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前媒體工作者,相信慢經常比快還好一點點,相信真理經常在兩端之中靠左一點點,相信台灣人只要努力多一點點。
聯合報最新民調顯示,高達65%選民看好民進黨於2016年重返執政,只有10%認為國民黨還能維繫政權,此外,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黨內互比民調中以46%比18%勝過台南市長賴清德,政黨對比民調則以47%比33%大勝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就是說,如果蔡英文贏得黨內提名,而且大選過程中沒有任何突發因素,她應該能夠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個女總統。
日前台灣指標民調針對12名政治人物進行的好感度民調,則呈現另外一種結果。整體選民而論,高雄市長陳菊以72.5%的好感度居首,台北市長柯文哲71%居次,接下來分別是賴清德(65.3%)、立法院長王金平(63.6%)和新北市長朱立倫(62.1%),蔡英文以60.9%排名第六。泛藍選民好感度中,蔡排名第11,應該沒有什麼意外;有趣的是,在泛綠選民中,陳菊仍以94.3%居首,柯93%居次,賴89.3%第三,蔡僅以88.8%排名第四,甚至連朱立倫都贏得過半的好感度(52.1%)。
民調有其不準確性,但一個在黨內與政黨總統大選民調都領先的人物,卻在好感度排行榜只交出差強人意的成績,不能不說是個詭譎的結果,其中不但必有緣故,還可能隱藏著乍看之下不容易發現的危機。距離總統大選投票至少還有11個月,如果是我,我會要求自己和身邊的人都緊張起來。
不再新鮮 不夠清楚
蔡英文的好感度落後,有其不可抗力因素。最主要原因是,她已經「不再新鮮」,比不過白目嗆辣、舉手投足皆新聞的當紅炸子雞柯文哲,是很自然的結果。依稀停留在大家記憶中的「非典型小英」,當初也曾有過風光的一段歲月,但經過七年來的挖掘、一再的曝光和大選洗禮,已經沒有什麼和小英有關的事是大家不知道的,大家對她已失去好奇心。其次,蔡英文和其他人相較,由於從未擔任行政首長,儘管率領民進黨選戰戰績不惡、一路上昇,但缺乏實際政績為個人背書。
除了「新鮮感」因素,政治人物,特別是有志於大位者,是否能夠如同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說的「領導者應走在民眾前方,但距離不宜太遠」,長期引領著全國民眾的信心,激發全民對未來的熱誠,贏得全國信任,也很重要。蔡英文從2008年「出道」以來,以謹慎細心、不說作不到的話、不挑動激情與對立聞名,這是她之所以「非典型」並得以重塑民進黨形象的關鍵。很微妙的,長久下來這些正面特質竟反過來在坊間成為「謹小慎微、保守乏味、缺乏感情與想像」的缺點,她的發言逐漸變成選民可以「過目即忘」的內容,她那雙握著選民的手彷彿少了一點溫度。蔡英文最討厭被形容為「女版馬英九」,但很諷刺的,橫跨藍綠的不挺蔡群眾聲稱,她和馬愈來愈像。
有不少支持蔡英文的人表示,他們不會放棄對蔡的支持,因為無論如何國民黨都無法贏得他們的選票,但他們也同時認為,距大選僅剩一年,蔡確實「有不少該說的話沒有說清楚」,令他們十分憂慮2012年大選的舊事會重演。
所謂沒說清楚的話,大致上不脫民進黨的台獨立場、兩岸關係,以及民進黨在不獲中國青睞情況下的國際經濟策略這三點。至於為什麼「說不清楚」,可能有很多原因,或許是故意不說清楚,保留彈性和迴旋空間,也或許是不知道怎麼說清楚,更或者是因為沒有對策,所以說不清楚。
