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過社運、參與政治,目前走出台灣,在非洲查德體會與觀察世界的底層。思考呈現在個人臉書粉專「子瑜在非洲:查德生活二三事」https://web.facebook.com/TWTzuYuChen/
書名:《勇闖非洲死亡之心:一個台灣人的查德初體驗》
作者:陳子瑜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期:2018年5月
從中國國家副主席訪查德談起
二○一七年五月,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拜訪查德,與總統德比舉行會談。會中雙方除重申二○○六年復交(一九九七─二○○六年查德與台灣有邦交)以來的邦誼不變,也強調中查對彼此都感到十分滿意。李源潮此行當然不會空手而來,在與德比的會談中,提出中國將持續加強在能源、交通、健康、教育等面向的合作,並將前往拜訪位於首都近郊的迪嘉馬雅(Djarmaya)石油精煉廠,該廠由中國於二○一一年協助設立,目的在於確保查德的能源自給自足並提升在石油市場上的競爭力。
回顧中國近年對查德的援助,能源方面以迪嘉馬雅的石油精煉廠為代表;交通方面則已於首都興建六座陸橋紓解交通;教育方面斥資六億中非法郎(約三千萬台幣)成立國家婦女館,並提供一千四百萬中非法郎(約七十萬台幣)給恩加美納大學提升效能;健康方面,援助一億中非法郎(約五百萬台幣)在全國十六座城鎮興建飲用水水井,並提供五千噸白米。
能源、交通、教育、健康,這四個面向不只是配合查德當地的國情需求,也凸顯出中國的援助方式,是有著全面性的戰略思考。相較於過去偏重攏絡權勢階級,以買辦方式介入、發揮影響力,中國的外交策略已越來越強調「由下而上」,最終目的著眼於「從民心包圍政治中樞」,以便於日後無論是何黨何派何部落上台,都只剩下必須依靠中國這條路。
所謂「民心政治」,即是以中國政府名義直接協助各項民生基礎建設,讓中國深入基層人民的日常。例如上文提到的水井,是鄉村地區賴以為生的重要設施,除中國外,亦有聯合國等其他國家協助設立,並於設立處立牌,上頭漆有查德國旗與援助國國旗,以為友好紀念;至於國家菁英的互動,則是透過教育交流,一方面提供留學名額與補助,吸引該國菁英前往中國就讀;二方面與在地大專院校合作,提供教師與資源,為留學做準備,此項交流甚至可拓展成從小學到大學留中的一條龍模式。
從國際政治層面來看,查德的例子背後代表的,是中國跟法國兩強間的競爭。查德自殖民時期到建國迄今,一直仰賴法國在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的協助,並且以支持法國在中非的軍事行動做為回報。但受到國際金融情勢、法國國內經濟疲軟,以及中國改革開放等影響,中國在查德的影響力日漸增強,已有超越法國的評論出現。查德雖然窮困,但擁有石油、鈾礦等重要戰略資源,法中在此處的較勁,影響的不只是一個邦交國的數字而已。
然而,儘管在策略上日趨靈活,但是否真的能拉攏查德民心,還有質疑空間。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心態」。查德人民雖然看到黃種人就直覺聯想到中國人,但評價卻高不到哪裡去。由於到查德的中國人日益增多,但多半帶有「天朝上國」的優越心態,以經濟發展程度做為優劣判準,造成查德人的反感;再者,查德菁英階層也深知,能源業與通訊業(查德兩大電信公司都是用華為的設備)都被中資介入,代表著何等嚴重的警訊。這些都會是中國想進一步拓展勢力的隱憂。
初探中國在查德的援助項目,或許也能對身為小國的台灣有一些啟示。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免不了爾虞我詐,但回歸到基層之間的交流,則可以有更多的誠與信,以及平等。若想要交心,金錢、技術、設備等物質之外,心是更重要的,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都會點滴在心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