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需要的不只是人力,是人才

友善列印版本

社區整體照顧模式試辦箭在弦上,但長期照護制度最為人擔憂的財源問題還是無解,沒錢就找不到人,沒人就無法穩定提供服務。在「長照十年計畫2.0」簡報中,人力規劃主要著重於第一線照顧服務員、醫事(護理人員、物理治療人員、職能治療人員)及社工人力。但,這樣真的夠嗎?

日本與美國案例的工作團隊,除了上述人員外,還包括了醫師、牙醫師、藥劑師、營養師等。使用者的照護評估只要經過評估人員按評量表勾選就能決定嗎?高齡者用藥只要確保按時服藥就夠嗎?送餐只要吃飽就好內容不必確認嗎?這些重要的專業人員都在長期照顧制度內消失了?在醫療人才荒已非新聞的時代,莫非長照服務制度偏安江南完全不需要擔心醫事人員不足的問題?而長照人才缺口到底還有哪些問題待解決?

照顧管理員(Care Manager)的角色定位與驚人的負責個案數

照顧管理員目前的權責隸屬並不明確,資格仿效日本而訂,業務內容卻曖昧無法清楚說明。照顧管理員不僅提供諮詢、到府評估、個案管理,還負責轉介其他民間服務資源或提供資訊。

目前制度設計將社工及醫療、長期照護等相關業務全由照顧管理員一肩挑,而在日本這樣繁多的業務則由須具備國家證照的介護福祉士(Care Worker)負責生活、照護相關諮詢等;照顧管理員(Care Manager)負責到府評估、照護計畫制定等業務。

除了業務內容廣,照顧管理員的服務個案量多達400-505人也十分驚人。對照日本長期照護個案評估給付上限39人,40人以上則打折給付(實際上2015年平均負責個案數僅34.6人)。就算是每200人配置照顧管理員1名的目標,服務量也高達日本5倍之多。暨成本效益超高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後,難道又要以臺灣照顧管理員10倍於日本的服務量,再創令世界驚奇的長期照護奇蹟了嗎?

照顧服務員困境

一般提到照顧服務員,對於工作內容的印象就是陪伴、協助照料生活起居。這樣長時間重勞動的工作,因為社會觀感、工作辛苦、薪資結構等因素,造成年輕人不願投入。日本以二次就業的女性為長期照護主力,於是在2015年調查中發現,第一線的長期照護職員中約8成為女性,且60歲以上年齡層人員竟將近4成。而中華民國統計處資料也顯示,2015年一般護理之家護理人員及照顧服務員以及居家服務人力有將近9成為女性;且平均年紀也在50歲以上。

照顧服務員的專業程度並非如此簡單,被照護者身體活動協助、輔具操作、失智症對應等,無一不需要專業知識。缺乏專業訓練的外籍看護工只是過度期的不得不,正式制度中專業人才絕對是無法妥協的部分。在社會期待高品質的照護服務的同時,除了培育高品質專業人才,大眾也必須具備尊重照顧服務員專業的認知,才能提升照顧服務員的社會地位認知,吸引更多人才投入。日前報導長照人才缺口將由替代役補足,這樣的發想實在令人擔心,長照的專業性如果可以被大眾認同輕易由未經訓練的替代役取代,對其專業性認可與社會地位提升只是開倒車而已。

不足之外還高齡化的醫師

臺灣醫事人力不足,醫師五大皆空已非新聞,長期照護服務相對其他有錢景的科別並不特別具備吸引醫師投入的誘因。目前登錄在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的專科醫師834位中有多少集中在大都會?又有多少有意願投身勞心勞力的長期照護制度?

此外,60歲以上執業醫師比例從2013年16.4%增加到2015年18.1%。將近1/5的醫師屆臨或已屆退休年齡,這樣龐大的醫師人力缺口又該如何補足?

長照施行迫在眉睫,但對於勞力密集的長照產業而言,跟服務提供息息相關的人才問題絕對無法視若無睹,否則很快就會迎來大量無法獲得穩定服務的長期照護難民以及不遠將來制度崩潰的危機。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