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台灣仍是好品牌?

友善列印版本

「我們被台灣騙了。」

毒澱粉毒醬油事件後一星期,受邀到新加坡講演。跟當地年輕人談旅行,得到的第一個答案,竟是如此尷尬的回應。

我苦笑不語時,他們才解釋原委。以前常去台灣觀光,每次按圖索驥享受了許多美食小吃,沒想到現在才恍然都是有毒的。新加坡的超市以前都設有台灣專櫃,跟日本一樣值得信賴,如今都很困惑到底要不要買?

星幣是強勢貨幣,又跟台灣有著高度接近的文化。台灣製造在他們眼中,向來是便宜又充滿品質保證的高檔產品。那種認同有著遙遠的親切,包括台灣的國台語歌曲和文學,連電視劇「家」、「夜市人生」等通俗肥皂劇或鄉土劇,在此都受到廣泛熱烈的歡迎。那種莫名的喜愛,往往讓人有著微妙的感動。

曾幾何時,我們辛苦在外透過各種管道宣傳,長期積累的美好,全都因食物問題一夕崩盤。這一品牌的瓦解,不只是對一個地區食物的充滿疑慮,而是對一個國家的人情溫暖和服務熱情,連帶地喪失信任。

那幾日,特別走逛新加坡的超級市場。架上琳瑯滿目的新鮮食品,來自世界各地。不論遠近,從外觀和食材的貼示內容即知,若仔細檢視一樣問題叢生。星國衛生單位是否有人力檢驗,恐怕也教人疑慮。

我並非想為自己的家園辯駁,或者為台灣的衛生單位脫罪。諸多食品堪虞,本來就是不能說的公開祕密,從來也不只是地方性的問題,而是整個世界的一環。一個地方出了狀況,影響都會遍及地球。

惟台灣更有責任,因為相較於其它國家,大家都相信,我們更能把關。過去,我們也確實朝這個方向,展現這樣的品質保證,更強力釋放這種安心的訊息給消費者。不要說義美,連普羅的食品龍頭7_11,去年以來都請阿基師拍攝系列食物安全的廣告。從雞蛋日期的保鮮到一等米的檢驗,都一而再地闡揚自己的美好。

若果沒這些前瞻性,勞心費力的屢屢保證,食物出了狀況,檢討改進便罷。問題是宣示再三,高豎道德標準,卻還出事,那才悲哀,才教人生氣。

但遭遇此一食品打擊,不盡然是壞事。這幾年好些NGO團體早已憂心怔忡的提出食物安全的警告,不斷想從孩童和年輕人的食育出發,提醒政府趕快亡羊補牢。

明眼人亦知,食品衛生全面爆發弊病,只是遲早發生,何時發生而已。接下,端看如何採取應變措施,讓人恢復信心。那不只是重罰重判,禁不起再次發生類似的食物事件。從塑化劑以降,我們對外累積的信用額度,這回全被扣光。

下午我繼續逛街,走到鼎泰豐在此的分店駐足,旁邊剛好有一群新加坡人在買果汁。小攤上擺著一堆豐饒的水果。

有男的嚷道,「水果這麼漂亮,肯定有毒。」

女的也嘻笑附和,「搞不好是台灣的!」

這是我聽過最不堪的羞辱,卻毫無能力反駁。沒想到,才短短不到一個月,「台灣」竟變成這等劣質不堪的代名詞。

台灣仍是好品牌,這樣的形象回得來嗎?大家必須擁有這樣的共識和決心,一個要盡快對國外釋放的訊息。經由這回重創,政府恐得有一個新的宣傳佈局,重塑台灣的形象。

但哪裡跌倒便得哪裡站起,我們是否準備好,決心在食物這個議題上徹底地展開鐵腕政策,率先做為他國表率?此事若裹足不前,不要說說服別人,連國人恐怕都無法相信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