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文化研究
沈昆賢
五月 03,2016
今晚,你要點哪一道?──從《紐約客》的中國食物短詩爭議看全球都市與台灣在地飲食
對於生活圈位於台北市中心─在我定義下為商業活動與住宅密集的大安、中正、中山、松山、信義等一帶的區域─的市民來說,一天的三餐或許不是一件特別讓人操煩的事情。大馬路上的精緻餐廳以及小巷弄內的小巧麵攤往往都在行走範圍之內;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住在南邊郊區文山區的學生來說,由於租屋處沒有開炊,而社區內又大多只有開著車前往信義區或公館等商業中心上下班的中產家庭,整個社區幾乎沒有任何餐飲業可言,...
史努比
五月 03,2016
【開往台灣的慢船】台灣運動政策遺漏的三個隱性環節
如果說前一波政府組織改造有什麼讓我不滿的地方,那就是體委會不但沒有升級,反而被降級到隸屬教育部而成為體育署。這反映出台灣對於「運動」(sports)的觀念始終停留於「體育」(physical education),也說明運動在台灣社會位階的低落數十年如一日,而我們完全沒有去思考運動這回事的意義和可能性。 這並不完全是作為一個運動迷片面的、見樹不見林的不平之鳴,...
社會安全
蔡榮裕
五月 02,2016
恐懼和無力感殺死隨機殺人犯的故事
最近一篇報導湯姆熊殺童案犯罪者的文章〈血是怎麼冷卻的:一個隨機殺人犯的世界〉,寫出了強烈強力卻令人無力的故事。我們如何看待這種故事呢?這是寫實報導或是小說呢? 其實我是希望它只是小說,到底它是真實故事或是小說會比較讓人們思考呢?我試著談論記憶的課題,尤其是如果記憶涉及法律課題,以及有法律責任的歸因時,這種故事裡涉及的記憶問題就需要更多角度的思考。 以下的論述是一種通論,...
環境經濟
,
社會安全
Mattel
五月 02,2016
【島嶼邊緣】數字台灣:漠視交通安全不守規則的代價是3.1%的GDP
拜行車紀錄器之賜,台灣不上進的電子媒體與網路媒體有了便利的新聞題材來源,台灣人不守交通規的窘態在網路上與媒體上廣為流傳。看到相關交通違規影像的網友無不咒罵聲連連;然而,又有多少人在咒罵之餘,要求自己與周遭的親朋好友務必遵守交通規則? 過去數年來,台灣人最喜歡以「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自傲;然而,台灣「最醜陋的風景也是人」。除了台灣人製造台灣醜陋的地景之外,台灣人在道路的行為更是可怕,...
書評書介
林志都
五月 01,2016
幻想世界中的經濟學 ──給想要寫一個好故事的年輕創作者的建議
「Why so serious?」「幹嘛這麼認真呢?」 ──電影《黑暗騎士》小丑的經典對白 暢銷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與由其改編的電視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的作者George R.R. Martin,在一次《滾石》雜誌對他的訪問中,提到他小說中想要創造的世界,是一個即使有奇幻元素,...
詹穆彥
4 月 30,2016
或許該停止「治療」妥瑞症了!──新藥上市省思醫療化及友善環境
最近妥瑞症新藥上市的新聞在相關社群討論得沸沸揚揚,爭相詢問進一步的就醫用藥訊息。筆者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註1]喜的是受妥瑞症困擾的人們,似乎多了一個新的醫療選擇。憂的是焦點會再次被模糊。 先說好,我個人並不反對用藥,也不反對新藥發展。要不要治療症狀,以及如何治療,應該是在充分提供醫療資訊的情況下,個人自由意志的選擇。對很多症狀明顯而嚴重影響生活的人們來說,尋求治療有其必要。...
書評書介
許家旗
4 月 29,2016
太初有道,道成萬象──陳舜臣《青雲之軸》中的多重語言與身分飄移
記得大學修習世界文學課程,開天闢地第一章就是《聖經》的〈創世記〉。 混沌初始,神說有光,霹靂成萬象──區隔日夜、劈開天地、劃分水陸、燃點日月、化生草木、畜養禽獸。神先以語言展其大能之存有,終以其形象現世造人。然而,創世不曾停歇,在伊甸園中,神授與人之父祖──亞當命名萬有之權,世界運作的邏輯納入人類的語言秩序。 蒙昧到理性,語言是神之無限權柄,是人之啟蒙開端。在陳舜臣自傳體小說《...
書評書介
蘇瑞鏘
4 月 27,2016
【書評書介】 悲暗觀光自由行 ──余杰《我也走你的路──臺灣民主地圖(第二卷)》引介
當臺灣的民主政治逐漸崩壞之際,余杰以多篇臺灣百年來反抗者的故事,描繪出動人的臺灣民主地圖,不僅回顧臺灣民主所來徑,更指明臺灣未來該走的道路。 超越薛西佛斯的宿命 回顧臺灣自由民主的百年追求,往往是呈現希望與失望的交替循環。最晚從1920年代開始,伴隨政治、社會與文化啟蒙運動的發展,臺灣人民(如林獻堂、蔣渭水等人)展開對自由的追求,然卻在逐漸進入日本的戰爭體制後不斷受挫。...
社會安全
呂欣潔
4 月 27,2016
【欣潔想想】 「照顧」的真諦:讓身障者得以自立!
幾週前我有幸參與一場「長照服務法照得住嗎?以身心障礙者的需求出發」座談會,因過去十年長期照顧以服務65歲以上老人為主,至於有照顧需求的身心障礙者,則以50歲以上為主,排除了50歲以下的身心障礙者,初步估計有五十萬人以上的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屬,完全無法享受到長期照顧相關的福利。 因此,在台灣的長期照顧服務相關討論如火如荼展開之際,...
政黨政治
許恩恩
4 月 26,2016
見微知著:張景森以及未來的新政府
張景森代表著「開發派」官員,過去在都市及土地的制度和事件中惹出不少爭議,與倡議合理制度、公平分配及人權保障的民間團體大相逕庭,因此,許多反迫遷團體和訴求居住正義的社運參與者對張景森本無好感;然而,從這次臉書的惡質發言風波裡面,更可以看出這個人除了發展價值與治理概念以外,在姿態上有多麼不適合當政。 郝龍斌時期台北市政府喊著「台北好好看」政策,在缺乏整體性規劃和治理圖像的狀況下,...
‹
…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