期就被提出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概念,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近來在台灣,循環經濟也成為重要的發展主軸。而在眾多推動循環理念的歐洲國家中,荷蘭經常被台灣視為學習對象。它的成功除了蓬勃發展的民間組織、商業創新與公民力量以外,政府在背後所扮演的支持與推動角色,...
書評書介
水瓶子
7 月 19,2018
【書摘】《台北慢步》:殷海光故居
書名:台北慢步 作者:水瓶子 出版社:玉山社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年7月13日 殷海光故居位在巷弄內,若時光回到1960年代,殷海光被台大禁教,巷口有特務監控,《自由中國》雜誌停刊;殷海光想出國進修、講學,卻被政府禁止,只能靠太太夏君璐在外打工度日。 1928年出生的夏君璐,與1919年出生的殷海光,是1945年在重慶認識,之後靠著書信往來更加了解彼此。...
電影戲劇
邱振瑞
7 月 10,2018
【日晷之南】電影導演作家的兩個身體——伊丹十三
在臺灣,有媒體製造假新聞操弄政治議題,進而侵擾社會秩序,在日本的影視世界裡,同樣不遑多讓。它們以正義為名,揭發名流祕辛,實則為了得利,電影導演作家伊丹十三向生而死的經歷,正好可以突顯這個問題。 以1992年伊丹十三(1933-1997,本名池內岳彥)的電影《反暴力的女律師》為例,這部電影上映後,獲得很大的回響,但也讓自己置身險境之中。一個暴徒宣稱,他對於伊丹導演的電影內容,極為反彈無法苟同...
教育文化
張訓譯
6 月 11,2018
《學做工》的啟示:學校教育為何讓勞工階級子弟難以流動?
書名:《學做工:勞工子弟何以接繼父業?》 作者:Paul Willis 譯者:秘舒、凌旻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8年4月12日 六月是鳳凰花開的季節,代表將有一批畢業生即將從學校教育中畢業,邁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筆者長期關心教育流動的問題,從學校、家長與學生間的三角關係來探討一個人的教育成就,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成就是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非只有個體的問題。...
社會安全
蘇穩中
6 月 06,2018
台灣交通事故死亡率高 道安會報應有外部評鑑
交通部、警政署統計顯示,台灣2016年道路交通事故30天內死亡人數2,877人,涵蓋A1類(立即死亡與24小時內死亡)交通事故死亡人數1,604人,約即一天約8人因車禍喪命,代表每天需因車禍損失8個人的社會產值、需額外替8個經濟瀕臨瓦解的家庭付出社會成本。 據日本警察廳(National Police Agency)發表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統計[1],2017年度總共3,694人喪生,...
教育文化
盧俊良
6 月 04,2018
【春風化雨】自然課原來可以這樣上!
想起小時候上自然課的情景,莫過於一群小朋友圍著實驗桌,看著其中一位又帥又聰明的小男生操作著實驗器材,一位又可愛又聰明的小女生忙著畫表格紀錄實驗數據,順便大聲管教不聽話搗蛋及放空的組員,而我通常就是那位放空的組員,偶而還會搗蛋。三十多年前的回憶彷彿昨日重現,記憶中的自然小老師們各行各業打拼去了,只剩當年在自然課裡放空的小男孩成了自然老師,守著自然教室,希望眼前的這群小朋友喜歡科學,...
‹
…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