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透明」需建構在「雙向溝通」,全區聽證

友善列印版本

去年底,鄭文燦當上了第一屆桃園市市長,中止吳家在桃園地方政治的政權,更終結了朱立倫、吳志揚13年的國民黨執政。

鄭文燦上任滿百天,即迅速解決前任有所爭議的議題與兌現選前的政見,這包括蘆竹國民運動中心、青埔棒球場旁停車場以及生育補助津貼的社會福利,這些決定,也許有好有壞,有不接受有反對,有支持或認同,但這種種果斷的決定已經顯示鄭文燦在桃園向前幾任的一種宣示,「我鄭文燦,這就是我對選民的保證,選民對我的信任」

但是,之前討論的轟轟烈烈、燙手山芋的許多議題,當然也要繼續走下去,是不可迴避之事,包含了航空城、桃園鐵路高架化以及蘆竹國民運動中心後續所發酵的文化資產等,且這些議題不是開開記者會或者與一級官員討論就能解決的,這些都必須透過更透明的溝通與互相交換意見來完成。

就舉例桃園航空城來看,第三跑道是要在海軍跑道那裡還是油庫那邊,桃園機場附近是否要設置噪音防制區,先遷後拆到底是為了實現居住正義還是又害了另一區域的居民流離失所,更多的問題更多的爭議,不再是個決策正義了。

我認同鄭文燦對選民與抗爭訴求的拍胸膛保證,更支持鄭文燦去實現承諾,但是在這個建構之下,應當要在當地居民有一個共識與有一個有效的討論過程,如果拍胸膛的保證沒有在完整溝通的前提之下,那麼只會引起更多民怨。

「透明公開」是好的,但是嚴格來說這本來就是政府要做的,而「雙向溝通」才是根本,有效的交流讓更多聲音出來,聲音出來的方式不應該侷限在社會運動與記者會,許許多多的居民意見也應當透過一個公共平臺出來,而這些聲音出來更需要一個法律來保障。發展與建設更不應講求效率開公聽會,應該要有一個雙方都有保障的聽證會。 

航空城必須聽證會,其他議題也同樣必須跟進,因為正義是公平的,不該是遲來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