如果是故意不說清楚,那麼在柯文哲旋風與太陽花運動之後我們或許要有所體會,現代公民社會和選民都已經愈來愈無法忍受模糊,愈來愈傾向候選人必須明顯表態;因為只要邏輯服人,他們能夠欣賞大膽而獨特的創見,甚至「異見」,卻無法忍受模稜兩可、兩邊討好不得罪的鄉愿。另外有人認為,蔡那種慣於保留空間、可預測式的發言,意味著她仍具有強烈的、不輕易透露底牌和策略的談判者性格,然而對內政策溝通和詮釋並不是談判,選民也不能被當作談判對手。
如果是不知道如何說清楚,這代表著政策說服力還有很大努力空間。如果是第三項,因為沒有對策所以根本說不清楚,那是最慘的。
在這一點上面,美國總統歐巴馬是很好的對照組。儘管許多人認為歐巴馬總是「出一張嘴」,說的和作的有落差,政績也不突出,但不能否認的是,歐巴馬在重要場合的演說,如民主黨全代會總統提名、就職,乃至每年的國情咨文,屢屢靠著優異的講稿和口頭表達,有數字、有故事、有激情、有邏輯、有歷史、有未來,感動人心,維繫全美民眾的信心和希望。現代政治,說得好和作得好一樣重要,因為溝通也是領導者必備的一項技能。
「魔鏡,魔鏡,什麼樣的人是好總統?」
我很確定,蔡英文絕對不是沒有對策。翻出2012年大選的「十年政綱」──有人還記得這玩意嗎?十年政綱的18個大項內容,如果我們在三年後的今天回過頭去看,會發現無論在核能、憲改、社福、農業、性別、區域治理、兩岸經貿和金融監理方面,都幾近符合近兩年來公民社會呼聲,經得起時間與太陽花運動的試煉。但是,這份政見當時卻被嫌棄為「大堆頭」、「沒人想看」,最後仍不敵馬英九空泛的「黃金十年八大願景」和超級好用無限期的「633」。
所謂綠營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其實有著雙重意義,最後一哩路不只是在實質的兩岸和經濟政策上,也很有可能在人格特質和如何形塑、溝通政策身上。
我承認自己在雞蛋裡挑骨頭,但如果把2012大選結果、近來民調結果,以及最近幾椿挺賴反蔡的新聞放在一起綜合觀察,這暗示著儘管蔡英文和以前一樣努力,卻可能已經和支持者,以及那群還在猶豫要不要支持她的人們,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疏離,她的努力並沒有換來相同程度的支持。我們可以說,小英不是還不想──或不習慣──把百分百的自己掏出來見光,就是未能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讓選民徹底了解自己的想法。
而無論是哪一者,政治情勢瞬息萬變,民意如流水,今日的民調領先很可能成為明日的昨日黃花,在剩下一年的時間裡面,站在魔鏡前面仔細審度自己,開始自我再造的工程,恐怕是極其必要的。無論再怎麼痛苦和不願意,無論朱立倫最後是否代表國民黨參與總統大選,都必須讓已經80分的自己攀上90分不可,因為她不能再被「空心菜」、「模糊」和中美聯手的攻擊擊倒,她的支持者也不允許。畢竟擔任總統,在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口中是「壯烈的悲哀」(splendid misery),第七任總統傑克森則形容是「被人尊榮的勞役」(dignified slavery),原本就得有著超乎想像的犧牲與學習。
彭滂沱「打造美國總統」一書中引述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政治系教授狄克勒里可(Robert DeClerico),狄氏對總統的「有效領導」設下這些條件:同理心、溝通能力、可信度、時機掌握能力、勇氣、果決、遠景、彈性和善用權力。蔡英文多年下來的政治領導,應該足以說服民眾,她符合了這些條件中的絕大多數特質;只要再多一點點勇氣,只要再多一點點溝通能力。
羊年將屆,向來溫和謙遜的蔡英文,在這個關鍵年度之中,或許該更努力的當一隻勇闖山林的狼,而不是令人安心卻擔心的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