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米那娃之梟
2 月 03,2014
青年關心政治的必要──一點觀察,一些思索
在這個不快樂卻又深感沈悶的日子裡,年輕人的關心公共議題,參與政治總是令人興奮期待。不論是新興起的所謂公民運動,或是大學生的提鞋怒擲惡官,都引人拍手叫好,也深感慶幸有人挺身而出。 而看看國外的經驗,二十出頭而未滿三十歲卻當選議員的例子不乏其人。當然,這類人不乏因係出身政治世家,作為政治勢力的延續者而當選。近鄰的日本就有很多這種例子。但其實,更值得注意與深思的是,除此之外,...
政黨政治
劉小惠
2 月 04,2014
這就是政治啦!
在立法院,沒有任何一句話比「啊這就是政治啦!(台語)」更適合當作口頭禪了。 某單位想申請水利經費,邀請部會去考察,委託團體擔心的說:補助可能嗎?民代頭也不回的揮揮手:政治沒有什麼不可能! 或小菜鳥跟老國會閒聊自己一年心得,正雀躍著稍稍可以預測未來,老國會卻說:我在立院待好幾年,但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這就是政治,政治變幻莫測! 或心想某筆預算如此龐大,...
教育文化
蕭瑟寡人
2 月 11,2014
為什麼有些留學生不能回亞細亞(上)
年輕人出國留學,過去幾十年在台灣魅力不減。而畢業後究竟要留在國外發展,還是歸台報效國家,是幾乎所有留學生都會碰到的問題。 由於問題依舊,很多文章如Mr.6的「為什麼我們要回亞細亞」,在留學生圈中流傳已經有五六年了。最近這篇文章又浮出檯面,讓敝人重新開始思考這問題。對於Mr.6,論年紀上算學長,而他這篇文章不無其道理。但是這篇文章似乎只探討了台灣留學生在外與別人格格不入的情況,...
全球脈動
林琮盛
2 月 12,2014
【中東想想】巴勒斯坦難民營的美麗抵抗
一走進Ribal辦公室,牆上一幅「美麗抵抗」(beautiful resistance)的海報笑臉迎人。年紀30歲的Ribal目前在伯利恆Alrowwad文藝中心擔任行政秘書,負責處理位在伯利恆西北邊一處稱為「Aida難民營」兒童的「課外教學」。 阿拉伯語中,Alrowwad意謂著「先驅者」。創辦人希望透過非暴力、和平的抵制行動,來傳達這處巴勒斯坦難民的心聲,也帶給難民最需要的:...
Ko Tsì-jîn
2 月 14,2014
【我看台語片】:台片賀歲風
小時候的電影記憶,地方小型電影院還遍佈全台的年代,全班(全校)校外教學在東港小鎮戲院看《英烈千秋》(1974)、《八百壯士》(1976)、《筧橋英烈傳》(1977)等「愛(中)國」電影,「八百壯士一條心,十萬大軍不敢擋」,現在還很會唱。這部片當年在香港也很紅,林青霞獻國旗很熱血吧! 再來就是農曆新年在屏東市戲院看的香港「賀歲片」,像是成龍的動作片如《A計劃》(1983)等,...
丁允恭
2 月 18,2014
【週二想想】電子煙掉了
在國仇家恨與演藝花邊的新聞夾縫裡面,偶爾反菸團體也總是會登台演出一下。話說在台灣的社會力發展史裡,所有的倡議團體,也只有消基會跟董基會真的是屹立不搖兼且大放異采,成為社會主流,三不五時就可以出來董基董基一下,屆時癮君子們不但要叫它姐姐,甚至還得求爹爹告奶奶,因為不是健康捐要漲,就是這裡那裡以後又成了禁煙地帶。 這個禮拜,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是關於電子煙的。是說,...
李蔚
2 月 20,2014
王張會 被擺上的假議題的和被挪出的真議題
台灣陸委會和中國國台辦搭起「溝通平台」,應該是王郁琦訪問中國達成的具體成果之一。但有趣的是,在南京紫金山莊王郁琦和張志軍的閉門會裡,連同之後的「陸委會/國台辦」平台上,被擺上的是一個假議題,「馬習會」。而被挪走的卻是一個真議題,「兩岸新聞機構開放常駐」。 從王郁琦一踏上中國,隨行記者就在等著「馬習會」這個議題出現。一直等到最後一晚,這三個字終於不負眾望在上海和平飯店蹦出來。...
書評書介
林義雄
2 月 22,2014
【想想書摘】只有香如故──林義雄家書:選舉—搶著要當僕人的怪事
奐均: 「要對一個單獨的人的性格做一公正估計,長期耐心觀察和大量後天知識,均不可少。最偉大的天才尚且常做不到這一點,難道我們能假定一般大眾做得到?人民既無時間,也無方法去做這一類考察。他們的結論,都是對表面特徵的膚淺理解而倉促形成的。所以,常發生這種情形:各種騙子知道如何討好人民,而人民最忠實的友人卻反而做不到這一點。」這是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
孫有蓉
2 月 23,2014
回應:政治何以不能定義為鬥爭、鬥爭、鬥爭
日前閱讀【週日想想】所刊載的一篇文章:政治就是…鬥爭,鬥爭,鬥爭,略有歧見,試論以求相輔相長。 以「鬥爭」定義政治,這個論點並沒有標新立異也遵循了特定理論傳統,馬克思當是談論鬥爭中最為知名的一位思想家。然而,我對於此篇文章的疑慮並不在於將「鬥爭」描繪為政治最核心的動力,而在於文章中保留了將鬥爭從手段化約為目的的空間,而使得這個論述產生也許並非作者預期的理解與詮釋。...
歷史書寫
蘇子翔
2 月 24,2014
【時事想想】誰該怨嘆?古都清領潮男的居住正義
22日下午,看到網路上分享台南湯德章紀念公園,孫文銅像被拉下的新聞,讓我想起去年夏末所看到的情景。 當天晚上在人在台南,夜間與家人散步。 走到湯德章紀念公園時立刻就看到一連串劍拔弩張的場面:布條滿佈,鷹架搭起,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台南每年慶祝的聖誕樹提早架起。 以標語而言,國民黨團要求「國父」要居住正義,讓當時新聞正熱的各種都市更新議題的訴求,被奇怪的挪用。...
‹
…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
›