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台灣的慢船】台灣/香港:Faraway, so close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人,請踩著我們的屍體前進」,近期內最為深沈而震撼的血淚心聲,來自香港。不知是未曾聽見抑或無意搭理,在太陽花學運告一段落後暫時沈靜下來的台灣,則彷彿進入棒球賽上下半局攻守交換間的空窗期。

發動罷課的香港學生,週五夜攻占公民廣場,與警方發生衝突,為醞釀已久、即將於10月1日進行的占中行動譜出序曲,同時持續著近幾年來愈演愈烈的公民運動。那種感覺神似318太陽花學運,但相對於港人對台灣發出的警語,此刻台灣不知能為香港作些什麼。

說「今晚我們都是香港人」,太矯情。隔海聲援,好像又太過名目和敷衍。事實上,我們對港人民主運動更可能缺乏全面的了解,只能潦草的以「反中」一筆帶過。

我常想,台灣人對港人公民運動、甚至於整個香港的冷感,應該不只對於國際新聞和事務普遍性的冷漠如此簡單。或許是來自所謂「四小龍」的長年比較,導致台灣總把香港認為是競爭對手而無好感;對韓國和新加坡亦同。也或許是兩地雙雙快速經濟發展的80年代,香港則因披著民主外衣的英屬殖民統治,得以睥睨尚在戒嚴的台灣。

香港之於台灣,有很長一段時間就代表著電影、港劇、港星、購物天堂和金融中心,然後就直接跳到1997回歸以及進入中國的中繼站。台灣人對於香港,大抵是沒有額外興趣的;反過來說,可能也能成立。

台人和港人大概從不曾想過,文化、語言和歷史都大相逕庭的兩地,有一天竟會面臨如此相似的命運,甚至也不曾想過,他們共享著「當家作主、人民自決」的想望。而這一切不為別的,都因為中國。

郝柏村前陣子說,台灣人從未決定過自己的命運,台灣前途應由全體中國人決定。這句話的後半荒誕不經,前半段倒是說對了。郝杯杯的說法甚至可以延伸到香港,因為香港人也從未能決定過自己的命運。

很諷刺的是,當年為台灣一手打造的「一國兩制」,因緣際會在回歸中國之後的香港率先實行。說起來,香港是為台灣當了白老鼠,並承擔實驗失敗的結果。就算不能因此說台灣虧欠香港什麼,至少也為我們增添了一份關注香港的理由。

香港從基本法23條運動、反國教、反高鐵、反東北開發到年年舉辦的六四、七一遊行,無一不映照著台灣在馬政府統治下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我們幾乎可以用「連連看」的方式去找到對應。而香港近年來快速惡化的社會發展,又是「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最佳反證,為台灣如何應對中國奠下最真實的範例。

搖滾樂團U2在Stay (Faraway, so close)這首歌中唱著:「You say when he hits you, you don’t mind. Because when he hurts you, you feel alive.」彷彿就在形容著,香港如何在受虐之後找到活著的理由,才真正感到自己昂揚的生存意志。這首歌名,又很貼切的比對出台灣兩地那既遙遠又接近的微妙關係。

台灣和香港從來未曾如此接近過。中國對港媒的收買、控制、人身攻擊,以及在台的類似作法,拉近了台港澳媒體的距離。社運、學運方面,雙方也有彼此參照、互相啟發之勢。正如同多年前台灣人喊出「台灣必須是台灣人的台灣」,如今,香港的本土意識勃興,終於也喊出「香港也必須是香港人的香港」。

曾有台獨支持者慨嘆,台灣離中國太近,離天堂太遠。看看香港,台灣或許還應該慶幸,它沒有離中國「那麼近」。台灣人如今盡全力避免的一切,在香港已成近身肉搏的事實。

我們毋需天真到說台灣、香港是命運共同體,因為兩地面臨的在地現實和外來挑戰並不相同,台灣人也無法馳援香港。現實一點的說,只能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但是在登山的過程中,適時的互相提攜鼓勵,多一分了解和學習,是必要的。

我相信香港人還要拚搏,還不準備成為被踩踏前進的「屍體」,因為他們毫無退路了。而台灣人不但不希望踩著香港前進,更會拒絕成為下一個犧牲品。我們彼此距離遙遠,但也很接近。

關鍵字: 佔中香港香港民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