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劍】公民組合對民進黨的巨大挑戰

友善列印版本
兩年來公民運動有如一波波狂濤巨浪,朝野政黨被拍打得東倒西歪。現在國民黨改革搶先一步,但捷足卻未先登。對國民黨改革三大重點是青年、組織與文宣的強化,普遍的反應是老調重彈,不面對自己基本價值觀已經落後社會發展的現實,只做花拳繡腿的技術性補殘,評價不高。
 
兩年來轟轟烈烈的公民運動直接衝擊的對象當然是執政的國民黨,依台灣民意指標公司調查,民眾對國民黨政黨好感度過去長期領先民進黨,但2012之後開始落後,現在已經落後達10%,非常嚴重。這對國民黨的2014縣市長和2016中央政權兩次選舉都大大不妙。
 
 
但是公民運動的勃興,民進黨受到的衝擊一點也不會比國民黨輕。首先,依台灣民意指標公司調查,4月底,在學生結束佔領國會後民進黨的滿意度竟然大跌,事實上兩年來,民進黨滿意度從來就沒超過2012年春天的高點。
 
雖然國民黨也長期有支持他的公民社會,但是那些都是保守性格的公民社會;至於激進改革的,在街頭捲起千堆雪的公民社會,長期以來結盟的首要對象都是民進黨。然而,這兩年來激進改革的公民社會,他們的基本立場是反對國民黨但不信任民進黨。
 
早在2月28日,林義雄就認為民進黨已經不可能開拓中間或淺藍板塊,但公民運動還有機會。所以,要讓2016年國民黨在國會不過半,只有靠公民社會自己組成「公民組合」政團投入選舉。3月31日,在黑衫軍凱道遊行之後,林義雄籌組的「公民組合」,馬上提出結社申請。如今反核運動逼使國民黨核四停工後,「公民組合」信心滿滿,認為民氣可用,依原先計畫在2015年組成政團,然後投入2016年立委選舉已經勢在必行,而且「公民組合」還認為突破可以分配不分區名額的5%一點都不是問題。
 
由三個現象來看,「公民組合」能開拓多大的中間或淺藍板塊,正反的跡象都有,現在仍然不容易判斷:
 
一、3月初,全台各地進行反核大遊行,林義雄原透過聯絡人向「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表達禁食抗議核四的意願,但遭環保團體勸阻,這似乎表示這兩年來強調「中間」色彩的反核人士認為禁食的行動並不太中間。
 
二、採取禁食以示決心這樣大動後,聚集群眾竟遠比3月初的規模小。
 
三、儘管這次反核規模最小,但是卻是第一次達到使國民黨讓步停工的一次,令反核人士都不得不刮目相看。
 
由2010年的白玫瑰反「恐龍法官」運動開始,洪仲秋案,到核四停工,令社會痛恨的台灣的長年痼疾都是靠公民運動才促成了改革,民進黨一再被質疑已經邊緣化了,因此,一旦參選,「公民組合」能開拓多大的中間或淺藍板塊先且不論,其主要的票源和民進黨和台聯高度重疊勢在必然。到時民進黨國會議員還會保有多少選票呢?且拿2004和2012兩次國會選舉參考一下:
 
2004 得票率是綠營合計43.52%,其中民進黨 35.72% ,台聯 7.79%。
 2012不分區綠營合計44.02%其中民進黨34.62%,台聯9.57%。   
 
台聯和民進黨雖然同樣屬於綠營,都是台獨黨,但兩黨在路線的激進穩健上則有明顯區隔,在2004,2012兩次選舉,兩次選舉的得票率也都相當穩定,民進黨35%上下;台聯8%上下。然而今天,公民組合和民進黨間,路線上的激進穩健區隔相當模糊,因此,雙方的區隔恐怕會被擺在操守、行動力和開創力上,這樣,在不分區的選舉上,民進黨面對公民組合時的競爭挑戰很可能就要遠超過面對台聯;至於區域立委選舉,公民組合還可能推出台聯所沒有的明星參選。這一來民進黨的壓力之大恐怕非同小可。將來公民組合對民進黨的挑戰會不會不只是新黨對國民黨的挑戰而已,而更接近親民黨對國民黨的挑戰?公民組合方面顯然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無論如何,公民社會的勃興雖然對綠營取得政權有利;但在2016的國會選舉上,民進黨受到的壓力將難以避免地比國民黨大非常多。
 
「必須面對公民社會的挑戰」這是民進黨上下的共識,但要怎麼面對,到現在民進黨拿得出來的似乎只有空洞的「合則兩利」的「道德勸說」一招而已。
本來,民主國家常態,公民社會和政黨之間就一定存在着既緊張又合作的關係,然而這兩年來由於代議機制的失能,公民社會和政黨之間的緊張已越過了一個公民社會自立江山的臨界點了,這是誰用什麼方法都擋不住的。面對這樣的現實,民進黨以蔡英文主席說的最坦然:
 
「民進黨無法同時承載所有的社會期待,如果釋放岀去,而讓不同小黨承載,對台灣社會其實是好的。」
 
如朝這方向走下去,那麼留下的問題便是:
 
一、民進黨如果不在願景提出,政策規劃,處理艱難議題,建立朝野互動新秩序的能力上力圖作為,那麼,承載民進黨釋放岀去的期待的,恐怕不會什麼小黨,規模一定小不了。
 
二、要建立讓小黨能有效承載憲政功能,恐怕是必須進行不小的憲政改造工程才做得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