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想想】數字台灣:便利商店與柑仔店文化

友善列印版本

連鎖便利商店進駐平溪,衝擊了平溪傳統柑仔店(雜貨店),這個變化,非常可能危及平溪的商店生態;因此,長期關心台灣文化、生態與生活價值的作家劉克襄,對便利商店進駐平溪也憂心不已(詳見:張君雅 妳家有代誌了)。因為連鎖超商的強勢,不少網友開始思考便利超商文化。

近來,台灣網友因為統一超商(7-ELEVEn,網友暱稱「-4」)的產品屢出狀況,加上不滿統一的官方說法,因此在上週發起了「7月11日統一無生意日」。網友不僅彙整完整的抵制對象,也整理歷年來統一超商產品出包列表,以及統一令消費者不滿的官方說法

由於對統一的不滿,網友開始測試統一產品,結果意外發現歷經數小時都「不會融化的冰淇淋」,網友戲稱這是「長明燈」。對此,統一回答表示添加粘稠劑的作法是增加成本,還比較貴。這個答案,當然更令網友不滿。

好奇的蘋果日報在7月14日的週日食測王專刊測試了7-ELEVEn、全家、萊爾富與義美等業者的麵包,在麵包過期兩週後,7-ELEVEn紅豆麵包外觀竟然無異狀,只是口感乾澀;至於全家、萊爾富、義美的紅豆麵包都發黴發酸了。對於蘋果日報的報導,網友則是諷刺:「桶一化工:全台灣都是我的化工實驗室」。

不可諱言,多數台灣人的生活已經無法脫離統一超商這類的連鎖便利商店,尤其是都會地區的人。連鎖便利商店提供非常多便利的功能,舉凡購買票券、繳費等等,這都是傳統雜貨店無法提供的功能。

圖表一與圖表二是統一超商、全家、萊爾富三大連鎖超商的歷年數量,1992年以後,三大連鎖超商進入高度的成長期,而統一超商持續佔據領先的地位。統一超商的數量驚人,以澳洲7-ELEVEn的資料與台灣資料為例,全球有38,000家分布在16個國家,但台灣就佔了4,852家。2011年,三大便利商店總和高達8910家,若再加上約有850家的OK便利商店,四超商總計有9760家(現在另有義美63家以及台糖蜜鄰19家)。若以2300萬台灣人計算,等於大約每2300人就有一家便利商店。原本全球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是日本,但台灣大約在2005年左右就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一。曾任統一超商營運長的謝健南分析,全台灣只有20萬人在5公裡內找不到便利商店,顯示便利商店密度高達99.9%,實在相當驚人。
 

圖表一:1992-2011年三大連鎖超商數量。

(作者整理製表。)

 

圖表二:1980-2012年三大連鎖超商詳細數量。

年度 7-ELEVEN 全家 萊爾富 總計
1980 27      
1981 45      
1982 58      
1983 61      
1984 62      
1985 68      
1986 122      
1987 168      
1988 271      
1989 420   17  
1990 585   30  
1991 665   48  
1992 705 108 57 870
1993 809 136 81 1026
1994 942 192 132 1266
1995 1135 279 229 1643
1996 1318 367 322 2007
1997 1588 503 466 2557
1998 1896 668 535 3099
1999 2241 811 609 3661
2000 2641 1011 674 4326
2001 2908 1161 724 4793
2002 3187 1303 782 5272
2003 3469 1500 915 5884
2004 3680 1700 1060 6440
2005 4037 1851 1165 7053
2006 4385 2012 1250 7647
2007 4705 2228 1301 8234
2008 4800 2324 1236 8360
2009 4750 2394 1245 8389
2010 4750 2599 1248 8597
2011 4800 2824 1286 8910
2012 4852 2851    

(作者整理製表。註:全家在1988就已經在台灣成立第一家商店,但官網只列出1992年以後的資料。)

 

