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詩人、自然觀察作家。年輕時以鳥類生態為散文題材,開啟台灣自然寫作風氣。在多年的散文創作過程裡,不斷嘗試各種自然寫作文體和題材的試驗,大至地理文史的論述,小及昆蟲花草的研究,都曾潛心著墨。近年來創作主題則以生態旅遊,古道探查,以及社區營造為主。曾出版詩集、散文、小說和自然旅行指南等著作三十餘部,包括最近的《男人的菜市場》;並獲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台灣詩獎、吳三連獎、台灣自然保育獎等。
它是二手書店,也是農產直賣所。更有趣的,你若帶書來,還能以物易物,換得新鮮蔬果。旅行前,我特別挑了一本以前寫給鄉下孩子的《山黃麻家書》。
小間位於深溝村的十字路口,原本是間廢棄輾米廠的穀倉,旁邊有兩間檳榔攤。但對面也有間傳統腳踏車店,輾米廠則改建為倆百甲工作室。倆百甲是一群認同友善耕作的小農,共同籌組的團體。很多成員都來自城市,常在此共食,交流藝文、農學和堆放殼物。隔壁有此書店出現,是他們的心願。
小間的修繕也是靠倆百甲成員,自發性修柱補牆才完成。我從小認識的一位台北女孩,大學延畢,跑來此地從事農耕,幫忙書店塗漆。透過她的臉書推薦,才得以認識。
走進去,兩面牆壁如今都有木造書架,擺滿合宜的書册和CD。當然最別緻的是,小小房子還有二三空間,擺置了菜攤。那天看到了,玉米、芭蕉、黃瓜、地瓜葉、空心菜和員山蔥等等早上現採的蔬果。從此一羅列便知時節,更了解在地物產的情形。村子裡著名的美虹手工豆腐乳,老板自種的「小間米」,也有販售,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小竹籃。
竹籃裡放著些許米糠,裡頭擺有七八顆雞蛋。我知道那些雞蛋是小農賴青松擺的。他家離此不過三四百公尺。今早去拜訪時,站在田埂,遠遠即聽到公雞的鳴啼。這些雞蛋是他飼養的雞隻所生。他們家四口吃不了這麼多顆,便帶來小間販售。每顆都會悉心蓋章,註明日期,跟村人分享好食物。
青松跟我說,這一賣雞蛋的方法,讓他很有啟發。做為一個農夫,年紀大時,不可能有什麼退休金。但他會繼續種菜,養些雞。以新鮮的蛋和蔬菜在村子裡賣,或者以物易物,就可以過得很快活。他開玩笑說,自己正在為老年生活準備。
經營小間的夫妻,過去分別是工程師和設計師。但一如不少中產階級,無法忍受現有科技至上的生活,寧可帶孩子回鄉間居住。只是,除了從事農耕,在人口有限的小村,貿然開設一間小小複合式的書店意義何在?
若按青松的雞蛋論述演繹,我大致整理出如下的想像:一處農村最大的公共空間,應該是學校、廟寺和柑仔店。經由它們的三足鼎立,才能支持村子的完整。但現在的柑仔店都被便利商店取代,賣的不是在地食物,或者做為一個跟村子密切互動的場所。
小間書菜是未來形式的柑仔店,它的出現不可能馬上帶來改變,但會是緩慢的,帶來正面力量。它讓鄉下孩子有更多接觸書本的機會,也讓當地農友認同友善耕作,攜帶各種蔬果來,做為交流平台。
今年深溝村的年曆地圖,清楚繪進了廟寺、學校和水田。當然,小間也在裡面。看到那張地圖,想像著這座村子的努力,很多人都會有移民到此當農民的衝動。
我那天換到一根肥大的黃瓜和兩根玉米。老板說還可以再取一些蔬果,但我覺得夠了,卻也好奇地追問,用書交換,如何評量價錢。老板的回答也很妙,除了評估書本的重要,還端看,拿書的人帶著什麼樣的心意來。
小間,在日本是指六個榻榻米大小,用來表現對物慾的極小量化。小村有小間,小小的幸福,或許改變不了大環境,但它是在地農民生活共識的新結晶,光是這樣就很璀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