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那些女孩唱歌】當天使落入凡間──莎拉.麥克勞克蘭Sarah McLachlan

友善列印版本

年關將近,世事紛擾,種種逼近眼前的抉擇與緊湊,總是讓人喘不過氣來;聆聽音樂讓心情放鬆下來,更顯得刻不容緩了。加拿大女歌手莎拉・麥克勞克蘭(Sarah McLachlan),有著清澈如水的歌聲,跳脫塵俗的品味,1998年尼可拉斯・凱吉與梅格・萊恩主演的電影《X情人》(City of Angels)中,正是一首莎拉・麥克勞克蘭的"Angel",讓為追求真愛墮落凡間的天使,和千千萬萬觀眾一起找到了心靈的皈依。而除了撫慰人心,莎拉・麥克勞克蘭更是宣揚女性音樂工作者人權的「莉莉絲音樂節」創辦人,為女權發聲不遺餘力。

莎拉・麥克勞克蘭,1968年1月28日出生於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的Halifax市,被一對蘇格蘭後裔的夫妻收養,兩人皆從事音樂工作;耳濡目染之下莎拉也在年幼時期即展現對音樂的過人才能,四歲就開始彈奏烏克利利,後來更學習鋼琴、吉他、聲樂等,接受過不少正統音樂訓練。17歲時,莎拉與同學們組成了一個名為Octor Game的新浪潮樂團,這也是她展現創作才能的開始;在當地有過數次演出後,樂團出色的表現隨即吸引了唱片公司前來,並要求與莎拉她們簽約錄製專輯。但莎拉的父母對此卻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莎拉還太年輕,堅持她必須先進入藝術學院至少就讀一年,發展出更多的可能性,才可以前往溫哥華展開演唱事業,因此莎拉便進入新斯科舍學院攻讀藝術與設計。

於是,莎拉・麥克勞克蘭一邊念書,一邊與Nettwerk唱片公司簽約,並在1987年前往溫哥華展開專輯錄製事宜;1988年,由她包辦所有詞曲創作的首張個人專輯《Touch》推出,首支單曲”Vox”得到極大的迴響,不僅在排行上取得優秀的成績外,也連續蟬聯數周加拿大電臺點播冠軍曲,專輯更突破金唱片的銷售量,接著推出的單曲"Steaming" 也相當受歡迎。這張專輯充滿莎拉獨特的個人色彩,她那清新空靈卻又十分有力的唱腔令人相當驚艷,融合流行與搖滾、卻又充滿獨樹一幟魅力的編曲方式也令人耳目一新,展現出超乎她年齡的成熟感。

然而,莎拉・克勞克蘭卻是要到1991年推出第二張專輯《Solace》之後,才真正走出加拿大、成為國際級的知名歌手;這張專輯和前一張專輯一樣,莎拉除了包辦所有的詞曲創作外,也親自彈奏空心吉他和鋼琴,展現出精湛的技藝。單曲”Drawn To The Rhytnm”和”Into The Fire”兩首單曲先後成為冠軍曲,並打入美國告示牌排行榜前二十名。不僅獲得各界一致的好評,本專輯也締造白金唱片的銷售佳績,不僅奠定莎拉在加拿大的天后地位,也使她昂首闊步進入美國市場。這張專輯也請來當時備受各界期待的Pierre Marchand擔任製作人,奠定兩人日後長久合作的基礎;Pierre Machand善於處理飄渺迷離的New Age樂風,與日後也為電影《X檔案》、《X情人》及《瓶中信》製作電影原聲帶,莎拉出塵脫俗的形象不謀而合,使她的作品更呈現出神祕唯美的風貌。

1993年的新專輯《Fumbling Towards Ecstasy》一推出即在加拿大大受歡迎,莎拉.麥克勞克蘭再度請來前兩張專輯的製作班底,展現出更為堅強的創作實力,包括”Possession”、”Hold On”以及”Good Enough”三首歌曲均打入美國告示牌排行榜,專輯銷售也突破白金記錄,在接下來的兩年內,橫掃了世界各地的榜單,使她成為名符其實的國際巨星。之後,莎拉.麥克勞克蘭接著展開長達一年的巡迴演唱,然後在1995年發行專輯《The Freedom Sessions》,將前一張專輯《Fumbling Towards Ecstasy》中的歌曲重新進行編曲和演唱,呈現不同風貌;專輯中更收有知名搖滾歌手湯姆・威茲(Tom Waits)膾炙人口的經典名作"Ol' 55",而這首歌也被收後電影《瀟灑有情天》(Boys On the Side)原聲帶之中。

難能可貴的是,在走紅的過程中,莎拉・麥克勞克蘭除了創作不輟、思考著自己如何繼續前行之外,也觀察到許許多多女性在樂壇中一路走來的艱辛與顛簸;因此,她思索著如何能夠集合眾多女歌手的力量,為女歌手們做一點事情,並激勵世界上更多的女性;於是,莎拉決定舉辦一場「由女性觀點出發」的演唱會,此計畫一出立刻獲得許多人的支持,她組成了一個籌備會,預計在1997年夏天舉辦一場長達八周的大型音樂盛會,並將此活動定名為「莉莉絲音樂節」(Lilith Fair)。莉莉絲最早出現於蘇美爾神話,也同時記載於猶太教的拉比文學之中;她被認為為亞當的第一個妻子,和亞當一樣,在同時間由上帝用泥土所造。但因為她不願臣服在亞當之下,而離開伊甸園,被亞當肋骨所造的夏娃取代。莉莉絲也因此被記載為撒旦的情人、夜之魔女,也是法力高強的女巫;但另一方面,她不願臣服男性的作法,也成為女性獨立的代表。

