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巴佬異藝錄】五、高蹈田園VS泥土腥味

友善列印版本

卡斯巴·大衛·佛烈德利赫(1774年-1840年),是和貝多芬差不多同時代德國最重要的浪漫主義畫家。

浪漫主義強調回歸自然,庶民,因此風景田野是浪漫派畫家的一個大題材,有些,甚至專畫風景田野,尤其是英國和德國的畫家,佛烈德利赫就是其中的一個。

由於他風景畫的崇高地位,他和貝多芬兩個人又都是同時期的浪漫派藝術家,因此在介紹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書或文章,就免不了用佛烈德利赫的畫做插圖,並且介紹說我們聆聽<田園>時就像進入佛烈德利赫的風景畫中一般。

其實,邁著貝多芬<田園>的輕快步調是走不進佛烈德利赫的風景的。

貝多芬的曲子雖然經常是充滿戲劇性的張力,但,<田園>不同,是安祥,平靜的牧歌風,縱使其中暴風雨一段,也無傷大雅,聽來一點也不令人緊張。

但佛烈德利赫的風景畫從不是這樣。他的畫非常寧靜,但寧靜過頭了,畫面強烈尖銳的明暗對比使寧靜中緊繃著不安的神祕張力,一點也不平靜,他的調子是憂鬱的,甚至不安到令人感到死亡的陰影徘徊其中。

可能是因為兩人都是德國藝術家吧,所以談<田園>便把兩人硬送做堆。其實要為貝多芬的<田園>找畫面,浪漫派畫家中是有的,但絕對不應該是佛烈德利赫,換上康斯坦伯牧歌風的畫就貼切得多了

不過康斯坦伯是英國人不是德國人就是了。

同樣是田園風景,不同的藝術家描繪起來,情調竟差上十萬八千里,真是佩服藝術家「繪山畫水」,說故事的驚人本事。

既然是「繪山畫水」,對我這一個鄉巴佬來說,繪的,畫的就不是「真山真水」。

要怎樣才是真山真水?在鄉巴佬來說,得畫出泥土來。

音樂怎樣表現泥土,我不知道,但繪畫,在我看過了一個人的畫後,我知道包括無論是佛烈德利赫或是康斯坦伯都沒畫出泥土,誇張的詩人有時喜歡說「芬芳的泥土」,但對在田間打滾長大的鄉巴佬來說,泥土有許多不同的味道,但是似乎談不上芬芳,總是帶著一種帶著像青草或者乾草啦的腥味,並不刺鼻也不討厭,很熟悉親切的腥味。我不知道畫也可以畫出這種味道,但看到了陳來興畫的田園後,吃了一驚,說原來可以。

康斯坦伯和貝多芬的<田園>,仍舊令人心曠神怡,佛烈德利赫的鄉野仍舊令人魅惑,但是鄉野,鄉野上的山水林木麥作,對這三位藝術家來說,不過是用來發抒藝術家自家或高尚,或幽鬰的情懷的憑藉,他們畫得太美麗或者太乾淨了,以致於泥土都不見了,只有陳來興似乎忘了自我,忘了什麼高尚的情調,而讓泥土,上面可以長出青草樹木的泥土跑出來散發他的氣息。

比起三個歐洲大藝術家,陳來興是個小藝術家吧?但無論如何,他有沒有人擁有的獨門絕招,他是獨一無二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