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520:從了解入口食品跨出食安第一步

友善列印版本

520是台灣總統就職日,評論常言去年壓倒國民黨,使民進黨首度從總統、立委到地方全面勝選、取得全面執政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食安風暴。520這天,剛好全球各地許多城市裡的許多公民為他們的食物知情權、下一代的飲食安全而走上街頭。

2013年5月,一位當時住在加州的年輕母親Tami Canal,非常不滿跨國農企業想方設法不讓基改食品須標示的公投法案,她以一己之力在社群網站上發起「反孟山都大遊行(March Against Monsanto)」,跨越國界和語言的倡議意外引來各方回響,發動籌備不過才兩個月,Tami以素人身分號召了全球五百個城市裡數百萬同樣受夠了孟山都等公司的民眾走上街頭,挺身高喊保護環境生態與奪回糧食主權的呼聲。於是,五年來每逢五月第三個周六就成為全球反對企業壟斷、要求揭開基改黑幕和抗議食不安心的遊行日。今年520剛過,這個由各地民眾自主參與、全球串聯的行動同樣在台北、在聖地牙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在首爾等地展開。

「民以食為天」這句古老諺語在食安風暴頻傳的今日尤其讓人體會深刻,如果連三餐食得安心、放心、開心的每日小確幸都變成一種奢侈的想望,庶民百姓真有天要塌下來的嚴重焦慮感。

然而,現代人生活方式改變,大量倚賴外食的情況增加,近年統計資料顯示,美國人大約有五成、日本人四成的人口比例是所謂的「外食族」;而台灣人更誇張,2016年雜誌調查指出,天天外食的族群約330萬,占了人口比例的七成,餐餐都外食的還高達170萬人。

隨著倚靠餐廳、便利商店提供主要營養熱量的情況普遍,消費者也等同於逐漸棄守飲食自主權。大多數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這些掌控我們飲食來源的廠商是誰,對於廠商們在哪裡、用甚麼方式和甚麼原料製造出來的食品,更是一無所悉,但仍然掏出錢包買下不太確知內容物的商品吃下肚。

換句話說,除了要求政府嚴格把關,守住安居樂業、安身立命的小確幸還是要靠自己,別把飲食自主權拱手讓人,而該對入口食物、食品有更多認識。

舉個例子來說,柴米油鹽醬醋茶是華人口中開門七件事,高踞第三名的「油」是烹調少不了的要角,更是人體必備營養之一,但近年來油品事件層出不窮,地溝油、餿水油、飼料油回收再製成食用油,或是低價油品添加違法化學品冒充高價油等等,毒油、假油、黑心油的事件讓人人自危。我們稍稍回顧一下食用油的歷史、或者回想一下小時候家裡長輩用甚麼油炒菜就會發現,「油」本是在適當時節、採取當地盛產的農牧產品來源、用最適合的製法製程榨取提煉而成。以亞洲地區的傳統來說,葵花油在俄羅斯、尼泊爾等地盛產;尼、印等地也常從牛羊奶提取酥油食用;芸苔油(或稱油菜籽油、芥花油)在中國與日本相當普及,台灣在1960年以前多使用花生油、豬油等來料理食材。

然而,1970年代美國開始向各地傾銷「沙拉油」──以大面積種植壓低成本生產而來的大豆或玉米為原料,萃取調和的廉價油品,隨著美國經貿商業手段行銷亞洲乃至全球。為了將沙拉油快速打進原來抗拒的各地市場,商家利用廣告宣傳、帶有特定目的進行的科學或醫學研究和打壓貶低原產地油品等手法包裝,創造出「價格實惠,高溫耐熱、健康文明」等油品形象,讓美國黃豆、玉米席捲市場,也改變了你我的餐桌風景與飲食文化。

這龐大的商機也催化出孟山都(Monsanto)等跨國農化公司積極研發基因改造生物科技,從1996年第一支基改黃豆和玉米在美國核准商業種植與販售開始,全球食用油品被基改黃豆所壟斷,一罐大豆沙拉油裡更隱藏著農藥濫用、環境破壞、食安風險和生物剽竊等20年來最富爭議性的課題。

我們或許不一定都得上街遊行,但絕對可以從了解食物、認識食品、聰明選擇和審慎消費等生活方式來參與,如同83歲的知名學者和保育先鋒珍古德博士所說:「每一餐改變世界,每個人一天有三次機會改變世界。」你我都可以是這個改變世界的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