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教育工作者,曾經幹過記者、教過書、作過研究,喜歡田野調查。
年底的九合一選情冷颼颼,全台好似除了台北市的「柯P VS.靠爸連」的對決之外,鮮少有其它地方選舉新聞。全台冷淡的選情,配上非關台北以外選民屁事的「柯PVS.靠爸連」的熱炒,讓人對2014這場可被視為2016大選前哨戰的選舉,深感悲觀。
選情冷,正中國民黨下懷?
事實上,全台選情冷颼颼,對於長以組織系統動員的中國國民黨相當有利;但對於民進黨,甚至其它有志「入政」改造政治的素人、亦或太陽花世代,則相當不利。畢竟,國民黨長期利用利益的輸送帶,串起基層樁腳節點、派系網絡,以及各類社團…等等組織系統;因此,這些動員關係網絡,並不因選情冷熱晴雨表,而影響投票率。反觀,基層組織較為薄弱的政黨,或者組織系統者欠缺者,冷颼颼的選情,以及媒體有意無意地降溫不報導,在在讓傳統動員網絡以外的選民之投票動機,將大幅降低。
因此,回望1980年代末,以及1990年代的選舉,每每從黨外時期到民進黨人,則透由「造勢」場合的激情宣講,點燃台下讓動輒上萬群眾的熱情;然後,被熱情感染的民眾,不是自動逢人拉票、就是拿起電話主動催票,成為名副其實的「單兵助選員」。此種感染熱情的「單兵助選民」,其實就是另類意義的「樁腳」,無私地獻出個人的關係網絡。甚至,此種另類「樁腳」,也是一種基層「耳語政治」(gossip politics)的傳播尖兵,由下而上地以螞蟻雄兵的力量,力阻黨國主流媒體的放送與抹黑。
然而,當台灣電子媒體市場開放之後,這些傳統的「選舉造勢」(election campaign),及其造勢現場的熱情傳染所帶出的各種社會意義與效果,逐漸讓位給電視機前的「搏露出」(news release)的表現。再者,「政客」在電子媒體鏡頭前的「搏露出」生態之下,再加上長年令人氣餒的「現實政治」,於是,政治熱情就此迅速流洩與蒸發。因此,民進黨這些年的選舉,便益發困難;另一方面,原本動態的政治結構,亦就愈顯僵化;於是,鞏固好自身既得選票地盤的心態,讓民進黨進一步失去改造台灣政治的動力。
是故,若全台各地選情繼續冷颼颼,則國民黨將因組織動員系統的完備,以及本身的龐大資金挹注能量,穩居優勢。至於,台灣電子媒體營造出全台似乎只有台北的「柯PVS.靠爸連」兩人參與選舉對決,則有助於「藍綠對決」氛圍的營造,讓台北地區的藍綠基本盤各自歸隊,而有利靠爸連的勝出。此種電視媒體報導下產生的「全台選情冷,唯獨台北熱」的現象背後,是否有雙刻意操作的黑手,不得而知;但鬼島媒體天龍視角看台灣,只有台北「柯PVS.靠爸連」選舉才報導的現象,卻讓台灣社會失去透由全面性的選舉,扣動與逼迫台灣社會各角落的人民,去面對台灣當前的難題。
選情冷,台灣政改未來更悲觀?
事實上,號稱史上最成功的太陽花運動,強度如此高亢的情形之下,其實訊息的穿透與動員能力,依舊遠不如普遍性的選舉運動來得廣泛。因為,選舉是台灣最全面性的政治運動,從北到南的每一位候選人,將會盡最大力量與能量,把資訊跟宣傳的觸角深入各角落中。因此,若能學習選舉之神阿扁對政治節奏的掌握與議程設定的主動能力,則藉由2014的九合一普選,在加上2016國家層級的大選機會,則將有機會迫使大多數冷感、亦或被工作壓榨到無法思想的台灣人民,面對當前的政治不堪與難題。
換言之,透由即各黨派使出渾身解數,動員所有資源、人脈、社會關係的選舉運動,所扣動的社會層面,可謂是最為廣泛。若能將公民運動的價值理念,打包成選戰的主軸意義,不只價值理念的傳播震幅可觀,縱連僵固的台灣社會,也將據此受到衝擊而帶出改革的空間。以318佔領立院為例,若當時的運動主其事者能清楚地瞭解到,佔領立院乃形同否定立院袞袞諸公之正當性,為求國會正當性之重新認受,直接訴諸「國會全面改選」,並宣告年輕世代投入選舉,則今日的太陽花世代可能早在政治空間中劈出一片天地,並帶出台灣政治改革的可能空間。
撼動台灣政治的最好時間點,或許已經錯失,但年底這場選戰,仍舊有些少許太陽花世代的年輕人與公運份子的參與投入;儘管,當中投入議員選戰的數量,依舊不足以營造出青年世代亟欲價值入政的表現。不過,在年底這場基本上已經沒有任何新意的背後,這些太陽花或公運世代年輕人,若依舊選得難看,則將進一步怯懦任何有志政治改革運動的力量。不幸的是,冷颼颼的選情況味下,媒體的刻意忽視或不報導,讓這群出身公運與太陽花世代的青年,選得相當困難。於是,年底的選舉,又重新回到了傳統「樁腳」所撐築的動員遊戲中,居間流竄潤滑的依舊不是「價值」,而是既有的金錢利益與前現代的人情關係。
打破當前已呈死水狀態的政治結構,需要重新燃起新一波的民眾熱情,讓點燃熱情的民眾,成為推動二次民主政改運動的「樁腳」,力撼橫亙眼前的僵固結構。然而,餒人的是,在如此冷漠淡薄的選情熱度下,台灣政治改革的火種,依舊是可燃的嗎?還是它早已受潮作廢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