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電影戲劇
王映心、陳俊光
10 月 30,2017
海角的佛像若響── 談「大佛普拉斯」的絕望與希望(下)
偷窺的真相、與轉型正義 就像紅木桌底下的暗黑空間,肚財菜埔從行車記錄器得知的彩色人生,雖然多數圖文不符,卻是平常只能想像的世界。難得圖文一致的就是可怕的兇殺案;然而,看到真相的他們不敢公開揭露,卻像看到鬼一樣(註一)、到處找宮廟祭改,但宮廟不是重覆八股教條(像學校一樣)、就是將之拒於門外(像官署一樣)。 另一個透過監視器看到真相的就是葉女士。在短片中,葉女士看到了官商勾結;...
文化研究
潘彥瑞
10 月 30,2017
壽司,是哲學還是星星?不專業米其林非食記
老同事突然來東京採訪,我去湊個熱鬧,說是要拍米其林一星壽司店。幫忙拿腳架、器材,拉著設備箱進電梯,已經站不下幾個人。東京是這樣,不像北京什麼都大,尤其在寸土寸金的銀座。時間是嚴格設定的,幾點到幾點只能拍哪一層樓,什麼時候在哪取什麼鏡頭,客人用餐只能從後面側寫。 上到五樓包廂,老師傅問吧檯前的木椅要不要移開,你的機器是不是先從前面拍,左邊的角度需不需要⋯⋯。我和朋友四目交會心裡嘀咕,...
電影戲劇
王映心、陳俊光
10 月 30,2017
海角的佛像若響──談「大佛普拉斯」的絕望與希望(上)
從「海角七號」到「大佛普拉斯」 「海角七號」雖然是票房最高的台灣電影,卻有不少來自親中媒體/天龍文青的惡評,甚至說它是「膚淺笑料的胡亂拼貼」(註一)。相對的,一樣讓觀眾從頭笑到尾的「大佛普拉斯」,卻極少負面評論,應該是因為:它描寫社會底層的生活、又批判了墮落的政客,比較符合咖啡廳左派的政治正確;不受限於電影成規的作法,卻被文青們視為美學上的突破(註二)。 雖然如此,筆者並不認為「...
司法人權
囁
10 月 26,2017
沉默與排斥不會讓社會更好:談文萌樓與性產業污名化
文萌樓於今(106)年10月20日荒謬地遭強制歸還原屋主,這一切與我們有何關係?除了道德地支持(或反對)並理解文萌樓過去歷史之外,我們應從怎樣的角度來看待文萌樓的存廢、性勞動及性產業,以至於自救會官姐的被迫投海、麗君及白蘭的生命遭遇?筆者認為文萌樓的存廢議題不僅超越藍綠,更涉及公民道德與文明社會成熟與否的高度,社會不應就此選擇沉默、避而不談。 文萌樓的過去與現在...
全球脈動
張進逸
10 月 24,2017
日本眾院大選後的政黨政治新格局
2017年10月22日,安倍晉三賭上首相大位解散改選的第48屆眾議院選舉,以自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告終。這也代表著安倍度過前陣子的森友、加計學園醜聞難關,帶領自民黨重獲全新四年的政權,也可望再次延長自己的首相生涯。安倍之所以選在此時改選,於前文「小池新黨如何挑戰自民黨」已有分析,在此不再贅述。以結果論而言,安倍確實完美的執行了預想戰略,但慘敗的希望之黨也不代表無望再起,...
教育文化
李公元
10 月 23,2017
【春風化雨】神啊,祢知道小孩的煩惱嗎?
我喜歡參觀廟宇或教堂,也喜歡帶著學生到這些信仰的場所去參觀。無論是什麼宗教,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通常在參觀之前,我會先跟孩子說明,無論你是不是信仰這個宗教,來到神住的地方,都應該有一種尊敬的態度。 大部分孩子,比較有到廟裡拜拜的生活經驗,但是關於跟神明「博杯」(擲筊)抽籤這件事,卻是很少有的體驗,因為不是每個大人帶小孩去廟裡,都願意讓小孩嘗試去做這件事,而且跟神明「博杯」抽籤,...
音樂藝術
黃芝晨
10 月 23,2017
失語的地方藝術:為什麼功夫留不住?
臺灣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因時代變遷,經常受到開發與保存的價值衝突,其中,地方藝術的傳承更是在文化全球化的時代下不被受到重視。所幸,作為臺灣文化古都之一的鹿港,在經歷許多國家先後的殖民,還能將家族所傳授的藝文保留下來,包括書法、工藝、南管、北管等等。 鹿港豐富的文化藝術資產中,神像雕刻是相當突出。其中,自清朝統治臺灣時期即來到鹿港的吳田,承襲泉州小西天神像遺風,1845年開始木雕工藝,...
全球脈動
劉威良
10 月 20,2017
少子化問題 德國人怎麼做?
總統蔡英文曾說「少子化問題已迫在眉睫」,很好,看來少子化問題,已受到國家級的重視。最近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先生提到年輕婦女應該服照顧役,用以舒緩沒人力照護的問題,引起熱烈地討論。可見,大家都看到問題了,但解決之道,國家可提出對策了嗎? 台灣人民過去依靠養兒防老的概念,國民會很用力的生孩子,目的是鞏固家族傳承。但是現今的年輕人世代,價值觀改變,對於老化世代的兒女控,及再長一輩給予的養老任務,...
全球脈動
楊虔豪
10 月 19,2017
【首爾想想】朴槿惠最後的掙扎?「杯葛審判」的攻防
南韓前總統朴槿惠因在崔順實的「親信干政」案中,涉有濫權與共謀收賄等罪嫌,於3月31日被裁定收押,經過半年,法院再度以「憂慮滅證」為由,予以延押,朴前總統最長可能待在看守所到明年4月中。 10月16日,朴前總統在出席法院審理時,首次公開被收押半年來的心聲。她在法庭上說道:「對一個人的信賴,換來的卻是遭逢想像不到的背叛,讓我名譽及人生盡失。」 話中的「一個人」,指的就是「密友」...
歷史書寫
老番
10 月 18,2017
【老番講古】你沒聽過的海面故事:海中毛人張口生風
臺灣有關海,或海洋的故事,與深山林內一樣,其實很多;魔神仔、海怪也不少,特別是清代兩百多年間。可惜,不少敘述與研究清代的學者,開頭一句唐山過海臺灣歷盡艱辛之後,通常盡講些土地開發、米糖經濟,臺灣走向儒家化、內地化、近代化,以及中國化的陸上之路;此外,便是漢番兇殺、民變械鬥的島內不測之禍,而「不知海上風浪,傾檣沉舟,爭死生於呼吸,其禍尤不可測」,也難有長風壯波濤之外「天際帆影白,萬里來飛艘,...
‹
…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