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新一
4 月 24,2014
【打狗吹水】把人當動物看的馬邦伯:Z > B 之「廢馬最後定理」
馬邦伯對兩岸服貿的質疑時,幾乎以「利大於弊」為回應主軸,後來網路鄉民對於此種跳針式回答,以諧音「Z > B 之『廢馬最後定理』」為無奈嘲諷。事實上,馬邦伯的Z > B說法,主要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服貿影響評估報告,當中估計台灣GDP將因服貿而增加0.025~0.034%的成長,即增加約一億美元。姑不論,中經院這份評估報告是否有真確,經濟數字上的Z > B,...
楊陽
4 月 24,2014
【時事想想】太陽花盛開時,我在台灣一位陸生對葉俊廷同學〈太陽花盛開時,我在北京〉的回應
讀罷陽明大學葉俊廷同學的《太陽花盛開時,我在北京》,夜不能寐。所以,我想以一位普通陸生的身份跟葉同學談談心。 活在充滿矛盾的世界,誰不是矛盾的? 作者說「最嚴重衝擊我的就是這個城市、這個國家的矛盾」:這裡號稱社會主義,但跟資本主義沒差;人們嚮往自由經濟,卻也希望政府有所管制。是的,的確很矛盾!可人是矛盾的、社會是矛盾的、世界也是矛盾的。...
藍弋丰
4 月 23,2014
【能源思考題】(十八)會轉的與不會轉的
這個系列中,我們一再強調,電力是供需平衡,不是只看供給面,不過,或許你會有個懷疑:供給與需求怎麼能剛好時時平衡呢?就算反應速度再快,也不可能預知有人下一秒要開冷氣吧?這時就要談到能源儲存與電力供需的穩定系統,很多人以為是可再生能源才需要能源儲存,其實現在的電網上,甚至每個電器內,都有許多能源儲存裝置擔任這個穩定的工作,那就是電容。 圖片來源:ESCO網...
楊虔豪
4 月 23,2014
【首爾想想】從南韓船難事件看脫序的媒體
搭載300多位高中師生校外參觀的南韓渡輪「歲月號」在航行途中沉沒,造成至今80死與200多人失蹤,是南韓20年來最慘重的傷亡事故。從台灣學運到南韓沈船慘案,連續兩起大事件都讓我看到媒體的變化。 ▲南韓遊艇沈船事件造成多人死亡失蹤,舉世震驚,但是發將屆5日,許多失蹤者仍然無法尋獲。(圖片引自南韓海洋水產部) 儘管未如台灣離譜失控,...
張之豪
4 月 23,2014
【時事想想】鄰(林)家姊姊
我知道有這麼兩個姐姐。 我知道她們,但不熟。 兩個姐姐有個很固執的爸爸。 她們的爸爸是個很有信念的人,堅持不變,一生都如此。 她們不曾怪罪爸爸為了這些事,而忽略了她們,因為她們知道,她們的爸爸是個偉大的人,因為爸爸在意的那些事,不是自私的事,...
林義雄
4 月 21,2014
台灣不應該有核四
三十年來,台灣社會為了要不要興建核四而爭議頻繁、抗爭不斷。但核四真的這麼重要嗎? 核四就是要在新北市貢寮?建設一個核能電廠,裝置容量是270萬瓩,相當於2012年底全國總裝置容量4,097萬瓩的15分之1。換句話說,核四完工後,可增加全國總發電能力的15分之1,就好像現在我們最多可以發15度電,核四運轉後,最多就可發16度電了,...
Mattel
4 月 21,2014
【週一想想】知識分子的傲慢與雙重標準
政治意識形態幾乎人人都有,尤其是所謂的知識分子。因為政治意識形態,所以知識分子批評或攻擊立場相異的政治意識形態主張,這是理所當然、也毋須大驚小怪的事。不過,當一個知識份子對於與政治立場無關的普世價值或道德標準,採取雙重標準的態度,那麼,這就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 話說,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在學運期間批評學運學生,並公開說:「我們沒有把學生教好」、「沉默的大眾不代表沒有意見」,...
穆勒陳
4 月 20,2014
在法國回顧太陽花學運
太陽花學運結束到現在大概一周了,現在應該是將整個學運作為台灣民主史上的一個案例來回顧的時候,在三個禮拜的學運期間發生了許多台灣人「第一次」看到的事,然而,以筆者旅法多年及對法國的了解來看,其實以這個世界最老牌的民主國家來分析這此的學運,許多事情會看得更清楚,簡單的說,問題是出在認識和結構上,在這裡分享幾個觀點,可以讓讀者更了解200年的民主對上20年的民主的差別。...
曾建元
4 月 20,2014
如何詮釋當前兩岸關係?
對於當前兩岸關係現狀的認識和詮釋,乃分屬實然與應然的不同範疇。前者需要掌握住兩岸關係發展的客觀事實與特點,然而對這一事實的定性,則涉及詮釋觀點的價值選擇問題。由於各方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願景和價值設定不同,也就會呈現出不同的詮釋結果。 圖片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
林琮盛
4 月 19,2014
【中東想想】實踐「創新經濟學」,韓國投奔以色列
去年7月起,25歲的林永勳在色列新創企業當了半年的「免費志工」。這段期間,他幾乎是位全能創業家:擬定企劃書、行銷公司概念、打雜、找資源、推廣產品....。 圖一:韓國赴以色列的實習創業家林永勳說,在以色列的半年期間,他看到以色列人不怕失敗,但積極從失敗吸取教訓的精神。 他換了2家新創企業。第一家新創企業的狀況令他傻眼。...
‹
…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