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劍】為什麼DPP大勝?之一,兩黨均勢趨勢

友善列印版本

11月29日票投出來,不只國民黨敗得頭昏眼花,民進黨勝得暈頭轉向,還跌破了所有觀察家的預估,我和姚立明是對柯P估得最樂觀的,都估他會得80萬票,兩人一路被嘲笑到最後一天,結果11月29日晚上票一開出來,我們兩人都竟都還低估了不小的一截。

國民選輸,馬總統施政太濫是個關鍵,這說法是共識,但單單這個理由雖然會讓國民黨輸,但不會輸得這樣慘。由於大家都只看這一點,所以幾乎清一色認為國民只會小輸。至於我一開始就估國民黨大輸,是注意到幾個比馬總統施政不良更根本性,更結構性,更長期趨勢性的因素,如:1,台灣政黨體制變遷,2,白色力量的效應,3,社會價值觀變遷等。

先説第一項。

十幾年來我們總是聽到專家說台灣選舉有個藍綠基本盤,大家選來選去都逃脫不了基本盤的支配,一開始大家在討論要不要禮讓柯P時藍綠都以基本盤做權衡的基礎。

所謂基本盤的觀念,大體估計起來整個台灣合計藍55綠45。基本盤論認為地方派系和族群意識構成了國民黨的基本盤,但我看法是這兩個元素,一個影響力已經顯着消褪,一個更呈現崩解的狀態。為什麼消褪崩解?這是個很有意思的題目,篇幅不夠就先不談,直接指出他的結果,那就是把台灣的政黨政治從一黨獨大體制逐步型塑成為兩黨均勢的體制。

跳過這次地方選舉,先說一說立委選舉。由於台聯和民進黨及國民黨和親民黨新黨間群眾支持可以隨時互相轉換,所以我把兩組以藍綠兩黨體制來統計他們區域立委選舉的走勢如下:

在1990年代,三次選舉,藍平均得票率是5成5,綠是3成1,落差高達2成以上,但是到了2001之後4次選舉,藍平均5成1綠4成3,已經縮小到10%以下。1992雙方是53比31,2012是49比44。藍綠走向兩陣營勢均力敵趨勢非常明顯。

現在可以回到更彰顯「地方基礎」的地方選舉了。在地方選舉中,親民黨、新黨、台聯空間很小,完全是民進黨vs.國民黨的態勢。

看這張圖我們發現很有趣的是,早在1990年代末,當藍綠雙方立委選票還有20%落差時,民進黨和國民黨縣市長人選舉得票率已經接近勢均力敵了,而且雙方這均勢一直維持到現在,只不過2010以前國民黨總是小勝,到了2014民進黨小勝。(2014民進黨小勝7%只是因為縣市是單一席次,造成雙方席位13比6的懸殊落差)。

不過更有趣的是,縣市長選舉在1997年藍綠呈現勢均力敵,但縣市議員得票率在1998卻是藍53%綠13%,落差大到不可思議,但是從此差距逐漸縮小,2010仍差9%,到了2014民進黨便首度蠃0.2%,雙方達到勢均力敵局面。

鄉鎮市長也一樣,1998藍56%綠15%,到了2014藍34%綠32%,雙方同時達到勢均力敵。

由這四個圖看起來,均勢雖然是趨勢,但是均勢縣市長選舉先行,立委在後,議員時間落後巨大。這就造成了三個通論:

一、國民黨基本盤恆大於民進黨。

二、民眾在選首長和議員時有「分裂投票」的習慣,所以民進黨選首長雖稍居劣勢,但是單一席次的首長還有機會贏而議員席次一定輸。

三、選區愈大民進黨機會愈好,選區愈小機會愈差,因此立委如採取單一選區的小選區,民進黨勢必徹底輸給國民黨地方派系,輸給國民黨的鄉鎮市長。

這些論述基本上都不符合台灣30年來政黨政治由一黨獨大走向兩黨勢均力敵體制的趨勢。這些論述在這次選舉結果揭曉後已完全被推翻了。

依據上面幾個圖表,我們的結論是:

一、大趨勢是由一黨獨大走向兩黨勢均力敵體制,藍綠勢均力敵格局縣市兵先行再及於立委,議員隨後,然後鄉鎮市長慢慢跟上。

二、兩黨競爭勢均力敵態勢是由上層選舉帶動下層;先由大選區開始帶動小選區的變動。基本上單一席次的縣市長選舉的帶動作用比複數選區的立委選舉帶動力更強。

三、這個帶動作用現在已經完成。雙方無論上層下層選舉、大選區小選區選舉已全面達到勢均力敵的格局。以致於台灣的選舉已經不存在像美國民眾對總統、國會議員分裂投票的行為,基本上是同步連動投票的而不是分裂投票。

四、首長選舉勝負受單一個人因素和大環境影響都大,因此得票率起伏比較大,兩黨都起起落落;相對的議員和鄉鎮市長席次眾多,走勢穩定,民進黨不論縣市長選得如何,都穩定上升,不曾下滑,趨勢性太強了。

五、連動不只是首長議員連動,上下不同層級的選舉也是連動的。關於小選區藍綠勢均力敵方面可以在鄉鎮市長兩黨得到的得票率上看出來;而且上下連動更可以從宜蘭、雲林、嘉義縣、屏東四個地方的鄉鎮市長席上得到強烈的印証。

 

 

民進黨

國民黨

無黨

總計

國民黨未選

宜蘭

6

4

2

12

1

雲林

17

1

2

20

18

嘉義縣

14

1

3

18

12

屏東縣

11

8

14

33

19

圖五、鄕鎮市長各黨席次

這四個民進黨贏得縣長的地方,鄕鎭市長民進黨席次都大贏國民黨。其中雲林、嘉義兩縣更到了幾乎通吃的程度,不只國民黨都只剩1席,連無黨人士也只剩兩三席。選區小到幾千幾萬的鄉鎮市長都如此了,那麼明年選舉,遠大得多,到達30萬人口的立委選舉區民進黨侯選人自然就不必像過去一樣擔心選區太小了。

既然雙方總體基本盤已經是均勢,於是馬總統施政一旦被人民否定,産生的效應就在縣市長選舉中大幅放大了。講完了均勢趨勢後,接下來當然該回答,既然是兩黨均勢,那麽柯文哲大勝兩黨又是怎麼回事?這就且待下回分解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