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台灣的慢船】大選不無聊,因為台灣轉型正義最後拼圖已到位

友善列印版本

始終很不喜歡用「好不好看」的角度來觀察大選,總統選舉又不是「康熙來了」還是「新聞龍捲風」,每一次非得有候選人吃子彈、無中生有的抹黑和肆無忌憚的互相叫罵,才叫作好看。柯文哲直白的說總統大選很boring,或許是真的,不過總統大選從來不是為了不無聊或讓觀眾看得爽而存在的,稱今年大選無聊,其實是中了政治娛樂化的毒。

只要細心一點就會發現,最近掀起滿天風雨的眷宅事件,有可能成為台灣住民追尋公平正義與轉型正義的最後一塊拼圖。藏在本屆大選勝負背後真正重中之重的焦點,不是別的,就是一體兩面的「追求公平正義與落實轉型正義」,而這一個關鍵時刻來遲了四年。

公平正義早在2012年就是蔡英文的大選主軸,但馬英九成功將該屆選舉塑造成兩岸和平/經濟掛勾的一場選舉,選民也買單。原因有三,第一、正義人人都愛,但既不能吃也不能花,還是不敵國民黨捏造出來的「民生」議題。第二、轉型正義被選民視為眾多選舉議題「之一」,而非橫跨多領域的價值,然後被選民放在優先順序的後面。

更重要的是第三點──轉型正義長期以來都被認為是民進黨修理國民黨、綠營整藍營、一般人修理軍公教和台灣人修理外省人的一項「工具」和「武器」,它和台獨一樣,被某些人視為破壞社會和諧的話題,被解釋為藍綠惡鬥,某些人則認為它只能作不能說。它的被忽視,同時來自於實踐的困難度和缺乏實質進度。可以這麼說,多數外省人和軍公教等藍營支持者,對轉型正義大多是不屑一顧的。

但這一切在過去四年中有著潛移默化式的改變,因為台灣社會種種引人關注的議題,無一不指向既成的黨國結構和轉型正義的缺席,而在最終指向了國民黨。

觸發太陽花運動元素之一的兩岸買辦體制,說明了數十年來始終講求政商結合的國民黨政府,並不在乎升斗小民的生計,台灣主權更成為可以隨手拋出的籌碼──不管人們告訴政府他們有多麼憂慮。

緊接著,洪仲丘事件和食安問題延伸出來的司法判決,無論法律實務為何,都遭受人民高度質疑。大家被迫發現,原來司法離我們並不遙遠卻又那麼遙遠,而我們縱使對它不滿卻無技可施。原來原住民持獵槍打獵給媽媽吃是犯法的,要判三年半,但頂新可以無罪,江國慶案前國防部長陳肇敏還是不起訴。

即使在教育場域,我們都赫然發現,幾個人握有政府授意,就可以盡情修改課綱。最近,政治大學的學生因為唱不唱黨國時代作成的校歌,而登上新聞版面。另一項研究則發現,台灣至少有1/3的私校由和國民黨關係密切的家族和個人創辦,公私立學校校長和黨國體制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近年來台灣近代史的普及化與青年學子對台灣史的高度興趣,則讓許多人了解到,白色恐怖並不只是本省人受難,諸如洪秀柱父親一樣受難的外省人,更是所在多有,還有發生於1949年7月13日、被稱為「外省人的228」的澎湖713事件。悲情,不只存在台灣人身上。

最後,由王如玄所引發、還在持續延燒擴大的軍宅案,說明了國民黨政府體制是多麼縱容自己人謀利,置中華民國與國民黨最熱烈支持者的榮民榮眷於不顧。說白一點,這個體制只要自己有利益可巧取、可豪奪,連外省人也是照樣欺負的。

台灣住民生氣的理由,被欺壓的源由,不約而同的都指向那一個早該被揭露、糾正和消滅,卻因為以往政府結構和政治環境而遲遲未被修正的舊體制。要求公平正義的、要討公道的,不再只有台灣人、綠營、台獨主張者、本省籍白色恐怖受難者,更包括原住民、弱勢外省人和全無背景的中產階級。

至此,公平正義和轉型正義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全民議題。而這個問題的解答,可以分兩個層面來談。第一、2016年大選必須讓國民黨徹底的垮台,對於想要追求公平正義的人而言,勢必是全體共識,因為這個政黨無論是過去近60年的在朝或是八年的在野時期,都證明它是一個阻礙公義與轉型正義的政黨,到現在還在黨產問題上左閃右躲,在全民眼前裝瘋賣傻。

中國國民黨已經浪費所有曾經擁有的機會,屬於它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歸零了。讓我這麼說,如今它能作的只有等待被清算。但只要國民黨仍在國會過半,那就會是「扁政府2.0」的重現。

第二、國會過半是過往民進黨政府無法享有的優勢,也是轉型正義受阻的關鍵因素,但即使綠營明年贏得總統大選和國會過半,想踏上轉型正義之路也依然需要全民的強力授權與支持,因為這條路途勢必牽涉許多現有利益,但是任何一個希望台灣擺脫混沌現狀的人,都不能不給予支持,也不能再有婦人之仁,因為實踐轉型正義的時間正在倒數中流逝,也因為機會可能一去不再回頭。

其實這場大選並不如同表面上的無聊,以最樂觀的角度來看,明年我們可以共同吹散台灣上空的霧霾,那不正是我們期待已久、也應該為下一代作到的事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