1996年9月14日莎拉・麥克勞克蘭在溫哥華先試辦了一場「莉莉絲音樂節」演唱會,包括愛米路・哈莉絲(Emmylou Harris)、麗莎・羅柏(Lisa Loeb)、寶拉・寇兒(Paula Cole)以及米雪兒・麥阿朵利(Michelle McAdorey)等創作型女歌手都參與其中,吸引了近萬名聽眾入場,反應相當熱烈、好評不斷;於是,接下來在1997年初,莎拉便正式號召了為期三個月的音樂盛事「莉莉絲音樂節」,許多知名的女歌手及女子樂團均熱情回應此活動,包括珠兒(Jewel)、雪瑞•可洛(Sheryl Crow)、崔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藍色少女(Indigo Girls)、瓊安・奧斯朋(Joanne Osbourne)、寶拉・寇兒、麗莎・羅柏以及蘇珊・薇格(Suzanne Vega)等知名女歌手,都以不支酬的方式義務性參與此一盛會,活動也收到來自各界六十萬美金的捐款。在這三個月中,共有來自全世界數十位女歌手及樂團參與,吸引數十萬人次樂迷入場,堪稱是一場規模空前絕後的超大型音樂盛會,最後獲得一千六百萬門票收入;接下來的兩年,「莉莉絲音樂節」也持續舉辦,三年共為慈善募款超過千萬美元。

1997年七月,聲望如日中天的莎拉・麥克勞克蘭,在歌迷殷切期盼下推出她的新專輯《Surfacing》;這張專輯成為她銷量最佳、也最著名的作品,推出後隨即受到諸多媒體包括《滾石》雜誌及美國《娛樂週報》的好評,首支單曲”Building Mystery”成功進佔美國告示牌排行榜冠軍,而僅在美國一地的銷售量即超過三百萬張的驚人數字,其他兩首單曲”Last Dance”和”Black And White”也先後擠入美國榜上。1998年,《Surfacing》獲得葛萊美獎最佳流行專輯,單曲”Last Dance”獲頒最佳歌曲,”Building A Mystery”更讓莎拉榮膺最佳女歌手大獎,加上《X情人》等多部電影選用莎拉的作品作為插曲,她的國際天后地位已無庸置疑。這一年,她也榮獲紐約州長頒發伊莉莎白遠見獎(Elizabeth Cady Stanton Visionary Award),表彰她對宣揚女性在音樂界工作權不遺餘力的重要貢獻。

1999年,莎拉・麥克勞克蘭以現場精選專輯《Mirrorball》再次拿下一座葛萊美獎,之後歷經懷孕生女,沉寂了長達四年之久;然後,在2003年,莎拉・麥克勞克蘭終於推出了個人第五張專輯《Afterglow》,而且市場完全沒有遺忘她,這張專輯延續了《Surfacing》的輝煌成績,在發行一周後便登上告示牌排行榜亞軍寶座,銷售達36萬1千張,創下了莎拉・麥克勞克蘭14年來的單周銷售成績新高。

2006年,莎拉・麥克勞克蘭發行了耶誕專輯《Wintersong》,除專輯標題取為她自行創作外,翻唱了Joni Mitchell的 "River"、 Gordon Lightfoot的 "Song for a Winter's Night",還有John Lennon的 "Happy Xmas (War Is Over)",以及多首耶誕歌曲;之後,在若干精選輯後,莎拉再次專心致志於創作,在2009年交出單曲"One Dream"作為溫哥華冬季奧運的官方主題曲。2010六月推出的《Laws of Illusion》則是睽違七年後,首度整張作品都是全新創作的個人專輯。樂評認為她在以往的感性、溫柔之上,更多了一份洞察世事的憤怒、深刻而尖銳的個人觀點,而身為兩個子女的母親,對她也造成了許多改變;同年,她也再次舉辦了「莉莉絲音樂節」,不過卻覺得世事變遷,聽眾的要求已不同以往,因此後來決定畫下句點,不再舉辦。

2014年,她受父親過世影響,發表了《Shine On》專輯,更顯深沈、哀傷,卻仍不失撫慰人心的溫柔;2016年,她再次發表耶誕專輯《Wonderland》,並持續演唱、創作,宣布將繼續發行專輯,持續在樂壇佔有一席之地。

多年來,莎拉・麥克勞克蘭的歌聲能深植全球歌迷心底,除了本身具備優雅、神秘、深情等特質外,她那不盲從流行、卻又充滿親和力的創作方式,充滿深刻的感性和自我信念,跳脫商業機制而展現出強大的個人特質,就像來自一處超越俗塵的天外境地,蜿蜒匯成一道流行樂壇的清流,注入每個人的心中。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