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街頭闖蕩,在廟堂拔劍砍柱。曾是刑期比短第一名政治犯。
現在:種菜,種花,還自以為是吟遊詩人。
26日民進黨舉行最後一場華山會議,討論的題目是《新世界觀下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會議中途主席柯建銘突然發送一份書面文件,主張民進黨應該宣告凍結《台獨黨綱》,事出突然,大家都非常意外。當主席的柯建銘強調他提這個建議,純粹是個人的想法,但是由於柯的身份特殊,柯的建議書又特別引用了蘇主席「沒有必要再回過頭去搞台獨」的一段話,因此,儘管我相信這件事恐怕就真的是柯總召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突兀行為,但仍有人猜測可能沒有這樣單純。
他們的依據是,長久以來民進黨內一直有民進黨應該放棄台獨立場的呼籲和努力,例如不久前,謝長廷當主席的一次會議,幾位支持謝憲法各表主張的學界引言人就慷慨激昂地發言主張民進黨應該調整台獨黨綱的立場,以便和中共建立互信,並建議以謝的基金會做民共溝通的平台,因此,柯提案就是有些人想師法謝的舊作法,透過主持華山議主席之便,主導民進黨形成調整台獨立場的共識,來和中共建立共識。
無論如何,向來,民進黨內主張調整台獨立場的理由都一樣,就是台獨立場是民進黨爭取民眾認同,贏得選舉的罩門,這次柯建銘也不例外,他說,由於民進黨不放棄台獨,所以「民、共間並無共識存在」,由於台獨是「在特定的歷史為反對國民黨專制統治而提出來的」,所以在他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又造成負面作用的今天,「本黨兩岸政策應該調整」,以「告別舊時代」,才能和國民黨一樣,和中共建立「不獨的互信」從而受到民眾支持重新執政。
他這一套並不新穎的論述,是建立在一連串的舊的錯誤的認識之上的,現在且指出其中四個重點來批判:
一,首先,是誤以為只要不獨便可以和中共建立互信。
由於中共反獨是手段,統一才是目的,因此,反獨和促統是分不開的;換句話說,如果不促統,反獨便失去了意義。因此台灣自己反掉了自已的獨不但不能保平安,反而撤除了台灣安全的保護傘,提早中共促統的攤牌期間。
二,其次,混淆了基本立場和政策的層次。
統獨是基本立場,而兩岸經貿鬆緊,交流快慢,交流範圍大小等等是政策問題,兩者層次完全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依民進黨自己做的民調,分別清清楚楚,民進黨在統獨立場上佔優勢,在政策上居劣勢,兩者各贏一半,民進黨大體維持住了半壁江山。假使不去在政策上求精進卻在優勢的主權立場上棄守,民進黨將兩頭落空全盤皆輸。
三,對社會的變遷不知不覺,才會認為台獨不受社會認同,成為得票罩門。
事實上台灣社會的確曾經經歷絶大多數人都反對台獨的時代,但是,那是在台灣民主化之前的時代,那時,台獨的支持度在10%以下,結果當然是被認為是台獨主義者的確得票不易,但是台灣一旦開始民主化,台獨的支持度立刻迅速飈高,各種統獨二選一民調都已發現台獨的支持度已經在6成以上。這一來,那有站在6成以上多數人的立場上等於吃下毒藥,反而站少數人的那邊才算吃了十全大補丸而金光強強滾的道理?無論如何,在台獨已經獲得6成以上支持的今還說台獨是票房毒藥,台獨黨綱要凍結根本不是什麼揮別舊時代,反而是從新時代倒退到舊時代。
四,有些反台獨人士的確認為台獨是「在特定的歷史為反對國民黨專制統治而提出來的」,但這看法完全不知所雲。
事實上,台獨運動目的是要喚醒台灣民眾認識到台灣應該是一個有主權,有尊嚴的,獨立的海洋國家而不是主權及於外蒙古的大陸國家。要讓台灣的體制,發展方向,政策都全面往這樣的國家自我認識調整,這樣國家才會正常,人民才會活在真實而且非空想虛構的夢幻中,才會活得正常健康而有尊嚴。換句話說,台獨是台灣人民主體覺醒後,為了完成自我實踐,必然的追求;台獨不是為了「反對國民黨」這個奇怪的特定目標而提出的。台獨主義者的信念是,縱使有一天國民黨甚至民進黨都消失了,台灣這樣一個國家仍會獨立地存在,並不會隨著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