便利超商有多賺?以公平會調查為例,2011年全國超商總來客人次有28億7800萬人,等於平均每小時就有將近33萬人走進超商。2011年,統一超商在熟食的販賣營業額逾190億元,超越麥當勞、王品集團,躍居最大連鎖餐飲通路商。2011年12月,<壹新聞>報導超商員工的爆料,熱狗進貨6.6元以4倍的25元賣出;黑輪利潤5倍、咖啡利潤2.5倍,「思樂冰」則是一杯可賺回75倍成本。

便利商店越來越賺。營業數據會說話,統一超商的股價在7月12日的收盤價是213.5元,更在「7月11日統一無生意日」創下歷史新高的收盤價214元。最近四年,統一超商的每股盈餘分別是2009年3.9元、2010年5.51元、2011年6.11元、2012年6.53元;也就是說股本達到103.96億的統一超商,在2010年開始就已經每年賺足半個股本以上。以2012年為例,統一超商的營業額1345.69億元,稅後盈餘67億8千9百多萬元(稅前盈餘77億7千9百多萬元)。

便利超商的崛起與對柑仔店(傳統雜貨店)文化與生存的衝擊之鉅難以想像,傳統雜貨店在便利超商的夾擊下,數量迅速萎縮。以我的村莊為例,原本村莊在1980年代有五家柑仔店,目前僅剩一家;而且,生意大概只有以往的十分之一而已。另外四家的關門,並無法將消費人口轉移到存活的這家。當然,鄉村人口外移(現在的人口約1980年代的80%),機車五分鐘車程可以抵達附近的便利超商,也是衝擊村內柑仔店的主因。

 

(嘉義大埔阿婆灣柑仔店阿婆在2010年評論ECFA對台灣的衝擊)

柑仔店有著便利商店沒有的功能,因為柑仔店一直在社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首先,柑仔店的老闆,對於社區的大小事一清二楚,透過柑仔店的訊息交換,可以協助解決很多村內的問題。由於小朋友喜歡光顧柑仔店,老闆對各家小孩的狀況可以清楚掌握,關心村內小孩近況也成為柑仔店的主要業務。很多時候,我們這些小孩子,喜歡柑仔店老闆甚於自己的爸媽。因為,有時候我們的零錢不夠,買東西時,老闆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更重要地,「賒帳」也是柑仔店的主要業務之一。我媽媽以前就常向柑仔店賒帳,等到有錢時,才還柑仔店。我念大學時,因為暑假有些打工收入,偶而就會問老闆我媽欠多少錢,先幫媽媽把錢還了。和我家雷同的故事其實很多,因此,對於生活有困境的人而言,社區的傳統柑仔店在有良心的老闆經營下,對他們提供了不少幫助。

當然,柑仔店還有便利商店所沒有的功能與文化價值。例如,我們村內的廣播設備就是該家存活的柑仔店所擁有,村人的牛隻走失了,吃飯時間小孩不見了,或是喜慶宴客等等活動,都可以透過廣播設施對全村放送。

雖然便利商店提供很多生活上的便利,傳統柑仔店功能無法被便利商店取代的就是「人情味」。除了人情外之外,其實柑仔店的商品比便利商店更「多元」,價格也更「便宜」。過去,我們常在柑仔店看見的商品,在現在的便利商店根本找不到,但是,我卻在澳洲的亞洲超市找到;當時我在澳洲唸書看到這些熟悉的商品時,心中的感覺真的很奇妙。

便利商店的商品貨源遭到壟斷不是鮮事,因此,很多商品在便利商店看不到,但可以在雜貨店與澳洲的亞洲超市看到。對於這種奇怪的現象,現在我覺得一點都不意外。此外,若考慮上架費、加盟金與房租等等,便利商店的商品價格,根本都不似他們的據點如此「親民」。總之,便利商店雖然很便利,但實際上,除了便利商店沒有傳統柑仔店的「人情味」之外,便利商店的商品並不如柑仔店「多元」,價格也不比柑仔店「便宜」。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